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与国际的沟通、联系愈发密切的同时,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如今已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呈蔓延之势。置身于“互联网 +”跨速发展的新时代,诸多网络信贷APP相继出现,各种形式的“校园贷”在各大高校迅速蔓延,呈迅猛扩散的态势,并得到了部分“95后”、“00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喜爱,诱使他们开始追捧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基于“校园贷”的视角,探究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及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举措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消费主义思潮; 大学生; “校园贷”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1-0052-04
   进入新时代,社会风气与人们的思想都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95后”、“00后”大学生置身于“互联网 +”迅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他们和其他群体相比能够更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在更大范围接受外来积极健康的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诸如在各种消费观念或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由于青年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好奇心较强等特点,其自身的思想观念便很容易发生动摇。因此,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消费观念,基于“校园贷”的视角,研究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意义重大。
   一、消费主义思潮的相关概述
   消费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萌生于“福特主义”,在“后福特主义”时代得到完善,然后迅速被其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仿效。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消费主义思潮开始在发展中国家也盛行开来,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
   (一)对消费主义内涵的界定
   由于考察消费主义的角度不同,消费主义的本质也有所区别。西莉亚·卢瑞(CeliaLury)认为:“消费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1]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消费主义是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教义,即认为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的第一位要求是占有和消费物质和产品。”[2]罗建平认为:“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3]本文的消费主义指以追求个人享乐、形式消费为目的,其消费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频繁消费和高价消费。这种消费观极易使人们形成歪曲的消费观念,因为它始终认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需要购买了大量的东西并且要不断地购买,其本质仍是一种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样式。
   (二)消费主义的特征
   其一,对物的无限占有性。现在存在着许多不合理、歪曲的消费观,一部分人往往不在乎购买的东西对自己是否有用,他们对于物品的欲望永无止境,购买的行为仅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的占有。其二,浪费性。一方面,在“想要就去买,不用了就扔”原则的支配下,现实生活中人们盲目追求卫生和方便,“一次性消费”,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的使用造成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人们的购买行为越来越趋于表面上的购买,往往为了购买而购买、为了所谓的面子去购买,导致资源浪费。其三,超前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消费主义者不仅消费现在,也在消费着未来。人们往往经不住诱惑而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主义者大多数情况下不考虑自身消费资金、支付能力,仅仅为了满足自己当时的需求,而进行超前消费。
   (三)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改革开放后,中国刚刚敞开国内市场大门便受到了消费主义的侵袭。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人便开始频繁地接触到西方各种文化产品或娱乐方式,使之充斥着国人的生活。从之前的老式“三大件”到如今的新“三大件”,我们就能明显看到国人生活水准和消费观念的重大转变。从总体上来看,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由沿海到内地、由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由城市到农村的逐步延伸的过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思潮得到了迅速传播,不可避免地也就波及到了大学生群体。很多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却依然不具备独立完整、成熟的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在外界影响下误入歧途。
   二、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表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也进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时代,高校内如闪贷、拍拍贷、分期乐、立刻贷等各种贷款平台层出不穷,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校园贷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校园贷门槛低、放款速度快,只需一张身份证即可迅速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看似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背后却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4]
   (一)使部分大学生出现精神危机
   非正規互联网贷款通常是网络版的高利贷,借款越多利息就越多,本金加上利滚利,偿还金额巨大。其实,校园贷并不像广告宣传中那样真的无利息、安全性高,相反,只能补交更多的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高校“校园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度调查,采访了某些高校的贷款学生,进一步分析了校园贷的现状。李浩(化名)是武汉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为女友购买了一个名牌背包,提前用完了三个月的生活费,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趣分期平台借款3 000元。三个月后李浩无法偿还本金,借款人通知了李浩的父母,父母得知后帮李浩还清了债务,而这时李浩已经欠趣分期12 000元,是当时贷款额的四倍。
   通过调查,像李浩一样的大学生贷款案例有很多,借款数额在一万元左右,借款的目的多以购物为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通过多种途径如向朋友借钱、父母帮助还债等方式最终还齐贷款。但是如果不能如期还款,贷款平台就会全方位的骚扰、公开借贷者的社交信息,使大学生身心备受煎熬,生活完全陷入病态,对学生身心都是残酷的打击,容易导致学生走极端,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内出现精神危机,发生意外事件。[5]    (二)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被新生事物所吸引,面对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以及高档奢侈品的诱惑时,往往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意志力不坚定,而许多贷款平台正是抓住大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通过虚假的、诱惑性强的广告宣传,诱使他们作出非理性行为,最终出现赌博、贩毒等极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每日经济新闻》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校园贷款中用于购物如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占53%,用于交际如谈恋爱、朋友聚餐等占23%,用于创业和学习的仅仅占10%。可知大学生校园贷款中大部分都用于购物和娱乐消费,用于学习等支出的比例很少。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不断普及,充斥着一些非法贷款平台虚假广告的诱惑,致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出现了问题,又因他们爱面子、爱攀比,极易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形成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三)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造成冲击
   部分大学生将买名牌衣服、在高级餐厅吃饭、开高档名车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贷平台进行高额贷款,贷款时需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父母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在贷款数额较大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借款人提供“裸条”或其他的个人隐私等。
   昆明一高校的几名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校园贷丑陋的面目。他们曾经为了购买名牌衣服分别在“名校贷”、“分期乐”、“优分期”等贷款平台贷款10多万元,事后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利息相当于高利贷不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费用,如提前还款需要交纳相关的手续费,到期未还款需缴纳罚息,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身安全。大学生仅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其利益背后真正的阴谋,甚至受到丧失道德底线的人身威胁,如果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做出妥善的解决,则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
   (四)使个别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随着校园贷网络APP如“白条”、“花呗”、“借呗”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校园贷款和分期付款成为人们争抢的“香饽饽”。大学生的校园贷实质上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往往拆了东墙补西墙。他们想要的东西越多,却因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导致贷款的次数越来越多,相应地所欠的贷款和利息数额也越积越多。个别大学生由于无法承担高额的债务,甚至发生自杀等极端行为,有些大学生迫于巨大的还款压力,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高校存在校园贷行为的大学生自身经济不足,不愿向父母开口拿钱,又想跟随潮流,急于满足眼前的快乐感,对于潜在的风险缺乏足够了解,在膨胀的虚荣心下只能选择贷款,目前一些高校校园贷的数目不在少数,不得不说是一种隐患。
   三、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成因分析
   (一)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渲染
   现代大众传媒大多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大肆宣传西方的消费主义,使消费主义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1. 电视剧及娱乐节目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喜欢看偶像剧,这些偶像剧渲染奢侈生活,主人公吃喝玩乐、任意挥霍、超前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屡屡出现在荧屏上。偶像剧传递出来的消费方式实质上就是消费主义,当代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不惜背负高额的贷款利息进行消费。
   2. 广告宣传的诱导。如今的广告除了公益广告外大多以利益为主导,广告商片面夸大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借助互联网进行多样化宣传,一些宣传贷款消费平台如闪贷、立刻贷、拍拍贷等不断发展起来,这类广告通常用夸耀性的语言向人们承诺:“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这无疑会诱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的想法和行为。
   (二)学校科学消费观教育的不足
   现代高校教育中存在重专业知识而轻消费观教育的现象。具体体现在:首先,高校教育缺乏针对消费观念的内容。现代高校教育往往注重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关于消费观教育的课程很少,即使涉及到消费观的知识也只是皮毛,不作深入的分析,并且也与实际相脱离。其次,高校对消费观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部分高校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校开设的课程数量、课本的选择、课程的难易程度上,而对与学生的生活和观念有密切关系的消费观教育重视不够,对于社会上因消费观的歪曲所造成的极端现象并没有引起反思和重视。
   (三)家庭科学消费观教育的不足
   第一,家庭中存在不科学的消费观念。我国一些家庭的消费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富裕的家庭往往讲究价格高、档次高、有面子、好品牌,完全不在乎该商品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仅仅是为了消费而消费。而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不顾自身的条件开始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第二,父母错误的消费观教育。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子女好好学习,往往会答应孩子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考试成绩在全班前十就奖励一部手机、高档游戏机、电脑等,甚至一個星期的生活费就高达3 000元,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还会养成铺张浪费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四、当代大学生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可行性对策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使周围的人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不知不觉地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
   1. 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贷款消费、透支消费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一部分人只追求享受而懒惰散漫,只追求价格高而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虚荣不攀比,以此来规范自身的消费行为。
   2.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以“三个引导”为准则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自觉放弃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观点,使自己不受消费主义错误思想的影响。以艰苦奋斗为荣,生活中坚持艰苦朴素,不要铺张浪费,也不要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不应该购买的东西坚决不买,从简单的小事做起。    (二)规范和优化大众传媒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都在不可避免地接触电视、网络和杂志。一些商业广告往往用诱人的语言和图片来欺骗消费者,诱使人们做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因此,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控和引导至关重要。
   1. 控制和消除消费主义,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监控和引导。国家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对于传播非法或不良信息、误导广大群众等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对那些大肆宣传西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商家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八荣八耻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 媒体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媒体要提高发挥大众传媒优势的自觉性,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使其成为引领健康消费舆论导向的积极力量,以传播积极健康的内容为荣。一旦发现宣传有害的、低俗内容的媒体要踊跃举报,媒体之间做到相互监督。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校园中宣传正确的消费观,能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的消费行为。
   1. 学校应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栏或者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活动,如“勤俭节约评比”“节约好榜样”;定期举办防范“校园贷、套路贷”专题讲座,为广大学生普及金融信贷和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提高警惕。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要比学习、比进步,而不是和其他同学比消费、比阔气。
   2. 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如开展座谈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开设相关的课程学习,组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及邀请专家到校讲解等。
   (四)家庭应重视消费观教育
   家长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会在无形中对子女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要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家庭成员间应相互督促,形成勤俭治家的良好家风,作为父母要努力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子女认识到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1. 发扬勤俭治家的传统美德。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计划家庭开支,日常生活中要节约水电,给孩子做榜样。此外,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艰苦奋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习惯。总之,家长在子女形成良好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对子女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2. 家长应采取正确的关心子女的方法。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关心方式应该是多和孩子谈心交流,努力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帮助他们形成好的消费习惯。
   (五)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
   除了学校、政府方面的努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对其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1. 形成优良的消费观念,端正自己的消费态度。虽说进入大学就好比进入了社会的一部分,但还是要牢记自己的“初心”,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不与其他同学攀比,艰苦朴素、努力进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理智消费。坚持从个人需求出发的原则,避免情绪化和盲目从众消费,远离“校园贷”毒瘤,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行为,避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下迷失正确的方向。
   2. 形成理性的消费行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大学生不应该被金钱蒙蔽双眼,仅仅为了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就无目的、无节制地购买各种奢侈品。其次,大学生要谨慎选网贷,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学习相应的金融、法律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而背负高额利息[6]。对于已经签订过的分期消费合同,也要多次仔细阅读相关的贷款程序,熟知贷还款流程,按时还款,以免影响到自身信用,避免对未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形成合力,携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并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才能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確的消费观念,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西莉亚·卢瑞. 消费文化[M]. 张萍,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2] 厉以宁. 消费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6.
  [3] 罗建平. 破解消费奴役[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37-138.
  [4] 相飞. 消费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聊城大学,2018.
  [5] 戴维才. 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论析——以“高校贷”校园市场火爆现象为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5):105-111.
  [6] 武聪聪,段楚凡. 校园网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对策探究——以蚌埠大学城为例[J]. 山西农经,2018(16):115-116.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之中,社会责任感是热点之一。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人类责任感六个维度。通过实证研究,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大学生自我责任感这一维度是社会责任感(广)的6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项;男女学生之间和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
期刊
摘 要: 专业认同是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本专业和所属行业的认可与归属感。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240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极不理想。在专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中,除了专业适切之外,专业认知、专业兴趣、专业行为等维度均值均低于理论均值之下。这种现象是社会环境、学校层次、专业发展水平、个人及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应从专业宣传、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三个方
期刊
摘 要: 五年制高職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从总体上说,比其他普通高职学生要差,为究其原因,探索高职学生成长的规律,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30位五年制高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的幼年成长环境和父母对教养他们的参与度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关系,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幼年成长;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和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为增强市场营销专业招生竞争力,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深化校企合作、构建“333”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探讨品牌专业建设之路径,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零售; 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品牌专业; 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基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自主设计调查问卷,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面向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建设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师德师风;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1-0011-05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期刊
摘 要: 清朝前期,清日贸易达到顶峰,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下层民众广泛投入到对日贸易的洪流中,这一贸易交往时期反映清朝形象的《清俗纪闻》应运而生。书中大量记载了东南沿海底层海商胥民的生活习俗,通过其饮食部分与同时期同地区的《随园食单》多方比较,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的汉族士绅与满清统治集团在饮食文化上发生合流,然沿海下层社会却与清朝统治集团在饮食文化发生着分离,最终导致东南沿海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思想文化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应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该会议对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高校同向而行的“大思政”工作模式。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政工作实践为例,结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课程、文化、实践、新媒体等角度,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
期刊
摘 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稳步推进和不断完善之中。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发展路径有了更多选择,在传统路径“就业”之外,“升学—就业”路径全面贯通,“就业—学习—再就业”的灵活发展路径进一步优化。学历社会氛围下,升学路径的全程贯通极有可能导致“升学热”问题。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未雨绸缪,认真总结研判,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试选拔机制等措施,配
期刊
摘 要: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进行研究。截止目前除个别本科院校破除趋同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之外,国内高校普遍还处在趋同化管理的初级阶段。本文在对趋同化管理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的趋同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在思想教育和寒暑假管理领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国际学生; 趋同化管理; 寒暑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秉承“绿色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常州殷村职教小镇为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以发展当地职业教育为目标,以服务当地现代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积极引导和企业的激励机制作用,加强职教院校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以职教之力带动“中国智造”,打造中国“工匠精神”,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集群建设;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专业技能人才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