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专家 艺术中“玩”家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职于四川省歌舞剧院,著名国家一级编导(二级岗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十六大代表,四川省八次、九次党代会代表(主席团),四川省电影电视戏剧十佳导演,四川省舞协副主席,四川省剧协理事。凭借舞剧《远山的花朵》《红军花》成为四川省舞蹈界唯一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中国艺术节参演的剧目,且唯一两次获“文华导演奖”、作品获得“文华大奖”及“文华优秀剧目奖”的杰出舞蹈艺术家。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更是深受国内外舞蹈爱好者喜爱。
  从体操到舞蹈 一次幸运的转行
  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人们直观看到的通常是剧目丰富动人的故事和台前的演员活灵活现的表演,而在这背后,使之呈现在舞台上的创造者正是编导这个角色,只不过他们是以幕后者的姿态来进行他们的“表演”,马东风便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幕后主角。
  作为如今舞台艺术行列中领军人物之一,马东风最初其实是学体操出身的,12岁到15岁,三年的体操队生涯,对马东风而言是痛苦的三年,也是备受磨练的三年。因为身高偏高,在平衡木和跳马两项运动上甚是苦恼,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宁愿做一百个空翻,也不想走一次平衡木。
  后来马东风被选调到省歌舞剧院工作,进入了省歌舞剧院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也正是在这里,后来遇到了自己在舞蹈创作路上的启蒙老师——著名舞蹈家吴晓邦,马东风还清楚的记得自己上的第一堂课并不是舞蹈创作课,“学艺先学做人”是马东风接受的第一堂课,尽管当年22岁的她并没有一个很深的概念,但在后来这种思想成为她从艺的“座右铭”。
  在舞蹈队,马东风感受到了热爱、天赋和努力并存的喜悦,于是她颇为勤奋、刻苦,别人練习一堂课,她就要练三堂,自己练、跟老师练、跟同学再练,而因为体操队的经历,也让她觉得舞蹈队的辛苦算是“小菜一碟”。至此开始,马东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变得如鱼得水,也便有了后来在舞台艺术编导上的成功。
  舞台上的专家
  如果说,转行舞蹈是马东风的幸运,那从事专业舞台编导,便是对马东风舞蹈梦想的延续,也促使了她的事业走向高峰。1997年,凭借舞剧《远山的花朵》,马东风拿到了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接下来,她又创作出了《旧事·女人》《溜溜康定·溜溜情》《麻辣乖幺妹》《红军花》等精品,近年还导演了《蜀韵乡情》《感恩奋进》《大美雅安》等几十部大型演出,并在2015年首届四川艺术节开幕式上担任总导演。
  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在马东风眼中,要创作出一部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这个时间并不算长。“舞剧的特殊在于剧情中所有的矛盾冲突、人物情感及个中深意都必须完全依赖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如何巧妙利用时间及富有创意的舞蹈语汇,让观众看懂抽象的肢体语言并为之打动,要在无数次生活体验和思考中才能使之呈现出来。”
  因此她在选择题材和创作时,会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亲身体验,而能否被感动正是自己要继续做下去的基础条件。“作品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是马东风在创作时的理念,她始终认为,一个完整的演出是表演者和观众的互动,这种互动并不只是言语之间的交流,而是心灵交流和情感的互动。所以,我们的演出实际上是演员与观众共同来完成。
  艺术中的“玩”家
  马东风有一个习惯,她讨论创作的地方并不是办公室或者是歌舞剧院,而是找一个环境优雅的咖啡厅,坐下来喝茶、喝咖啡、边摆龙门阵边讨论。她始终认为,艺术不能是严肃的(但道理必须严肃),需要在一个放松的环境状态下,就算没有也要营造一个出来,这样出来的作品才不至于显得呆板。现在很多人在讲“玩艺术”,马东风觉得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自由”是马东风一直在追求的,她坦言道,年轻的时候担任过行政职务,就因为不想天天开会便辞职了。对于工作,她的状态是一项工作结束后,这件事情马上就会被忘掉,转去进入另一种状态。生活中也是,她一直以这种无拘束和无限制的状态去和自己的孩子、学生、同行来交朋友。在她看来,刻意的安排和准备,都是给艺术增置的“负担”,事实上不用刻意而为之,很多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
  舞台艺术的幕后主角
  马东风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从作品上来看,《远山的花朵》《川江·女人》《旧事·女人》《红军花》等,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上在观众眼中确实都带着浓重女人味。但其实她说她并没有刻意地选择这样的题材,事实上是作品出来之后被添加了各种标签。说起创作的困难,她坦言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让观众看懂舞剧并为之打动。舞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舞台艺术,和话剧、歌剧、戏剧不一样的是,舞剧没有台词、歌词和对白,剧情中所有的矛盾冲突、人物情感及个中深意都必须完全依赖演员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可能在别的剧种中一句台词就能说清楚的情节,在舞剧中却需要编导运用大量的舞蹈语言和导演巧妙的构思,以及音乐的处理来完整地表达。如何让观众看懂舞剧并为之打动,则是一个难题。她说:“怎样利用时间和空间及富有创意的舞蹈语汇表达思想,是我们编导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放眼四川,放眼国内,舞台艺术遇到的比较现实的问题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观众进剧场的的习惯。大家在空闲的时候宁愿上网、看电视,却没有习惯走进剧场(近几年有变化),这种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的。马东风很清晰的认识到剧场的稀少也是一个很重要问题,作为舞台艺术最重要的载体,需要大量的剧场来支撑,最好的状态其实是,我们的社区、片区、市区都应该有不同档次的剧场和演出,让消费者自己选择,这对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培养人们走进剧场的习惯,应该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红军花》中,马东风需要表现一段岁月中男女主角情感的变化过程,于是她便设计了两次石磨空转的情节,来象征时间岁月的流动,寓意岁月中男女主角的朝夕相处,由相认、相亲到相爱。
  而每个艺术家都会谈及到的“灵感”对马东风来说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发酵的过程。无论是收集资料、体验生活还是实践也好,都是过程的一部分,也许单从某一个细节上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点的地方,但有可能在某一天某一个时间,思想突然被激活,灵感就在这一瞬间迸发了。实际上,所谓灵感就是无数地积累后的突然爆发而已。“我从来不去想什么年代做什么样的内容,更多是出于感动,一部作品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还怎么能打动的了观众。要创作一部作品时,首先自己要想通,否则就放一放。古人说‘十年磨一剑’啊。”她认为艺术创作是没有局限性的,所谓局限其实局限的是自己,创作有时就是要和自己作对。
  舞台艺术的幕后主角马东风依然保持着她自由、潇洒的艺术态度,但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成长上她依然觉得艺术需要静下心、贴近生活,特别是年轻人要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事半功倍。她始终认为四川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向生活学习,只要热爱这片土地,洒下辛勤汗水,就会有丰硕的收获。她感慨:“现在网络世界太丰富了,一些年轻人易受影响,有些浮躁,只有沉下心来,到生活中去摸爬滚打,用心体验,感受艰辛,才能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张建平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中国画研究院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特聘画师。   其作品雄迈、浑厚、硬朗。在大尺幅、大笔触间,墨酣笔畅,多有饱满之态;恣意自在,常显潇洒之机。可谓:墨象磊磊,意象凜凜,被誉为:是一位真正画出了西藏精神的画家。  多年来,张建平都在默默地画画,不事张扬,从没有歇息过。不过,他只想画心中想画的画。   他有这个本钱。他的父母是第一批进藏的大军,身不由己中把他生在了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德阳首席技师。  擅长绵竹年画传统制作技艺,将古版拓创与水墨手绘完美结合,以中国传统画技法创作新年画,自创了“墨彩年画”技法,开创了“墨彩年画”的新典范,是绵竹年画的代表性人物,拥有新派年画识别标志——国家注册商标“胡美人”。  作品《一子多福》获第六届
佚名《美丽家園》  佚 名  作品来自阿坝州阿坝县。
唉,今天的数学又得了个“中”,我的运气就是这么差劲,很影响我的情绪。  下课后,柳叶子来叫我出去玩,我没心情。“唐豆,你病了吗?”柳叶子问。  “没有,我不想出去。”我趴在那里,一动也不想动。我要是一头小猪该多好,吃饱了可以睡觉,没人会嘲笑我。我吃呀吃,吃得圆滚滚的,小孩儿们还会拍着我的肚皮说:“这只小猪好可爱呀!”  不过,现在让我当一只小猪我可太不甘心了,大家都那么优秀,为什么就要我当小豬呢?
这个时候了,收起文艺家的高傲和虚浮,沉下身子,想想受难的同胞、想想奋战的卫士吧,“岂日无衣?与子同袍”,我们的文艺家要建树文艺的正能量。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主流文艺界也担当起了“轻骑兵”的职责,用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由衷地赞美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鼓舞着士气,增添着信心。   但也不同程度地暴露了文艺界的一些“陋习”。像“韩天衡篆刻”事例,据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  ——李商隐《无题》  当我见到你,心跳漏了一拍。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开始。  关于爱,有太多太多的答案。浪漫的、宏大的、难以捉摸的……  在编者看来,爱的最高境界,是彼此相知,志同道合,灵魂默契。苏轼当年拍着肚子问侍妾:“这一肚子装的是什么?”只有朝云回答:“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漂泊的路上,朝云唱到《蝶恋花》:“枝
江油的文化源远流长。大水洞遗址的发现,为江油寻找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基因;重华古硝洞遗址群的发现,使江油成为全国“火药之乡”;诗歌巨人李白的诞生,见证了江油文化基因的活跃与博大,让江油的文化血脉千年流淌。  应该说,江油古老而肥沃的文化基因铸就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催生了这片土地的无尽诗意,培植了这片土地的文化生态,决定了这片土地的文化特质。长期以来,官方和民间对文化和艺术都有一种乡情般的热爱。无
杨和平   笔名龙杨和平,重庆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授、雕塑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联谊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美院艺术创作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天府画院院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成都诗婢家画院对外联络处主任。   杨和平教授不仅是雕塑家、山
在快节奏如麻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都上紧了发条,机械的被催促着前行,却忘记了该适时驻足问问自己内心的诉求与愿望,似乎停下来也会让人背负浪费光阴的负疚感...难道我们就不该缓慢一点前行问道吗?看熊婧的画作,似乎有种有意无意地撩动我们内心心弦的感受,画面流淌出一份难得的闲适的洒脱,一份幽柔觅觅的优雅之气。   密郁的松林,秀俊的山川,白云悠悠环绕于山林之中,仿佛化作画中之人,闲庭信步于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