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体意识到宇宙的秩序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pu05104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裸体与道德无关。它是艺术的一种语言,美的一种符号。由海南出版社推出的《裸体艺术》这本书,是艺术史上标新立异之作。
  书作者肯尼斯·克拉克爵士是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史家。在他非凡的一生里,他曾担任过伦敦国立美术馆馆长,牛津大学美术史教授,英国独立电视管理机构主席,英国艺术理事会主席。他一生著述甚丰。这本书源于1953年的一个美术系列讲座,40多年之后,它以一种新的面貌进入了探讨和阐释人类最深刻想望的伟大作品的圣殿。
  人的裸体是艺术的中心题材。与此相反,裸像不是一种艺术题材,而是一种艺术形式。作者在本书第1章中这样指出:虽然赤裸的身体不过是通向艺术品的一个出发点,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凭借。在艺术史中,被人们选中而借以表现秩序感之核心的对象,其本身往往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人体作为一个核心题材,却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当它成为艺术品时,这些联想并未完全消失。人体是我们自身,它唤起了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一切愿望,而首要的愿望就是使自身永存。
  在书的第5章,作者写道:力是永恒的快乐。……又是古希腊人,通过对人的理想化,将人体变成力量的化身。虽然人体不可能有动物般的不可抑制的力量,但它最令我们满意的是,它的运动与我们密切相关。……古希腊人在裸像中发现了力的两种化身:运动员和英雄。它们至今仍存在于欧洲艺术中。
  肯尼斯·克拉克在他对艺术的解说中把才智、文雅和博学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点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几乎无人能及。毫无疑问,作者的才华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完美的展现……这是一本意义重大,引人入胜的书。书中的近300幅黑白插图显然经过了作者的精细挑选,它们和书的内容结合得天衣无缝,确实很好地展示了它的内涵。
  有位评论家这样评论道:“《裸体艺术》一书极有可能会对现代品味产生相当深刻的影响。我无法想像哪个人在读完这本书后还会不学着用一种更大胆、更富激情和更挑剔的眼光来重新回望过往的艺术,以及用一种毫不尴尬的坦然心态来接受这种作为美学典范的无遮无拦的‘活体的真实’。”
  《裸体艺术》 肯尼斯·克拉克著 海南出版社 2002.1 定价:29.80元
  
其他文献
《北大老讲座及其它》、《清华老讲座及其它》是两本值得阅读,值得推荐的好书。   读这两本书,聆听旷古余音,探究深厚学埋,领悟人生智慧,感受人文关怀,你将获得一种久违的阅读快乐。在这本书里,你将重逢科学救国精神,你将再次遭遇激情与崇高,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学术讲座在北大、清华的校史上源远流长,是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往往可以看到容纳千人的大
期刊
20世纪的美国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变化:二战中受命于危难,力挽狂澜,战后促成欧洲复兴,这是美国;在颠峰时期,为权力所惑,折戟越南,乃至全球霸业受挫,这也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历史学家唐纳德·怀特,在《美国的兴盛与衰落》中,以大师的手笔为我们阐述了这则错综复杂、牵动世界命运的美国传奇。他以美国舆论思想中源远流长的“两个神话”为切入点,从美国在二战后传奇般的崛起入手,一路旁征博引,大发宏论,带领我们反思了一番
期刊
张鹰是军事文学批评的后起之秀,她的近著《反思中国当代军事小说》称得上是一部用心用力的佳作。  在写作这本书之前,张鹰就发表过一系列很有分量的军事文学评论文章,牛刀小试,颇得行家称许,也产生一定社会反响。眼下这部专著,是她把批评和研究工作向纵深推进的成果,其眼界之高,思致之精,取材之富和用力之深,又今非昔比。通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理论著作,对军事文学的理论批评和研究当有拓展与突破之功。 
期刊
读了徐友渔先生的文集《不懈的精神追求》,颇多启发。  其一,徐先生的专业是哲学,但是他却涉足现在许多史学家都不碰的文革史。在中国,“文革史”必然会成为与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一样重要的史学命题。但就目前而言,它远没有康乾盛世能激励人心。对每一个人而言,也总有一些伤心的往事出离于表达之外,不堪也不愿回首。但如果我们对20年前的痛苦经历都没有勇气直视,一再关注百年前的耻辱又有何意义呢?“文革”是一段伤
期刊
海天出版社继《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后又推出了《羊皮卷》一书。这本通体散发着阿拉伯民族特有文化、文风和气息的奇书,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刮起了一阵“西旋风”,为现今正在抖擞精神、将准备往商海中畅游一番的勇士们奉上一本“成功指南”。  该书在2002年春季这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就取得了不俗的发行成绩,已达到了5位数,并且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向前推进。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羊皮卷》、《获取成功的精神
期刊
一本揭示爱因斯坦成功秘密、指导人们创新思维的《纽约时报》畅销书《谁坏了你的大脑》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该书曾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作者斯科特·索普在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成就之后,发现了其独特而又具威力的思考方法,索普将这种天才思考方法运用到硅谷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其中为Compaq公司开发的非Inter系列芯片,就为Compaq公司节省了8000万美元,
期刊
旅游热带动了一个文学种类--行走文学的流行。进入新世纪,这种文学种类的作品变得多了,深了,精彩了。代之以往我们常见的那种短篇游记散文,如今的行走文学也出现了长篇巨制。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新近创作的《行走美国》堪为其中之一。  “行走文学”古已有之。古人早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将“行万里路”的所见所闻以文学的笔调记述下来,便可谓“行走文学”。我国明朝的《徐霞客游记》可说是“行走文学”的经
期刊
小说《心囚》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迁为背景,对人性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进行展示与批判,小说中所有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遭际,都是在人性发展特定阶段的大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的环境给予人物个性展示以特有的契机和舞台,而每一个性发展的特殊方向和形态,又赋予人类共有的人性丰富多彩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就是一部人类史。作者选择作为叙事背景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是人性深刻飞跃的时期,这种
期刊
1920年6月29日,弗里德里克·达尔出生于里昂附近小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得工作才能糊口。达尔从小由祖母带大,这位祖母酷爱阅读,从经典作品到报刊无一不读。达尔从小就在祖母的熏陶下养成拼命读书的习惯。少年的达尔就开始写小说,小说中充满奇异的想象。  1939年,17岁的达尔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1941年,达尔的警探小说《卓先生》获得里昂文学奖。  黑系列一词是从美国引入的。达尔一到巴黎,
期刊
追忆冯友兰    追忆前辈大师,实际上是我们解读历史与文化的一种方式。本书通过包括张岱年、任继愈等前辈学人在内的冯友兰先生的朋友、学生、亲属、同乡的回忆,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冯先生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思、生存状态、社会角色和趣闻逸事等内容,展示了一位文化大师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曲折的生命历程。本书为“学术大师解析系列”之一。  郑家栋,陈鹏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定价:29.00元      两宋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