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族的第一名——许氏禄丰龙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第一龙


  中国古动物馆的二楼爬行动物展厅内有一具恐龙化石骨架。它是一具原蜥脚类恐龙的化石,体形中等,样貌也并不威猛。然而,这看似其貌不扬的骨架,却是中国古动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
  它作为“中国第一龙”是绝对当之无愧的,因为它包揽了中国恐龙界的数个“第一”的称号。禄丰龙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批恐龙。它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类群——原蜥脚类,生活在距今2亿多年前侏罗纪早期的中国西南地区。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发掘并研究的第一只恐龙,由中国古生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参与发掘并于20世纪40年代率先研究。杨钟健院士将这条“中国第一龙”命名为“许氏丰龙”。后来许氏禄丰龙化石经过了细致的整理和裝架,成为第一具由中国人自行装架的恐龙化石。1958年,为了庆祝许氏禄丰龙的发现,中国发行了印有许氏禄丰龙的邮票,至此,许氏禄丰龙又成为第一只登上中国邮票的恐龙。

家乡以它为荣


  在许氏禄丰龙的故乡云南省禄丰县,恐龙作为一个流行的符号广泛地分布在大街小巷。在禄丰县城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很多墙壁上都有恐龙的彩绘,广场上也竖立着恐龙的雕像。恐龙园作为禄丰地区的一大标志,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经过精心研究和策划,当地还史无前例地开办了恐龙文化节。恐龙之所以能对一个地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除了恐龙本身的魅力之外,无数古生物工作者和博物馆工作者在恐龙的研究和知识传播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禄丰龙最重要的出土地之一大洼山上矗立着一座杨钟健院士的雕像,而这一殊荣不仅仅属于杨钟健院士一人,更属于千千万万工作在中国古生物研究及博物馆第一线的人们。
其他文献
诚心做经书  《大藏经》其实就是佛教经典总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金代时,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有一位名叫崔法珍的断臂民女,她四处募集资金,历时20余年刊刻了全部《大藏经》。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这些经版被运往京城,此后长期存放于此地。  我的规模极为宏大,一共有6980卷, 达6000多万字!  一直到元都建都前后,山西广胜寺的僧人因为当地没有《大藏经》,于是前往京城请印这部藏经,这批经版才
期刊
秦汉时期,因为铁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人的生活里,既可以用作农具也可以用作兵器,所以青铜器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了,古代青铜艺术渐渐退出了历史大舞台。但是这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青铜器,它们大多以方便、适合的尺寸出现,同时,装饰的方法也更多了起来,有的镶嵌了宝石,有的还用金银来装饰。整体看来,这时的青铜器既没有了商代让人害怕的狞厉,也没有了周代的凝重,又少了春秋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更加趋向于朴素
期刊
恢宏巨著知多少  11095册  22937卷  约3.7亿字  全部由人工抄写、绘制  这些关键词说的是哪部经典巨著?对,就是由明代永乐皇帝朱棣(dì)下令编修的《永乐大典》。这部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巨著内容太庞杂啦,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道德、医学……收录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明代永乐年间的图书达七八千种,凡是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籍,基本全部被收入其中。而这些古籍,有不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期刊
赵小野的冬令营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被取消了!赵小野问妈妈:“古人遇到这样的传染病都是怎么治疗的呢?”妈妈答道:“古代的一些传染病,例如天花,对我们现代医学来说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啦,但是倒退到古代,那时候的人想治愈传染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立中医、想方设法地医治病人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中医理论,历朝历代的医生们研究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去医治各种疾病。”  
期刊
和师氏剑齿象打个招呼吧!哦,不太熟?没关系,黄河象你肯定认识吧。小学语文课本上曾有一篇著名的课文《黄河象》,讲的就是一只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师氏剑齿象陷入淤泥,由生到死,最终变为化石的故事。文章生动有趣,让人们记住了这只奇特的史前巨兽,也让人们了解了一些古生物学的原理和知识。如今,距离发现黄河象化石已有40余年,它的魅力丝毫不减。师氏剑齿象化石骨架(复制品)甘肃省博物馆藏失败的进化  人们关注和记住黄
期刊
常言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业都有每一行业的开山鼻祖和杰出人物,他们被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尊称为祖师爷或冠以“圣”“王”加以崇拜祭祀,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药王孙思邈……那你知道在茶叶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哪个人的贡献最大吗?告诉你吧,答案就是“茶圣”陆羽,他是一位品茶高手,还写出了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茶学专著——《茶经》。  一生最爱茶  陆羽是唐代复州竟
期刊
《天工开物》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增多,产自罗马帝国的玻璃经常会出现在墓葬中。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工匠们终于学会用西方的吹制法来烧造玻璃器,隋唐时皇室贵族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来自西方的高档玻璃。再后来,来自伊斯兰地区的玻璃原料也来到了中国,元代时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给皇家烧造仿玉玻璃器的机构——璀(guàn)玉局,明代的《天工开物》记录了制作玻璃的全过程。在清代,中国的玻璃制作工艺和水平已经能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国家,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今天我们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朱漆大碗就是有力的证据。古代的人们喜欢漆器,是因为它有着难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体现在采用涂漆的方式能够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而艺术性则体现在表面的漆层可以增强器物的美感。怪不得漆器自从出现之后尽管受到青铜器、瓷器等的“排挤”,却始终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中。赫赫有名的曾侯乙墓  
期刊
“华山论剑”的真正主角  在今天的古都西安,你可以见到的最壮美的景色,就是在一阵太阳雨过后,南边那一抹青黛之色的秦岭。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秦岭被称为终南山,有很多神仙住在这里。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和炎帝,相传也出生在秦岭地区,所以秦岭被历代帝王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这座雄奇伟岸的山脉,千百年来发生着无数神奇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在秦岭山脉的众多分支中,有一座山特别有名。它
期刊
提到海洋的霸主,可能有一些人会首先想到鲨鱼,还有一些人会想到鲸。而在上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海洋里还没有鲸,那时的鲨鱼也不过相当于小混混的角色。那时候的霸主,是巨大而凶猛的鱼龙。鱼龙的身体长度可达数米,个别种类甚至超过了10米。如此庞然大物在大海里来回游荡的身影无疑是其他海洋动物一生的梦魇。就像鲨鱼一样,鱼龙的口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锋利的牙齿,而且它的身手異常矫捷,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鱼龙游泳的速度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