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迹也珍贵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說起“书圣”王羲之,你一定不陌生吧?他所处的魏晋时期,人们崇尚书法的风韵,注重书法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书法创作空前繁荣,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大牌”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他写的《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们如今却看不到他的书法真迹啦!如果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之类的机器早出现1000多年该有多好!当然,其实当时的人们也在想尽办法“拷贝”这位“书圣”的字迹,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所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是前人勾摹的墨本或制作的法帖摹刻拓本。唐宋时的书法家勾摹的墨本是直接从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原貌,因此尤显珍贵,被世人称为“下真迹一等”。
  在透光之处以白纸重叠,人用毛笔仔细描摹出的与真迹没有丝毫差别的复制作品,被称为“下真迹一等”
《寒切帖》(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寒切帖》,正是十分稀有的“下真迹一等”作品,是唐代人勾摹的王羲之的草书。这个帖子是王羲之写给他的好朋友谢安的回信。信的内容大致是:收到您的两封书信,得知您对我的问候,甚感欣慰;现在天气很冷,近来都好吗?您长期操心劳累,我一直挂念在心;我进食很少,身体衰弱,还要勉力作书,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羲之答书。
  天津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成熟书法作品的代表,字体道劲苍润,笔意神采飘逸,书风从容丰腴,体现了王羲之晚年的书法成就。

你知道吗


  你知道“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的由来也和“书圣”王羲之有关吗?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饭走路时都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画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就被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皇帝请王羲之将祭祀用的祭文写在木板上,再让工匠雕刻,工匠把木头削去一层又一层,发现墨迹竞浸透木板三分(1厘米)深。于是,人们就用“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其他文献
《天工开物》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增多,产自罗马帝国的玻璃经常会出现在墓葬中。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工匠们终于学会用西方的吹制法来烧造玻璃器,隋唐时皇室贵族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来自西方的高档玻璃。再后来,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玻璃原料也来到了中国,元代时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给皇家烧造仿玉玻璃器的机构——璀(guàn)玉局,明代的《天工开物》记录了制作玻璃的全过程。在清代,中国的玻璃制作工艺和水平已经能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今天我们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朱漆大碗就是有力的证据。古代的人们喜欢漆器,是因为它有着难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体现在采用涂漆的方式能够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而艺术性则体现在表面的漆层可以增强器物的美感。怪不得漆器自从出现之后尽管受到青铜器、瓷器等的“排挤”,却始终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中。赫赫有名的曾侯乙墓  
期刊
“华山论剑”的真正主角  在今天的古都西安,你可以见到的最壮美的景色,就是在一阵太阳雨过后,南边那一抹青黛之色的秦岭。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秦岭被称为终南山,有很多神仙住在这里。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和炎帝,相传也出生在秦岭地区,所以秦岭被历代帝王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这座雄奇伟岸的山脉,千百年来发生着无数神奇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在秦岭山脉的众多分支中,有一座山特别有名。它
期刊
提到海洋的霸主,可能有一些人会首先想到鲨鱼,还有一些人会想到鲸。而在上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海洋里还没有鲸,那时的鲨鱼也不过相当于小混混的角色。那时候的霸主,是巨大而凶猛的鱼龙。鱼龙的身体长度可达数米,个别种类甚至超过了10米。如此庞然大物在大海里来回游荡的身影无疑是其他海洋动物一生的梦魇。就像鲨鱼一样,鱼龙的口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锋利的牙齿,而且它的身手異常矫捷,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鱼龙游泳的速度可以
期刊
中国第一龙  中国古动物馆的二楼爬行动物展厅内有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它是一具原蜥脚类恐龙的化石,体形中等,样貌也并不威猛。然而,这看似其貌不扬的骨架,却是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  它作为“中国第一龙”是绝对当之无愧的,因为它包揽了中国恐龙界的数个“第一”的称号。禄丰龙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批恐龙。它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类群——原蜥脚类,生活在距今2亿多年前侏罗纪早
期刊
过年啦!回家啦!  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过年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中国文化中,家作为饮食起居的场所、亲情血缘的纽带,具有极高的地位。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温暖港湾,每到傍晚,无论是辛勤工作一天的爸爸妈妈,还是在校学习的我们,都想快点儿回到那个温暖舒适的家。  从人类生存和文化的层面来说,建筑并非人造奇观,而是数千年来老百姓居住的普普通通的房子。俗话说得好:“
期刊
青铜的优点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先民们最先使用的金属是铜,那为什么没有直接用铜来制作兵器或者礼器,而是需要在红铜里面加入其他的金属,如锡和铅,熔合成青铜呢?这就要从青铜的优点说起了:  青铜的熔点比较低,这就确保了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不需要特别高的温度就能制成青铜液;第二,青铜的硬度比较大,虽然先民们认识铜的时间比较早,但纯铜制作成的器物软,很容易变形,而青铜就没有这样的缺点了;第三
期刊
每到假期,我们常会看到学习美术的学生们前往他们的写生圣地——安徽的宏村和西递村。那里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呢?令人神往的徽州民居  说到安徽,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经慨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里的“徽州”就是安徽的前身。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并不在我们现在的沿海地区,而是在安徽和山西,其中尤以安徽人创造的经济文化业绩最为突出。  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白成一统
期刊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是我国早期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不少跟甲骨文有关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古代书法第一课,我们先认识一下中国古代镌刻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它与大盂鼎、大克鼎一道被誉为“海内三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咦?上书法课,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鼎呢?原来呀,毛公鼎铸造精良,鼎内壁的铭文
期刊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当你说别人的字写得很糟糕时,他反驳道“我写的是草书”;当爸爸妈妈说你字写得太潦草时,你回答道“我这是草书”……难道,字写得潦草就叫草书吗?当然不是!  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字体,它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都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  想必写字潦草的同学最爱说自己写的是“狂草”吧,那我们可应该先认识一下写狂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