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教学新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但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而且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
  鉴此,语文教学中应讲求美感的营造、感受和体验。即教师语言要营造美,课文朗读要感受美,文学赏析要体验美。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教学操作的美感 ,令人赏心悦目,情怀激越,产生语文教学的更佳效果。
  教师讲解语言的优美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教师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得体,方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教育。语文教师要在对所讲内容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增强体验三个基本要求上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变化简洁的课堂结构的衔接语言,精辟的分析和总结语言,独到的拓展迁移导向语言,还有新颖富有张力的导入语言,均能带给学生良好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具有独特讲解风格的语文教师,他的课堂无不给学生以美 的享受和启发。同时,教师语言艺术方法的讲究与运用,无疑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受到心灵上的震憾。
  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文朗读,启发学生感悟文章的美。语文课的读,是认识的开始。朗读一直是语文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同时,朗读使学生对文章语言妙处的感悟效果,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读明白是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反复感受,领悟,进而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渐渐升华中呈现出来的美。根据文章特点和阅读目的,入情入境地艺术化朗读,更利于理解渗透吸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鉴赏力。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与酒客争辩时,若教师只顾自己引导分析人物形象,而缺乏学生的朗读等有效参与活动,则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孔乙己的无奈,迂腐和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即使有,也只能是学生一种机械,简单的接收罢了。学生的审美感受更无从谈起。
  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发现,鉴赏文中的美。一是品析词句,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二是剖析结构,体会文章的布局美;三是分析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美。例如,从“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吗?”一问句中体会将抽象化为形象的语言;从杨朔《荔枝蜜》的曲折生动的情感升华中体味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美。也可同学生一起接受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教诲,与范仲淹先生同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同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伟大情怀。学生于是从对课文激动人心的事件叙述,高尚纯洁的情感抒发的学习与感受中,了解到它的艺术美不仅存在于作品的结构,语言等形式美,还蕴含在作品中的艺术意境,艺术形象展现的无限广阔的审美空间里,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美育,不仅是由其学科特点性质决定的,甚至会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要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没有教学中美育的观点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的。
  (作者单位:416200湖南省凤凰二中)
其他文献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题记    在现实的学生群体中,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有差异就有后进生的存在。所谓后进生,一般表现为认知能力水平低下,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欠佳,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的学生。由于他们诸多方面欠佳,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教师的负面情绪往往作用于教学行为,表现为对后进生的歧视、薄待、冷落,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我认为,采用这种心态去对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课的一个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如何步入情感化的语文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成材料,以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从古至今,语文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并不是以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教风和校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效果。所以,创建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班风学风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创建呢,就我的认识谈谈以下体会。    一、抓干部促同学    创建一支高素质的班集体干部队伍,是当好班主任的基础,是班级建设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干部,他一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期刊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
期刊
后进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中一直遇到的问题,如何使他们有所提高,超越自我,与其他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我们长期面临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数年的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以下规律:     一、始终关心关爱这部分学生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低,学生成绩差就讨厌他们歧视他们。把他们视为班里的包袱。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他(她)是你的孩子,从情感上来说你会如何对待他(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期刊
以往,社会各界名流,总批评中学语文教学是手术式的文化解剖,割断了文化母体间的粘连,破坏了文化整体形象意义的滋润。此言辞虽有过激之处,却也道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病。笔者认为:无论如何教学,都不能改掉它的滋润性。  “滋润”意即滋养润泽。强调语言文化整体形象的感悟。从新编教材内容特点看,新一轮的语文教改注意到了这一点。所选项课文内容极具情理、情趣,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重在文章整体形象的欣赏感悟和文化传承
期刊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顽症。本人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就这个“头痛”症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究。    一、感受生活,求实写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写词不够废话凑。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
期刊
职业高中学生的素质差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这是不争的事实,也给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四点:    一、学会信任    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
期刊
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自尊、自信、自律、自主、积极主动
期刊
教育面向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教育正进行着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传统的政治思想浓重的教材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编排的课文无论从主题、内容、形式、语言上,都是一些美不胜收的文章,无不闪烁着编者对美的追求,作者对美的感悟。有的对生命美的热情洋溢的歌颂(《从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等)。有对自然景物真切的描绘(《春》、《秋魂》等);有对思想意识塑造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