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地方医学院校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为例,探索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提出从转变课程考核体系的设计理念、加强形成性考核、加强命题管理、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加强科研训练等方面构建课程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 医学院校 课程考核 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C-012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检验学生学业掌握程度和检测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近乎“指挥棒”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课程考试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更好地设计高校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成为目前各高校研究的热门课题。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桂林医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对课程考核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认为要更好地发挥课程考核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评价、反馈等作用,更好地起到促进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必须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
  一、转变课程考核的设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课程考核理念是对考试活动及其本质的总体把握和基本看法,是培育大学课程考核文化的灵魂。只有先转变课程考核的设计理念,才能制定出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课程考核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出课程考核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思维。改变重终结性考核,轻过程性评价,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结果评价的做法。其次,采取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过去课程考核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这种方式较易操作,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但单一的考试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强制性的记忆方面,与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再次,对课程考核命题方式进行改革。过去课程考核试题中知识记忆性试题所占比例过高,综合性、开放性等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比例过小或基本没有,考核结果只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水平,基本上无法反映学生的能力培养状态。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测量一个学生知道什么,而是要测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做什么,不仅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个目标,学校教务处在“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升能力”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提出了“考试形式多样化、成绩构成多元化、平时考核灵活化、题型内容综合化、考核反馈制度化”的改革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考核管理制度,与各二级学院一线教师进行座谈,统一思想,转变考试设计理念,端正考试目的。同时,通过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加强形成性考核,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形成性考核是相对于终结性考核而言的,终结性考核指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考核,注重的是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考核。而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成性考核,可以及时地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结果快速反馈给教师,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给其自身,督促其对自身学习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
  桂林医学院开发了网络考试系统,集学生自测、练习、作业提交、模拟考试、网络考试以及教师组卷、成绩管理、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围绕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内容建立课程考核试题库,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考试系统进行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并进入练习环节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教研室可通过网絡考试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发布平时考核信息,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进行网络考试。学生在网络考试过程中,如果认为考试成绩不满意,还可以向教研室申请重新开放考试,在考试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也可从考试情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形成“教学—考核—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同时,由于医学生在毕业后必将面临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即俗称的医师执照考试,桂林医学院还针对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理论考核部分,利用历年考试的真题和模拟试题建立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库,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医师执业资格的模拟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医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加强命题管理,提高试题质量,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
  以往的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中,多以知识记忆性试题为主,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开放性试题较少或没有,这样的课程考核虽然在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忽视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即考核的结果只向教师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反映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换言之,只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某门课程知识的容纳者,而不是一门知识的运用者和发现者。   桂林医学院在考试改革过程中对课程考核的命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教研室在命题过程中,降低知识记忆性试题的比例,提高综合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尤其是学科交叉性试题的比重,例如一些以真实临床情景为背景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以及临床与临床学科之间相融合的试题,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临床情景相联系,拓宽考虑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桂林医学院开设了基础综合、临床综合和毕业综合三阶段考核,即在学生完成基础学科、临床学科的学习和毕业前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三次综合考试,引导学生对各阶段所学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四、加强实践技能考核,促进实践能力培养
  医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病人,承担的是救死扶伤的任务,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不可重来,因此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必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课程考核过程中,实践环节的考核所占比重过低甚至是缺乏,这对于医学毕业生走上医生岗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桂林医学院在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强调各教研室在课程考核中必须加强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课程考核中,强化了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考核,加大了在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尤其是在临床课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临床技能单独作为一门考核内容进行考查,使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从桂林医学院几次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大奖中得到了印证。
  五、加强科研训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主动学习的精神、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意识等。桂林医学院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各教研室在制订课程考核方案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各教研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做一些学科相关的社会调查、查找一定量的学科相关科研文献并做出读书情况汇报、写科研小论文以及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教师的科研情况等,并将其作为期评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另外,学校层面还开设了一定的项目驱动教学活动,即让有科研项目的教师每期招募一定量的学生参与到自身的科研活动中去,与教师共同承担科学研究,并由教师指导其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并在相应的学科期评成绩中给予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医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体系,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学会如何去发现新知识。而课程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工具,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精心的设计,不拘泥于形式,勇于创新,才能利用好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使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以适应医学发展的要求。同时,医学院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也必须时刻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医学科学的发展前沿和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課程考核体系,以确保医学毕业生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
  【参考文献】
  [1]董显辉.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研究与汲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
  [2]李萍.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的设计与质量监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康永祥.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教育探索,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数字化网络考试平台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2015JGA310)
  【作者简介】唐 琦(1975— ),男,广西桂林人,医学硕士,桂林医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李建周(1980— ),男,山西临猗人,医学硕士,桂林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教学与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养殖专业为例,针对用人企业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中职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中职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企业文化 水产养殖专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43-03  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与运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被
期刊
创新人才培养要科学与艺术结合    陈磊在《科技日报》(2007.12.9)撰文指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借鉴老哲学家熊十力教授把智慧分为“性智”“量智”的观点,认为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军事科学等10大科学技术部门的知识是性智、量智的结合,主要表现为“量智”;而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美学以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也是两者的结合,但主要表现为“性智”。“性智”、“量智”是相通的,“量智”是侧重对
期刊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我市坚持走“在改革上求发展,从创新中求实效”的路子,切实抓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    一、科学规划,制定目标,着力在工作实质上重突破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的关于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要求和自治区教育厅《2008年广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汽车市场的调研,了解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分析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职业岗位标准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關键词】高职 汽车营销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美学课程开发与建设,认为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美学课程的开发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但是也面临着缺乏现成教材、缺乏跨学科专业素质较强的师资力量、该课程未被广泛认识和重视等方面的困难,提出开发和建设应用美学课程的措施:制定教学大纲,申请将美学课程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专业选修课;整合全校美学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团队,鼓励美学教师将应用美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商科背景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中复合型师资队伍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际场景的演练等问题,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专业实训环节等对策,促进高素质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科背景 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 课程设置 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3+1校企合作”视角论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供给侧改革对“双师型”教师的新要求,针对独立学院教师理念与实践跟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普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培养体系不够健全、评价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策略:轉变理念,为新时代高校供给“双师”;正确引导,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管理;搭建平台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以“习语·微故事”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宣传媒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途径以“习语·微故事”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众化 习语 微故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协同创新育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措施,解决应用型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的难题,实现培养目标,成功对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独立学院学风激励建设中与普通高校同质化、激励内容与客体需求不匹配、正负激励比例失衡、激励时机和力度把握不当、缺乏监督和沟通机制等问题,提出激励机制与办学理念相贯通、重塑校风和学风、确保激励的个体性与灵活性、优化奖助学金政策和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优化处罚激励机制、建立动态学生监测机制等对策,以确保独立学院学生激励制度体系能高效运转,实现学生学习生涯全方位、全过程的激励管理。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