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谈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抓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这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我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3.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应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教师应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其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要做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这样能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和赞许。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都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因此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这既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绍兵.数学新课程教训的研究与实践.数学教育学报,2003.12.
  [2]毛光寿.“再次判断”学业评价方式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9.
  [3]郑毓信.数学教育之动态与思考.数学教育学,2002.11.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如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包括等价转化思想与化归思想)、等量思想和不等量思想等大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有理论形成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一般化方法和抽象化方法;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坐标法、变换法等。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技能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
“互联网+”背景下,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商业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倒逼会计创新变革,衍生出服务主体多元化和会计信息来源多渠道化趋势,为财会行
摘 要: 教学反思有利于对教学实效进行思考分析,有利于教案的改进;及时采集师生智慧的闪光点,找到解题的捷径;还可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素材。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案 解题 素材    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师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为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的全部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了,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
记忆,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而信息加工水平越深,理解就越透彻,记忆的效率就越高。记忆,从学习的角度看,是学生学数学知识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传授正确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技巧,因为数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如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鉴于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做出了如下的尝试。 
长期以来,后进生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数学后进生的特点是:自信心不足,缺乏独立性,学习没有积极性。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在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不允许简单淘汰的今天,怎样提高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便成为我们老师普遍关注的课题。  一  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中“以教师
八月十七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首都北京联合举办邓子恢农业思想学术讨论会。田纪云、邓力群、王震、彭冲、张劲夫、张爱萍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会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学科改革实施纲要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与对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学习 Basi
多维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就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多维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对“多维评价”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直以来,昆山所用的多维评价表,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
摘 要: 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采用民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挖掘“问题链”,开展思维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并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