我不喜欢这样的口语诗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声明,我不是诗人,也不是诗评家。我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也想学着去写诗,而且,我已经创作了百十多首诗歌,大部分也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虽然也很想结集出版一本小诗集,但还是觉得拿不出手,怕人笑话,迟迟犹豫。为了学习写诗,我时常要购买一些诗集,用于阅读和借鉴。最近,购得了一本诗集《花莲之夜》,作者,沈浩波。可一读之下,让我大跌眼镜。经查阅了解,沈浩波是当下口语诗创作的引领者,获得过许多诗歌大奖,在诗歌创作上是很有成就的,当然在诗界也是很有名气的。这不能不让我心生感佩,真的是我望尘莫及的。但是,依我自己对诗的理解,我这里旗帜鲜明地说出我的感受:我不喜欢这样的口语诗!
  为什么呢?我认为,文学必须美,这应该是有所定位的。诗,总的要有一些哲理、寓意、内涵、意境等等供人欣赏和思想,或者是赞扬鞭笞,或者是暗示指引,但不能直白到没有任何意义,褒也好贬也好,应该要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我们以《花莲之夜》为例。沈浩波的“花莲之夜”是一首短诗,并且以这首诗题作为这本诗集的书名,共十一行诗文也赫然印在封面上,打开书页,目录的第一首,正文的第一首,都是这首诗,可见这首诗的重要性。可我就是对这诗产生了质疑和异议。请看这首诗:
  寂静的/海风吹拂的夜晚/宽阔/无人的马路/一只蜗牛/缓慢地爬行/一辆摩托车开来/在它的呼啸中/仍能听到/嘎嘣/一声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呢?画面美吗?声音美吗?有什么意境吗?直白是够直白的,口语是够口语的,几乎不用任何想象,就看到了一场悲惨。我是怕对一首好诗理解不了留下遗憾,便反复多遍地读,但读来读去最终还是不理解诗的意义所在。我就问自己,这也是诗吗?如果诗只是以口语记录生活发现和现实,那真是辜负了我们的眼睛和头脑。我不懂得什么写诗的高深理论,我只注重我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会。什么是好的诗,什么是不好的诗,我的笨办法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去比较,但比来比去,没有比出任何诗的特质,只是觉得是几句大白话的、用分行的文字写了一个事实的发生或者存在。再看诗集中的这一首,题目是“我们那儿的男女关系”:
  有一次/我的光棍叔叔/把隔壁王有才的老婆/就是那个长着两只肥胖奶子的朱翠花/摁倒在我家门口的泥地上/使劲捏她的大乳房/朱翠花仰面朝天,搔动着手脚/咯吱咯吱笑个不停/我那八十岁的奶奶依着门框/看着他俩在地上打闹/她虽然已经老眼昏花/但仍然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什么诗啊!我读着这样的诗,直觉得如鲠在喉,心里十分的不畅快。不是我假装正人君子,目不邪视,诗是应该这样写得吗?是应该这样表现生活的吗?虽然这是社会的真实,但我们起码的审美呢?这种暴露是社会的主流吗?是原生态的弘扬吗?社会的发展进步还要我们对原始的落后现象津津乐道吗?我们不需要文明的发展和创新?我们不能对文学作品上纲上线,可大家说说,这样的诗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沈浩波的这本诗集大约三百首左右,厚厚的一本。但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很无聊,就怎么也读不下去了。读这样的诗没有任何障碍,不用去做任何思考,像流水一般就流下去了,却留不下任何印象,只是觉得这不是诗,是流水账。全书里的诗不能说没有一首可咂摸的,可大多数是绕口地排列了一些口语,分行地说了一些日常的流水生活。我不知道,读一本书,如果不能以它的思想性和欣赏性引发读者的有益思考,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会怎么样呢?当然,说没有引发我的思考,也是不切实际的。虽然我读不下去,我还是做了一番思考的。就是在思考,它的意义何在呢?文学创作是应该百花齐放的,要兴起各种流派,口语诗就当下的潮流来说,也是很有市场的,要不怎么能成名成家?但就我个人的认识和情感而言,我是不喜欢这样的口语诗的。当然不能因为我的不喜欢而否定口语诗的存在和发展。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诗没有一点嚼头,太清淡如水,这或许是沈诗的风格。可我认为,我们总应该给这清淡的水里放一点什么物质吧,或甜、或苦、或咸,要有点味道。一只蜗牛,嘎嘣,一声,死了;一个别人的老婆,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一个光棍非礼,却笑个不停。这真是匪夷所想!如果这样的口语诗也是诗,或者引领诗的创新和前行,我想,我们的诗歌的发展是不是要倒退了?我是一个学写诗者,本不该对如此著名的诗人提出不恭的质疑,但心有疑惑,不吐不快。我建议大家買一本《花莲之夜》读读,如果是好的话,虽然我不喜欢,但也会照此学下去,这不是很省劲的创作方法么?
其他文献
山西,大同。  名列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为北魏旧都平城。  地居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境内人文鼎盛,古迹众多,不但有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悬空寺等名胜,也深藏了不少美好古朴的村落。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大同12处古村落,你知道几个?  花塔村  花塔村是大同灵丘县西南端一个偏僻小山村,距离灵丘县城大约90公里,花塔村四面环山,依山傍水
期刊
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级文化艺术殿堂,有关云冈石窟的各种媒介资料极为丰富,而其中最普通、最普及的“名片”,无疑就是游客们人手一张的入门参观券-----门票。这张名片尺幅不大,简洁概要,随着景区的逐步升华由单一走向多彩,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创造。云冈石窟门票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犹如一帧帧动态画面,于亲历者而言是感慨的回忆,对青年人来讲则是别样的穿越。  云冈石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期刊
从浑源向东南过恒山隧道后,长途车大约又开了一个小时,来到深山河谷中的灵丘城。  灵丘之名来自县城中的赵武灵王墓地,现在还能看到一个大土丘。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赵国倡导“胡服骑射”改革的著名人物,这次变革被认为是历史上汉族向游牧民族学习的样板。赵国由此一度成为军事强国。灵丘是个深山小县,在古代却是太行山八陉(八大交通要道)之一蒲阴陉的北部起点。灵丘西南,通过内长城上的平型关,可以抵达五台山的北侧、滹沱
期刊
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把思想从自己的脑袋装到别人的脑袋;把钱财从别人的口袋装进自己的口袋。2009年7月25日,在太原市工作和生活的天镇籍人士为家乡冰雹灾区捐款捐物,共募集到财物折现近100万元,呈现的东西远远多于金钱二字。  一转眼,“7·25”捐款活动已过去十年,段玉、郭润田、原士连、高炳瑞等一些参与者已不幸离开人世。不过,许多亲历者、见证者想起那一幕仍情不自禁地洒下热泪,那种强大的气场,只有身
期刊
广灵县加斗乡东留疃村有一明代古寺称为安坚寺,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的布局,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壁画十分精美,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朱砂和石青颜料,壁画线条流畅,色泽鲜艳,人物形象鲜明,像咬着蛇骑着猛虎的明王,鬓发飞扬的怒目金刚,脉脉温情的仕女……各有特色。而最让人拍手叫绝的是镶嵌于安坚寺正殿西侧外墙的一通《观留老草》草书碑,草书写得字字飞动,有如龙蛇游动,却又气象浑穆,是习书之人绝好的碑帖。
期刊
静静地,我聆听着大佛  武周山也神情庄严  承载着大佛的心事  把岁月过滤成一道道  绿色的风景  我仿佛听到了——  大佛轻盈的脚步声  把悠远的北魏风情  飘逸成一座座  肃穆迷人的神话  我仿佛听到了——  大佛抑扬的诵经声  将千年风雨的侵蚀  连缀为一串串  醇香厚重的故事  我听到了——  大佛发自心底的笑声  流转的时光中  倒映的是一帧  鲜活的封面  一千五百多年的述說  正鼓响
期刊
这些年来,大同市真的变了,从一个渐行衰微的煤城,转化为一座迸发活力的现代城市。不仅是优雅的道路与建筑,日益丰富的城市生活,还有充满自信的寻常百姓。一座城市的繁荣,往往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核心必定是文化。作为大同人,令我们引以为豪的,当然是曾经的辉煌历史,即三代京华、九朝边镇。而物化的文明遗迹,看得见、摸得着的,主要是大同古城与云冈石窟。特别是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人民心中的精神家园,长久地
期刊
世界上最美的火山群  人们往往关注于夏威夷火山、富士山火山、长白山火山等著名火山,有条件的人不远万里专程跑到这些地方去看火山。笔者也曾专程游览了东北长白山五大连池火山,惊叹那火山灰似乎刚从老君炉里倾倒出来,能感觉出它灼热的温度,同时也感受到那里旅游业开发的成熟。是的呀!人们往往将眼睛投向远方,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身边的美却不易发现,比如我们身边的大同火山群,实在是世界上最美的火山群,但我们并
期刊
曹乃谦  山西省应县下马峪村人,曾供职于山西大同市公安局。当过装煤工、文工团器乐演奏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散文集《我的人生笔记——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等。曹乃谦的作品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瑞典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曹乃谦在主流的文学圈子里并没有成大名。似乎也游离在文学圈之外。但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作家
期刊
万物迎春送残腊, 一年结局在今宵。  ——宋 戴复古  岁月流经,若湖上莲子,优雅静谧;又似城市繁华,来去匆匆;还如曲折的山路,坎坎坷坷;岁月在时光的车辙里婉转低诉,倏忽之间,转眼又是一年。  岁末年终,单位总结评比,生意决算预算,学生紧张复习,老师考试阅卷,游子收拾行囊,主妇打扫洗涮,农民赶集购物,工人加班加点。  每个人都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准备过年,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努力,化作回家的车票,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