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物理第二轮复习中,在解答“生”题方面,学生必须有很好的突破,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临危不乱。
关键词: 物理二轮复习 “生”题 综合分析能力 迁移推理能力
“生”题,就是指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没见过的题。物理题目涉及的生活面极广,条件题设的变化延伸出了做不完的题目,在这些“陌生”的题目面前,同学们普遍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进而变得恐惧,缺乏必要的自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二轮复习中要重点提高以下方面能力。
一、综合分析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中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應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问题。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例1:如图,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静置于地面上,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这时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并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A与B之间并不粘连。已知A、B、C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求当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水平地面?
当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是一道熟悉的“生”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分析原因,应该是学生不能把几个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道题所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自由落体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简谐运动等。所涉及的物理规律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所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碰撞中动能的损失;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判断;临界情况的分析等。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从知识体系和物理规律上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功和能的综合;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二、迁移推理能力
一轮复习更侧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与训练,这也是一切物理思维活动的基础,但仅有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中加强物理思维能力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即在学生拿到问题后,能够自己独立地、迅速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迅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实所谓“生”题就是经过改装或整合过的,或是依托生活现象或前沿科学展现的。这些题目应该都能在平时所做过的成千上万的题目中找到原形和影子。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强迁移能力培养。
1.物理模型创建的迁移;
2.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的迁移。
例2:这是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m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从物理模型上看,主要是应用圆周运动模型和平抛运动模型分解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果在复习中学生这两方面的迁移能力有很大提高,那么面对这题高考题就不会难以下手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复习中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二轮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迁移推理能力是关键,而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推理能力的提高是二轮复习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物理二轮复习 “生”题 综合分析能力 迁移推理能力
“生”题,就是指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没见过的题。物理题目涉及的生活面极广,条件题设的变化延伸出了做不完的题目,在这些“陌生”的题目面前,同学们普遍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进而变得恐惧,缺乏必要的自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二轮复习中要重点提高以下方面能力。
一、综合分析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中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應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问题。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例1:如图,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静置于地面上,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这时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并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A与B之间并不粘连。已知A、B、C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求当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水平地面?
当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是一道熟悉的“生”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分析原因,应该是学生不能把几个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道题所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自由落体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简谐运动等。所涉及的物理规律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所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碰撞中动能的损失;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判断;临界情况的分析等。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从知识体系和物理规律上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功和能的综合;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二、迁移推理能力
一轮复习更侧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与训练,这也是一切物理思维活动的基础,但仅有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中加强物理思维能力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即在学生拿到问题后,能够自己独立地、迅速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迅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实所谓“生”题就是经过改装或整合过的,或是依托生活现象或前沿科学展现的。这些题目应该都能在平时所做过的成千上万的题目中找到原形和影子。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强迁移能力培养。
1.物理模型创建的迁移;
2.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的迁移。
例2:这是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m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从物理模型上看,主要是应用圆周运动模型和平抛运动模型分解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果在复习中学生这两方面的迁移能力有很大提高,那么面对这题高考题就不会难以下手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复习中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二轮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迁移推理能力是关键,而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推理能力的提高是二轮复习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