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医生为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6)13-04-01
  1.以文本导情
  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2.以诵读悟情
  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a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3.以艺术染情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大有裨益的。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4.以体语示情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脸面是心灵之镜。
  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去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
  (作者单位:临县临泉镇胜利坪九年制学校 033300)
其他文献
编号:O6(2016)13-01-01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只有一个,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共生。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作为一名
期刊
编号:G40(2016)13-03-02  作者:韩长玲  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虚拟情境呢?进
期刊
编号:H1(2016)13-01-02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
期刊
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的一切活动以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新时期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现代历史教育观,追踪当代科技发展趋势,深化学科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打破“注入式”的教学理念,任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然学生的情感
期刊
编号:G40(2016)12-02-02  作者:徐 华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侧重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期刊
编号:O1(2016)13-04-02  作者:王钦忠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数学应用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很多应用题都是围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将其放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能够联
期刊
编号:H1(2016)12-03-0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
期刊
编号:O1(2016)13-02-01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简约而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目标,教学中我努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平等对话、引导提问等方式展开数学活动,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本人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二、大胆跳出课前预设,让平等对话实现有效课堂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导致教学
期刊
编号:G8(2016)13-03-01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
期刊
编号:O1(2016)12-03-01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