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跑题跑不停”的《锵锵三人行》开播15年了,不写博客、不开微博、不出书的窦文涛在开播的正日子那期节目里,穿上了当年的制服,算是纪念。播出了4000期节目,《锵锵》可以说是电视圈里迄今为止最长寿的华语谈话节目之一。说起这15年,窦文涛却觉得很平常。“从我的角度来说,积极地讲是我比较老实,消极地讲是我比较懒,就是不大想换。很多人做着做着想做别的了,我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是稍微遇到点儿不顺,我就退回去了,这跟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在“被命令自己纪念自己”以后,窦文涛“一笑了之”地说起这15年。
说到文涛主持,引来哄堂大笑
凤凰卫视是1996年开播的,我刚到凤凰的时候,台里的自制节目一点点开始做。开始只有一个自制节目《相聚凤凰台》,是吴小莉、鲁豫、许戈辉还有我等人,轮流主持。基本一个礼拜录像一天,其他时间就是在香港玩和逛,没有更多的事情做。我整天跟鲁豫、戈辉逛街、吃饭,她们就抱怨有才不得施展,没有节目做。我就跟她们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得善用每一个处境,现在是没节目做,可是有的是时间、可以到处逛啊。不珍惜现在,早晚有一天会忙得没有时间,到时候不要后悔自己太忙了。事实上,我的预言就是这样。所以,我当时过得挺开心的。
1998年的有天下午我去开会,迟到了,气喘吁吁地坐在长桌后排,听老板等一群人讨论要办个日播节目。之前杨澜在凤凰做过一阵访谈节目,为了找重量级的嘉宾花了很大的力气,所以会上在议论:“可没那么多人去找嘉宾……”也就是说节目的嘉宾要固定,三个人评论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新闻。那是凤凰的草创时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闹。接着讨论谁主持,忽然我听到有人说:“要不文涛主持吧。”然后,一阵哄堂大笑。这基本上就说明我当时的状况。不是说他们觉得我不好,而是他们确实觉得我不能主持一个谈话节目。
当时在凤凰台的节目是模仿香港的综艺节目的主持方法,香港的主持人叫艺员,所接受的训练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或者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出来的,然后去播报新闻,也许哪天发展发展就去主持综艺节目了。香港的主持人未来的出路是去演戏,像刘德华、周星驰等都是电视台主持人出身,他们的主持是表演,走活泼、鬼马的路线。我是学新闻做幕后出身的,讲究的是采编播合一,跟演员比差远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模仿香港艺员的主持,现在看一定是很可笑的。比如,我跟吴小莉要主持节目,导演就会设计,镜头摆好,导演喊ACTION,开始!我和小莉从两边跳到镜头里说:“大家好!”唱《露天电影院》的郁冬多年后跟我说:“头一回在电视上看见你,我想,这傻冒是谁啊!”
后来,有了《时事直通车》,我去做新闻主播。但是,我形象不大好,观众投诉说我播报新闻不可信。所以,我在凤凰就做过这两个节目,一听到让我做主持就引来哄堂大笑。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这阵笑声中,传来老板沙哑的嗓音:“文涛哪儿呢?叫文涛自个儿说说。你觉得行不行?”我就从后几排探出头来,具体说什么我忘记了,大意是说我想我可以试试,我正准备谦虚说自己如何不行的时候,被老板打断了,他很爽快地说:“好的,那不用说了,我就讨厌婆婆妈妈的,那就你了。”你看,那个时候决定一个主持人可以这么随意。后来老板也说这是有点冒险的性质,他没有想到。
老板没有想到是对的,因为我把这个节目做得完全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完全不是新闻谈话节目。当时的思路到今天恐怕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评谈每天的热点新闻,就要找专家来谈。但是,我的节目就固定三人天天谈新闻,怎么谈?我苦思冥想了一个多月,坐公车、逛商店,无时无刻不在想。我想,这完全不能做。但是,眼看着一个礼拜一个礼拜过去了,就要播出了。我还是完全没感觉,不知道怎么做。大家给我推荐了很多上节目的嘉宾,我都见了,但是,这就像一个导演选演员,导演不知道电影怎么拍,又怎么知道去选谁?
在电视上该怎么说话?我开窍了
我觉得我这辈子有过一次开窍,就在这事儿上。有一天夜里,我在租住的小客厅里想得出神,突然有种开窍的感觉,当时觉着有一种狂喜,因为太难了,想了那么久没有想出来。其实直到今天,我还在享用着那晚我想明白的东西。没有可保密的,我说了你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那天的我来说就是一种开天辟地的感觉。我想到的就是:我该怎么说话?在节目里,如果跟两个不是专家的人谈飞机失事这样的突发新闻,我们讲什么呢?在生活里,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北京人叫“侃大山”,四川人叫“摆龙门阵”,广东人叫“吹水”,我们在聊天,这是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们可以不为了解决问题、不为了研究问题、不为了指教人民、指点迷津,而为了我们的享受去谈话,我们可以为了乐趣聊天,这是我想明白的。可见平常我们想节目的思路跟生活离得有多么远,以至于我们每天干的事情,在电视上我们居然会觉得没得做,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可以这样聊天吗?当然可以这样聊天。那么这样聊天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享受过程。
想明白这点后,真的是一通百通,就像朋友一样聊天,那么只要找适合聊天的朋友来,也决定了你说话的方向,朋友间聊天不会先打电话说咱讨论讨论待会儿谈什么话题,谁先说谁分析原因,上来就聊啊!当然,在电视上永远不可能做到生活里私人聊天那样,但是我觉得是一种模仿,算是仿真吧。这样,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就变成扬长避短的工作。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要做的。很多人都可以像生活里一样聊天,为什么在电视上大家不愿意听呢?任何一个朋友圈子里都有这样一个人,大家都爱听他说话,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自修了,要靠个人的自学和进步了。多少历练恐怕也不够,自己应该总是不断地去琢磨,希望自己说的话别人能够爱听。而且要找到说话大家爱听的、有魅力的嘉宾。三人行中还有一个缘分问题,有些人讲的很好,但是不适合交谈。大家都认为梁文道是非常好的嘉宾,文道的体会是:不是因为会说,而是因为他会听。
永不放弃?不!永远放弃!
我是不爱看自己的节目,实际上我觉得是一种不敢面对自己。做完节目后我不敢看,脑子里相信的是自己的幻觉。比如说,我一直以为,在节目的第一天我在说话的感觉上就豁出去了,在老板的眼里我可能也是这样的。但是后来自己看到了,实际上还是挺假的。这就说明所谓找到真我,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我有一个谬论,我认为年轻人更容易虚假,中年人也许还真实些。因为,中年人更狡猾,他有了一定的经验,他知道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他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怎么样能够做到良心和应酬之间的两全,但是,年轻人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这个技巧。所以,像我主持选美比赛时,往往看到那些小女孩说话跟国家总理一样,她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样去应付那种场面。
我说豁出去了,你们会觉得有夸张,其实,在主持锵锵之前,我很会像中央台播音员那样说话,我认为上电视就是该这么说,不用教,是一种习惯。早期有人批评我在锵锵上说话就像个小痞子一样,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是要有多大的痛苦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小痞子,那对于我来说反而是经历了极大的不自然。说“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主持一个节目,叫做《锵锵三人行》”,这样说话对于我来说是习惯的,可是要我在电视上说:“哎,子东来了,最近上哪混去了?”是非常难的,真的是硬着头皮就这么去说话了。所以我才说是豁出去了。
虽然我觉得自己很傻,但是毕竟是开始了,就沿着这条路下去。其实,这样是一定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因为已经像朋友聊天那样开始谈话了,开始用这个思维去想事情了。我刚才说了半天都是在说语言、说口才,其实重要的不是嘴,重要的是后边的思维。你怎么说话,实际上是你怎么想事情。怎么看事情,想对自己挖掘更深的话,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所谓灵魂深处闹革命。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改变吗?后来我才明白,其实不是改变,是复归本性,是一种清洁的工作,是把从小到大社会给你的很多不属于你的东西去除掉。我写过一句话:“永不放弃?不!永远放弃!”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为很消极。其实,我们是很难把别人灌输给你的、强加给你的甚至渗透到你的血液里的东西,清除出去,回归到本来的自己的。就像播音腔,影响过我,我学过、模仿过,但是我又放弃了,只有经历过这些,你才会回归。你回归的本来其实也很难说是不是你的本来,我说不清,我觉得是不断吸收又不断放弃。这是伴随着《锵锵三人行》15年一直发生的事情。
说到文涛主持,引来哄堂大笑
凤凰卫视是1996年开播的,我刚到凤凰的时候,台里的自制节目一点点开始做。开始只有一个自制节目《相聚凤凰台》,是吴小莉、鲁豫、许戈辉还有我等人,轮流主持。基本一个礼拜录像一天,其他时间就是在香港玩和逛,没有更多的事情做。我整天跟鲁豫、戈辉逛街、吃饭,她们就抱怨有才不得施展,没有节目做。我就跟她们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得善用每一个处境,现在是没节目做,可是有的是时间、可以到处逛啊。不珍惜现在,早晚有一天会忙得没有时间,到时候不要后悔自己太忙了。事实上,我的预言就是这样。所以,我当时过得挺开心的。
1998年的有天下午我去开会,迟到了,气喘吁吁地坐在长桌后排,听老板等一群人讨论要办个日播节目。之前杨澜在凤凰做过一阵访谈节目,为了找重量级的嘉宾花了很大的力气,所以会上在议论:“可没那么多人去找嘉宾……”也就是说节目的嘉宾要固定,三个人评论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新闻。那是凤凰的草创时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闹。接着讨论谁主持,忽然我听到有人说:“要不文涛主持吧。”然后,一阵哄堂大笑。这基本上就说明我当时的状况。不是说他们觉得我不好,而是他们确实觉得我不能主持一个谈话节目。
当时在凤凰台的节目是模仿香港的综艺节目的主持方法,香港的主持人叫艺员,所接受的训练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新闻工作者或者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出来的,然后去播报新闻,也许哪天发展发展就去主持综艺节目了。香港的主持人未来的出路是去演戏,像刘德华、周星驰等都是电视台主持人出身,他们的主持是表演,走活泼、鬼马的路线。我是学新闻做幕后出身的,讲究的是采编播合一,跟演员比差远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模仿香港艺员的主持,现在看一定是很可笑的。比如,我跟吴小莉要主持节目,导演就会设计,镜头摆好,导演喊ACTION,开始!我和小莉从两边跳到镜头里说:“大家好!”唱《露天电影院》的郁冬多年后跟我说:“头一回在电视上看见你,我想,这傻冒是谁啊!”
后来,有了《时事直通车》,我去做新闻主播。但是,我形象不大好,观众投诉说我播报新闻不可信。所以,我在凤凰就做过这两个节目,一听到让我做主持就引来哄堂大笑。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这阵笑声中,传来老板沙哑的嗓音:“文涛哪儿呢?叫文涛自个儿说说。你觉得行不行?”我就从后几排探出头来,具体说什么我忘记了,大意是说我想我可以试试,我正准备谦虚说自己如何不行的时候,被老板打断了,他很爽快地说:“好的,那不用说了,我就讨厌婆婆妈妈的,那就你了。”你看,那个时候决定一个主持人可以这么随意。后来老板也说这是有点冒险的性质,他没有想到。
老板没有想到是对的,因为我把这个节目做得完全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完全不是新闻谈话节目。当时的思路到今天恐怕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评谈每天的热点新闻,就要找专家来谈。但是,我的节目就固定三人天天谈新闻,怎么谈?我苦思冥想了一个多月,坐公车、逛商店,无时无刻不在想。我想,这完全不能做。但是,眼看着一个礼拜一个礼拜过去了,就要播出了。我还是完全没感觉,不知道怎么做。大家给我推荐了很多上节目的嘉宾,我都见了,但是,这就像一个导演选演员,导演不知道电影怎么拍,又怎么知道去选谁?
在电视上该怎么说话?我开窍了
我觉得我这辈子有过一次开窍,就在这事儿上。有一天夜里,我在租住的小客厅里想得出神,突然有种开窍的感觉,当时觉着有一种狂喜,因为太难了,想了那么久没有想出来。其实直到今天,我还在享用着那晚我想明白的东西。没有可保密的,我说了你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于那天的我来说就是一种开天辟地的感觉。我想到的就是:我该怎么说话?在节目里,如果跟两个不是专家的人谈飞机失事这样的突发新闻,我们讲什么呢?在生活里,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北京人叫“侃大山”,四川人叫“摆龙门阵”,广东人叫“吹水”,我们在聊天,这是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们可以不为了解决问题、不为了研究问题、不为了指教人民、指点迷津,而为了我们的享受去谈话,我们可以为了乐趣聊天,这是我想明白的。可见平常我们想节目的思路跟生活离得有多么远,以至于我们每天干的事情,在电视上我们居然会觉得没得做,或者根本没有想到,可以这样聊天吗?当然可以这样聊天。那么这样聊天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享受过程。
想明白这点后,真的是一通百通,就像朋友一样聊天,那么只要找适合聊天的朋友来,也决定了你说话的方向,朋友间聊天不会先打电话说咱讨论讨论待会儿谈什么话题,谁先说谁分析原因,上来就聊啊!当然,在电视上永远不可能做到生活里私人聊天那样,但是我觉得是一种模仿,算是仿真吧。这样,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就变成扬长避短的工作。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要做的。很多人都可以像生活里一样聊天,为什么在电视上大家不愿意听呢?任何一个朋友圈子里都有这样一个人,大家都爱听他说话,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自修了,要靠个人的自学和进步了。多少历练恐怕也不够,自己应该总是不断地去琢磨,希望自己说的话别人能够爱听。而且要找到说话大家爱听的、有魅力的嘉宾。三人行中还有一个缘分问题,有些人讲的很好,但是不适合交谈。大家都认为梁文道是非常好的嘉宾,文道的体会是:不是因为会说,而是因为他会听。
永不放弃?不!永远放弃!
我是不爱看自己的节目,实际上我觉得是一种不敢面对自己。做完节目后我不敢看,脑子里相信的是自己的幻觉。比如说,我一直以为,在节目的第一天我在说话的感觉上就豁出去了,在老板的眼里我可能也是这样的。但是后来自己看到了,实际上还是挺假的。这就说明所谓找到真我,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我有一个谬论,我认为年轻人更容易虚假,中年人也许还真实些。因为,中年人更狡猾,他有了一定的经验,他知道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他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怎么样能够做到良心和应酬之间的两全,但是,年轻人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这个技巧。所以,像我主持选美比赛时,往往看到那些小女孩说话跟国家总理一样,她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样去应付那种场面。
我说豁出去了,你们会觉得有夸张,其实,在主持锵锵之前,我很会像中央台播音员那样说话,我认为上电视就是该这么说,不用教,是一种习惯。早期有人批评我在锵锵上说话就像个小痞子一样,实际上,他们不知道是要有多大的痛苦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小痞子,那对于我来说反而是经历了极大的不自然。说“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主持一个节目,叫做《锵锵三人行》”,这样说话对于我来说是习惯的,可是要我在电视上说:“哎,子东来了,最近上哪混去了?”是非常难的,真的是硬着头皮就这么去说话了。所以我才说是豁出去了。
虽然我觉得自己很傻,但是毕竟是开始了,就沿着这条路下去。其实,这样是一定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因为已经像朋友聊天那样开始谈话了,开始用这个思维去想事情了。我刚才说了半天都是在说语言、说口才,其实重要的不是嘴,重要的是后边的思维。你怎么说话,实际上是你怎么想事情。怎么看事情,想对自己挖掘更深的话,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所谓灵魂深处闹革命。这种改变真的是一种改变吗?后来我才明白,其实不是改变,是复归本性,是一种清洁的工作,是把从小到大社会给你的很多不属于你的东西去除掉。我写过一句话:“永不放弃?不!永远放弃!”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认为很消极。其实,我们是很难把别人灌输给你的、强加给你的甚至渗透到你的血液里的东西,清除出去,回归到本来的自己的。就像播音腔,影响过我,我学过、模仿过,但是我又放弃了,只有经历过这些,你才会回归。你回归的本来其实也很难说是不是你的本来,我说不清,我觉得是不断吸收又不断放弃。这是伴随着《锵锵三人行》15年一直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