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大业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台独分子入联公投,实质上是搞“一中一台”,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任何中华儿女所不能容忍的。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流球(今台湾);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殖民者从台湾赶走;清政府在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斯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1945年台湾回归;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公认;1979年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007年台湾入联公投遭到联合国的坚决反对,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
  
  二、历史上列强对台湾的侵略及台湾人民的抗争
  1642年,荷兰入侵台湾,进行殖民统治;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殖民者侵犯过台湾的鸡笼。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天津条约》中开放了台湾的淡水、台湾(今台南)。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遇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掠夺了白银50万两。1884年法国进犯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扼守淡水,击退登岸的法国侵略者。188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人民抗议示威。刘永福的黑旗军、徐骧的以军领导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三、台湾与大陆的三次隔离
  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台湾与大陆第一次隔离;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于1945年回归),台湾与大陆第二次隔离。这两次隔离是由于荷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第三次隔离是194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而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对持的局面。这一次的隔离与前两次隔离性质不同,这次隔离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四、台湾回归的障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回归必将实现。但目前台湾回归还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二是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阻挠。他们想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大陆分离出去。
  
  五、台湾回归方针的确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宣布和平统一的方针,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金门。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了九点声明,系统地阐述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获得通过,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港澳胜利回归,为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其他文献
现行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研究方法,提倡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这里我介绍几种利用矿泉水瓶能做的实验。    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找一干净矿泉水瓶,控干后往瓶内装烟雾(越浓越好)。拿一激光电筒往瓶内射激光,能清楚地看到光在烟雾中沿直线传播。    二、制作简易漏斗和烧杯 
期刊
题目:一水池中有一只载有石块的船浮在水面上,如果把石块投入水中,水面高度将( )  A、上升 B、下降C、不变 D、无法判断  分析:这类问题在初中物理中比较常见,由于石块从船中取出而使船上浮,水面会有所下降,再把石块投入水中致使水面又上升,最终水面高度究竟是上升、下降或是不变,不少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现对此题提供如下三种解法,供同学们参考。  解法一:常规法:即从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物体的
期刊
“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每一个“创造之人”。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新理念、新思想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同时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
期刊
纵观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评价资源,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提供情景或模拟情景问题,考查学生在新问题下的思考能力,在探究情景问题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传道解惑,其实质也是一个反思教学过程,在反思中理清思路,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喜悦。在新课程的教与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教材,学会思考   右图是探究串
期刊
众所周知,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新一轮课改实践中,广大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教学行动上都是认同的。但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还存在口头上认可、教学行动上得不到落实的现状。究其原因,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人们创造、发明、想象、设计、假设出新的概念、想法与念头或者实物的心理活动。对于一个思维敏感、反应迅速、应变灵活、联想丰富的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正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及时抓住课堂契机,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对社会和学生个人而言其意义之重
期刊
心理战和心理战武器古已有之,历史上“蒿人得箭,死士砍营”、“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故事都是古人用旗鼓、蒿人、鬼神等作为心理战武器而出奇制胜的范例。  近代战争中,心理战和心理战武器得到了大发展。如在1945年苏军攻占柏林的战斗中,苏军元帅朱可夫在深夜利用140架组合探照灯和坦克、汽军灯光一齐开放射向敌军阵地,把毫无心理准备的德军吓得呆若木鸡,毫无还手之力,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拿
期刊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
期刊
一、优化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按教材授课已成为历史教师的教学惯例。但是很少有人考虑教材知识的组织形式是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如何区分主次,是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核心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质量的高低明显影响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质量,教给学生零散、孤立的知识与教给学生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教给学生一般的知识与教给学生学科的核心知识,单纯教给学生感性
期刊
所谓变式,就是变更概念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或使背景复杂化,使概念或问题的本质不变。  在变式训练中要善于对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变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变式训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多个材料考查同一知识点  考查一个知识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