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但对中国全球治理改革实践的既有研究或是过分渲染中国行动的"颠覆性",或是过度强调中国行动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作者认为,要全面理解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方略,须先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生成的"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的要义在于权力、话语和具体方案三个维度上改革行动的分工与协调.权力和话语维度的改革旨在为具体方案维度的创新提供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方案创新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引,强调包容性治理试验和依据治理绩效选择最优方案."改革方法论"塑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实践.中国在制
【机 构】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4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但对中国全球治理改革实践的既有研究或是过分渲染中国行动的“颠覆性”,或是过度强调中国行动的多样性和碎片化.作者认为,要全面理解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方略,须先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生成的“改革方法论”.中国“改革方法论”的要义在于权力、话语和具体方案三个维度上改革行动的分工与协调.权力和话语维度的改革旨在为具体方案维度的创新提供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方案创新以实事求是精神为指引,强调包容性治理试验和依据治理绩效选择最优方案.“改革方法论”塑造了中国的全球治理改革实践.中国在制度性权力和宏观话语维度正采取愈发积极和坚定的改革行动,包括争取既有国际机构的决策权、新建国际机构以及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非西方话语.不过,上述行动并非为了彻底颠覆既有秩序,而是为了打破西方的权力和话语垄断,为治理方案创新创造空间.由此,中国选择国际发展领域为突破口,以“一带一路”为治理创新试验区,开展了大量包容性治理方案创新和试验,促进了中西方知识的碰撞与融合.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深刻反映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产品赤字问题.全球公共产品赤字既表现在器物、制度和理念层面,也表现在三者之间的互动与协调.从器物基础、制度建设和理念逻辑来看,全球公共产品赤字主要源于霸权国实力下降与大国供给竞争、国际制度非中性与非强制性以及民主衰退与零和思维.同时,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的相互支撑与掣肘也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和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者.近年来,中国着力共建"一带一路"、倡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0年之后,澜湄地区成为中美竞争和美国制衡中国的新战略地缘空间.水资源作为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美竞争中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影响地区政治发展的权力资源.水资源安全化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战略实施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美国在澜湄地区对中国采取了硬制衡和软制衡两种制衡方式,其中制度制衡是软制衡的主要内容,水资源安全问题是制度制衡的重要载体.美国坚持政治对抗、孤立与制衡中国的立场,抓住水数据收集与共享、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水资源合作机制构建这三个关乎澜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规则重构、观念重建和功
本研究以国务院国资委主导的央企控股集团公司董事会建设为准自然实验,以2005—2018年央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该项控股集团公司治理改革对下属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提升了所控股制造业上市子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董事会的成立对母公司现有监督治理手段与条件产生了补充作用,在高管纵向兼任较少以及母子公司地理距离更远的样本中,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对上市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中介效应分析得出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建设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
"行政经济型治理"是中国国有企业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过程中过渡阶段的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征是行政型与经济型治理的二元交织和动态演进.在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中,随着金字塔层级的变化,行政型治理与经济型治理力量此消彼长:当金字塔层级较少或较多时,两类治理模式分别占主导地位,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优劣并存;当金字塔层级数量适中时,两类治理模式相平衡,能够优势互补并达到最优并购绩效.文章基于中国2005—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金字塔层级与长期并购绩效呈倒U型关系,并在层级为3~4
大国通常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展开竞争,力求获得并增强领导权.地区主导国分享领导权似乎有悖大国竞争的常识,分享的原因及其对地区竞争演化的影响是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者将大国对领导权的价值判断划分为双重独占、全球优先、地区优先和双重分享四种类型.不同身份的大国对领导权价值的差异化判断影响了互动策略和大国竞争的发展态势.理论上,地区主导国可以调整领导权目标,通过分享地区领导权管控地区竞争,继而以全球优先为目标集中应对全球竞争.欧亚地区竞争的演化过程为这一理论路径提供了实践案例.受制度竞争愈加突出的影响,地区
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发挥其全球卫生治理功能的制度障碍.世卫组织针对分权化的区域治理结构发起了多次改革,但均无果而终.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可以解释世卫组织区域化治理结构改革难以实现的原因并展望谭德赛发起的世卫组织DNA改革的前景.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国际组织创设时刻的制度选择深受业已存在的制度形式影响.制度确立之后,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量,制度受益者会抵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造成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由于世卫组织成立之初已存在泛美卫生组织等区域性卫生治理机构,其选择了分权化的区域
本文围绕"制度双元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响应母公司与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借助多案例研究发现:依据制度双元情境下东道国与母公司制度逻辑相对主导性及响应焦点不同,本文识别出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MNES)制度逻辑冲突响应三组策略:对内同构为主+对外创新为辅;对外同构为主+对内创新为辅;对外创新为主+对内同构(创新)为辅.三组策略下对母公司和东道国制度(逻辑)环境产生的响应效果也有所差异,并集中体现在MNES的角色扮演特征:在先发东道国从最初的制度逻辑学习者成长为制度创新开拓者,在后发东道国成为母公
为什么女基金经理人数极少,业绩却比男性好?本文首次对这一现象予以检验,比较基金经理业绩的性别差异并探寻其内在动因,揭示社会偏见效应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基于混合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实证证据支持了女基金经理虽为少数群体、但业绩强于男性的传闻.且女性的业绩优势并非由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经理个人特征所造成,也无法用风险偏好或过度自信等心理偏差的性别差异观点来解释.(2)女基金经理的业绩优势与性别偏见有关,她们被设置了比男性更高的职业进入门槛,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少数女性才能跨过门槛,她们不但表现出比男性更强
对外援助分配不仅是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也是科学认识与解答中国与世界发展关系的合适观察点.从21世纪初的"走出去"战略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不断扩大,援助项目去向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中国对外援助分配在受援国选址上有何特征和规律?为何在同一受援国内有的地区比其他地区得到更多的中国援助项目?作者以2000—2014年中国对非援助项目为例,将援助项目位置和非洲国家10674个55×55千米的地理网格匹配,构建了一个样本规模为160764的数据集,进而对中国援非项目分配的空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其中处置僵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僵尸企业治理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就内部而言,CEO作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对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继任来源和职业经历是反映CEO管理能力和经营风格的两个关键指标,能够为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使用2004—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CEO简历和个人特征数据研究CEO继任来源和多元化职业经历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具体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来源于非内部晋升且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