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借力经典红色电影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per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只有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逐步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传播障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插入红色电影的剪辑片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选取红色电影之前,应该充分进行教学设计,课前将红色电影剪辑成为“教学微电影”备用。课堂所播放的电影剪辑只是辅助理论教学,确保政治理论知识的主体性。
  [关键词]红色电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67-03
  一、红色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电影对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荣辱与共、艰苦奋斗、共渡难关的革命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作了精彩的演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在新时期,红色电影更加注重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先进文化、爱国主义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梦构成了红色电影的影像主体。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包括教材、板书以及教师的语言、表情和肢体信息等,当前,电子媒介已经发展为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这使得在课堂上插入剪辑的红色电影片段非常方便和适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红色电影的教育意义主要包括:
  (一)红色电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性教育载体
  红色电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形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性教育载体。建国初期的电影《红旗谱》《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经典,曾经教育了几代人。历史题材以及领袖人物传记片《开天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伟人经历,影片以其想象的在场性,增强人们的政治信仰与政治信心,发挥着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新时期,电影《秋之白华》和《辛亥革命》等作品,以史诗般的厚重风格,全景式地再现了先驱者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前赴后继,推翻帝制,为建设现代化的新中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辉煌历程。这些作品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非常契合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其精彩片段介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对于启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激励、教育作用。
  (二)红色电影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影像素材
  红色电影多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当代重要的现实题材为主,善于塑造重要的领导人物和历史英雄,善于讴歌时代模范以及优秀劳动者形象。红色电影阐释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用影像书写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其内容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等各个领域。红色电影帮助观者认识历史,理解先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艰难历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观看红色电影使观众更加了解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增强民族自信心。红色电影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革命性与斗争性。红色电影阐释在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建设的奋斗中,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剥削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不屈不挠、敢于和善于抗争、最终夺取胜利,对新生活无比向往,对祖国对党无比热爱的精神符号。第二,时代性与大众性。红色电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中的显性与隐性的影像符号所蕴藏的理想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红色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贡献力量。例如《焦裕禄》《孟二冬》等作品,诠释坚守与超越,奉献与牺牲,感人肺腑的故事远比理论灌输要生动和鲜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面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方法、要求。高校要着力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灵,使大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红色电影《董存瑞》《钱学森》等作品,使学生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先锋、模范人物身上,重新发现了生命的崇高和幸福的真谛。
  二、借用红色电影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选取红色电影的基本根据,是与教学的理论内容相匹配,对拟在课堂使用的电影作品,需要精心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电影内容和形式。教师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德育教育的独特性质,要有主旋律故事,要有积极向上、令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境界。
  首先,选择和使用红色电影的一般原则,是在充分论证、设计周密的前提之下进行的。这要求教师,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电影作品,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使得做成的教学设计,既要理论表述准确精当又要形象描绘生动精彩,做到在准确把握教学主旨的前提下,适时引入优秀电影素材。选用电影不能在课堂上长时间连续放映,而是要“短”而“精”,往往只有几分钟时间,这样,与教师教授理论知识点相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的政治宣传效果。
  其次,采用“人物教学方法”选择好电影资料。例如,讲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介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奇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选择人物生平事迹中独具特色的事件、经历。这时选取的红色电影,没有必要完整播放伟人的某个版本的传记电影,而是结合所要讲授的章节,选择那些既能凸显伟大人物又能讲述历史梗概的经典作品,并从中选取“精彩片段”,形成“教学微电影”。
  再次,根据政治历史事件线索选取电影资料,这时,电影片段是作为“故事”出现的,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历史与政治,使原先博大精深的理论,转变成为学生感兴趣和易于理解的人物“史话”。   三、借助于红色电影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何种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符号以及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例如,电影《东京审判》立足于民族立场,超越了一般形式的政治宣扬与简单灌输,巧妙地实现了主旋律影片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相关影像作为素材,在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插入以上精选的电影片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只有几个精彩镜头、一个故事片段,却足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他们激情澎湃,同时进行理性思考——怎样铭记那段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二战的惨痛教训?怎样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我们对当前日本军国主义的种种做法如何去应对?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拥护党的领导,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采用红色电影教学方法,可以辅助理论教学,具有细雨润物于无声的显著效果。例如,电影《太行山上》以写实手法展现了1937年至1940年期间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历史,是从正面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作品。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爱国情绪是比较强烈的,通过榜样示范、引起共鸣、激发和积极引导等教育环节,可以将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进一步转化成强大的动力,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应该如何爱国、如何做得更好。
  经过在教学中实际探索使用电影教学法,我们的结论是,红色电影可以使理论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发展新中国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大学生坚定信仰,将自身抱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就在于找到教学的有效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化”环节,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浅显易懂的知识,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通俗性、感染性、渗透性。将红色电影进行教学剪辑,从中选取精粹片段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以影像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探索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采用电影教学方法之后,教学的开展如同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更大程度上收到了实际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燕,郭倩雯.大众传媒对青春“中国梦”的塑造与引领[J].学术论坛,2014(2):152-155.
  [2] 王青.主流电影: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59-63.
  [3] 付晓.论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2-95.
  [4] 杨素云.利用电影资源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3(3):29-31.
  [5] 张润枝,陈艳飞.论文本转换与当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180-183.
  [6] 肖灵.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2013(1):123-125.
  [7] 韩颖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红色经典”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60-162.
  [8] 李宗彦.主旋律电影:民族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J].理论与创作,2007(4):102-104.
  [9] 王立华.“人物化、生活化、民主化”课堂教学原则论析——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59-61.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机械制图课程图形表达与功能设计割离、综合性设计表达训练不足等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将装配结构的规定表达方法提高到根据功能的结构设计表达和装配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要求,促进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和形体结构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功能设计;实践能力;工程素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当前,交互多屏教学是世界教育界在以科技促进教学的浪潮中的一大应用趋势,该教学模式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活跃性、学生参与性,同时也代表着高校未来课堂教学的方向。而在大学人文地理教学中,交互多屏的应用,能更大限度地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也使师生于课堂、课后互动成为可能,为教学带来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学人文地理;交互多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高校基础类课程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力学课程教学存在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满堂灌、学生人文素质不足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对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将改革经验推广到其他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上。  [关键词]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张,但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成都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中,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意型旅游人才为中心,以专业品牌化为目标,从人才品牌、培养模式品牌、教学品牌、教师品牌、实习基地品牌、学术品牌、服务地方品牌七个维度着手,在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品牌化  
期刊
[摘 要]比较优势原理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对初学者来说,比较优势原理是一个学习难点。文章在简明表述比较优势原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采取六个方面的有效措施抓好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比较优势原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比较优势原理。  [关键词]比较优势;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19-02 
期刊
[摘 要]传统中医眼科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为了使我国医疗环境的变化及传统医学课程的发展能够跟上国际及时代的脚步,中医眼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加以改进。微信作为学习应用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具有扩展课堂教学资源、增进师生实时讨论学习、丰富课外知识、增进师生情感、激励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优点。为了更好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在微信教学平台设置英语专栏,并于课前课后提供一定量的英文资料,使学生积累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对于加强工程教育界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课题组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目的,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环保执业能力培养不匹配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师资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探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执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专
期刊
[摘 要]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职后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着教育实习时间过短且过于集中,少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等问题。梧州学院数学专业为此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较好地提升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实践能力培
期刊
[摘 要]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服务,是高等学校学报的职责所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刊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关论文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提高大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宣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笔者提出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报;创新创业;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高校就业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一直是全国各大高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就业部门职能的重要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围绕“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经营市场、用心指导”的宗旨,牢牢抓住“规划、提升、就业”这一主线,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的全员化的新型就业体系。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体系;全员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