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碑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y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3月,在丽江县石鼓镇格子行政村,当地村民在整修公路时挖出一块久埋于地下的古代石碑,石碑由藏文碑文、“臣服图”、碑饰及动物图等几部分组成。后由当时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博物馆(现为丽江市博物院)收藏。1995年12月,经国家文物鉴定组鉴定,此碑被定为唐代碑刻,属国家一级文物。经文物专家考证,按碑上的藏文及内容,我们把此碑称之为“吐蕃碑”。
  吐蕃碑碑质为层岩石,碑质坚硬,高209厘米,宽88厘米,厚12厘米,顶部为弧形,整体则呈长方形。碑体的正面图文并茂,碑上部阴刻(阴刻就是“凹体”,文字的笔画是凹下去的)人物、动物等纹样。人物戴高冠,穿折叠裙,胸部造型突出,强调女性特征。碑两侧阴刻吉祥图案,碑中间刻有五行藏文,碑下部又刻有一组人物、马、龙等纹样。碑中藏文部分最为重要,碑文大意是:措绒地方首领原系汉臣民。因与汉官不睦,于是归向赞普神子(吐蕃王),顶礼杰桑大臣,因铜告身过多,赐予大金告身,并赐大藏职位,享年90岁。
  唐代时的吐蕃王朝有一种“告身制度”,即以不同质料制成的告身赐予贵族和官吏,表示不同的等级和官阶。告身制度是吐蕃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之一,是吐蕃王朝“三十六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建立后,不但在内部施行,对自身政权巩固和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而且也在兼并、征服地区施行,对吐蕃周围一些地区和民族产生了一定影响。
  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此时各地纳西族地区有了较大发展,据《蛮书》所载,东至今四川省西北地区,南至大理州宾川,西至澜沧江边的维西一带,北至铁桥上下的德钦、中甸一带,都有纳西族分布。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迁徙、战乱、商贸往来、宗教影响与文化交汇,同周边民族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著名的纳西族学者方国瑜先生的看法:“自唐初,麽些民族介于吐蕃、南诏之间,其势力消长,互相攘夺,则其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亦可想象得之”。
  麽些地区与吐蕃地区接壤。唐初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吐蕃奴隶主势力兴起,统一了青藏高原部落后,向东和向南扩张其势力,占领了云南洱海西北部地区和川西南的一些军事要镇,并不断向唐王朝争夺其领地。据《旧唐书吐蕃传》等史籍文献记载,吐蕃大军于公元7世纪末挥师南下,吞并了“西洱河诸蛮”,自然也占领了当时“麽些蛮”聚居的地区。从公元783年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会盟”所划定的疆界来看,纳西族先民居住地区亦属吐蕃管辖。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初,早就从盐源地区南渡金沙江到洱海以东的纳西族形成大的部落,在今云南宾川县建立了“越析诏”(亦称“麽些诏”),为“六诏”之一。公元8世纪初年以来,洱海地区南诏势力兴起,在唐王朝的扶持下随即统一了其他五诏,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势力。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于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大破吐蕃于铁桥,随即将麽些部落万余户从铁桥、盐源一带迁往滇中地区,而对丽江一带的麽些人则予以安抚使用。吐蕃势力在唐与南诏的合击下有所削弱,不能再有效地控制其在云南的属地。
  


  在云南地区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形势下,纳西族所分布的地区处在唐、南诏、吐蕃三个政权之间,有铁桥之险和盐、铁之利,成为这三大力量的逐鹿中心。整个麽些分布地区长期处于几个强大势力包围控制之下,麽些地区的历史发展就与整个西南地区历史发展形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麽些部落在动荡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其依附关系因这三大力量在这一地区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变更,与各方都有较多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矛盾纷争。
  吐蕃碑碑文印证了在唐代吐蕃王朝强盛时期,在神川或“诸川蛮地”对投诚或归顺吐蕃的少数民族诸部首领是高度重视的,并授以各种告身委以“大藏”官职,似意在于让他管理地方水利、农田等方面的具体事务,目的是通过归顺的土酋加强吐蕃驻边军队的粮食供给,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而碑文中所记载的部落首领在“大藏”期间积极效命于吐蕃,直至年高九十岁过世,后人因此为他立碑记传,歌功颂德。证实了吐蕃王朝在滇西北地区及麽些部落中施行了告身制度。
  约占通碑四分之三的“臣服图”及各种碑饰,则以图画的方式进一步补佐了碑文所述,正确地反映了距今1300多年的唐朝、吐蕃、南诏几种文化在今滇西北地区(即当时的神川铁桥上下)一带相互汇集、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是研究唐朝、吐蕃、南诏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丽江: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屋瓦、古老的青石板路、清新的空气;灯火辉煌的夜、灯笼下微笑的一张张脸、酒吧里挥之不去的歌声、四方街伴着音乐围着篝火打跳的纳西妇女……柔软时光被标榜了太多个春秋,然而至今在丽江的时光依旧柔软,只是更多了份理性:丽江用她独有的包容拥抱了太多个躁动的、忧伤的甚至是日夜想着发财的灵魂,凭借自己所剩无几的温柔;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期刊
潘杰客的人生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他出生书香门弟,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国际著名等离子体专家。1982年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某建筑队做技术员,4年后,他就成为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将近30岁的时候,他却放弃了国内平坦的仕途,去了美国。初入美国时,他住在曼哈顿的地下室,白天在餐馆送外卖,晚上学习英语,过人的意志力使得他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不久他就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主
期刊
到底什么是香格里拉?  当经济发展和利益竞争与共享合作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许多人对于香格里拉这个名词已经耳熟能详。却似乎不太在意,也不愿深究香格里拉的思想内核与文化灵魂。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时新、很特别的叫做“大香格里拉”的重大区域文化经济课题,如何来解读这样一个课题,还得从源头说起。    关于《消失的地平线》  70年前的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使他蜚声全球的旷世奇作《消失的
期刊
在丽江忙忙碌碌或者悠闲自在的时光里,“丽江”——这个名字,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是一种生活的氛围。可曾想过:丽江是什么?在你抬头望向丽江蓝天的日子里,在你懊恼着丽江冬天早晨很冷的时候,在你走在古城巷道拐弯的瞬间,在你耳边响起酒吧街的夜夜笙歌时……我知道这样的你们都很骄傲,因为你们走在丽江——那个人人艳羡的小镇。  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我们就能知道丽江是什么,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潜藏的意识。到过
期刊
时间会更换走一切最初的模样。包括结婚的模样。  2007年的丽江,一米阳光,玉龙第三国,是传说。婚礼因此而神秘,但那是不久的从前,如今,面纱下面的样子不再令人们那么地难以捉摸。约摸记得彼时新娘穿一套嫣红的裙装,没有婚纱,是很朴实的红色,但有最美的表情。亲朋好友又背又拎又扛地去新郎家送嫁妆,没有电视机,没有洗衣机,没有电脑……有的只是可以容下很多衣服和琐碎物品的木制大柜子、铜制物什、皮箱,有最多最多
期刊
时光荏苒,“摩梭”被遗忘在山的那边。五零年代中国的民族大调查时期,专家学者探访了这个被遗忘的王国,从此,这里被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  这个王国的人们生活在金沙江台地、永宁盆地、蒗渠坝子和美丽的泸沽湖畔。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12米;湖中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每每晨曦刚刚露出,湖面好像染上了一层
期刊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西北,依照服饰的色彩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三大支系。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婚恋习俗大致相同,这里讲述的是丽江市华坪县花傈僳的婚礼习俗。  花傈僳是非常纯朴也非常浪漫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都会有歌声相伴。因此,花傈僳青年男女的爱情也多半是从歌声开始的,被称为“歌为媒”。然后,一步步升华,最后双双走向婚姻的殿堂。  傈僳人家居住分散,青年人一般多在喜
期刊
永胜县地处滇西北中部,被金沙江环绕,是自秦汉以来历史上民族大迁徙的走廊,又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永胜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以历史文化名邦享誉于世,是多民族杂居的县份。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独特的支系,主要聚居在六德傈僳族彝族乡,现有人口4500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披着神秘的面纱。诸如众口一词的祖籍来历,却又似是而非;曾经有过辉煌而在十九世纪毁于战火的古城堡,其始末尚难说清;令人叹为观止的大碑林,被
期刊
有一句纳西话叫“达娃纳西努”,意思是说纳西人一到腊月就疯了,因为忙着办年货呢。纳西族一般都在农历的冬月里就已经将年猪杀好,最少也是两头,猪肉一直要吃到年后四五月份,因了丽江的天气并不会变坏,有些山区的甚至杀三四头,这样,整年都有了肉吃。  和三叔是今年第三次杀猪了。年初的时候,三叔的小儿子娶了媳妇,冬月里又杀了两头,现在杀的是另外的两头。三叔家猪圈里还有一头母猪,另外有四头还有两个月就可出栏,而母
期刊
当地人从来不进酒吧,很难想象一位大研镇的老鞋匠或者祖母坐在里面,端着一杯咖啡会有什么风度。曾经强横地立在大研镇中心的一栋七十年代建筑的丑陋的大楼已经被拆掉,那里将改成一个花园。大研镇正在被另一种东西冠冕堂皇地侵蚀,这种东西就叫旅游,它一旦过度,仅仅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其作用不会亚于昔日那些丑陋的生戳进大研镇的建筑和工厂。到处是旅游商店、古董店。一种东巴文字刻盘正在流行,许多房间里坐着的不再是正在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