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题不再陌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物理第二轮复习中,在解答“生”题方面,学生必须有很好的突破,这样才能在考试中临危不乱。
  关键词: 物理二轮复习 “生”题 综合分析能力 迁移推理能力
  “生”题,就是指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没见过的题。物理题目涉及的生活面极广,条件题设的变化延伸出了做不完的题目,在这些“陌生”的题目面前,同学们普遍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进而变得恐惧,缺乏必要的自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二轮复习中要重点提高以下方面能力。
  一、综合分析能力
  高三物理复习中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應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问题。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例1:如图,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静置于地面上,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这时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并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A与B之间并不粘连。已知A、B、C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求当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水平地面?
  当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这是一道熟悉的“生”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分析原因,应该是学生不能把几个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道题所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自由落体运动;完全非弹性碰撞;简谐运动等。所涉及的物理规律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所涉及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碰撞中动能的损失;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判断;临界情况的分析等。
  概括起来,高中物理,从知识体系和物理规律上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2.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功和能的综合;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二、迁移推理能力
  一轮复习更侧重于知识方面的传授与训练,这也是一切物理思维活动的基础,但仅有知识而不能灵活运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中加强物理思维能力的指导与训练,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即在学生拿到问题后,能够自己独立地、迅速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迅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实所谓“生”题就是经过改装或整合过的,或是依托生活现象或前沿科学展现的。这些题目应该都能在平时所做过的成千上万的题目中找到原形和影子。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强迁移能力培养。
  1.物理模型创建的迁移;
  2.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的迁移。
  例2:这是2011年福建高考试题: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m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
  从物理模型上看,主要是应用圆周运动模型和平抛运动模型分解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果在复习中学生这两方面的迁移能力有很大提高,那么面对这题高考题就不会难以下手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复习中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二轮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迁移推理能力是关键,而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推理能力的提高是二轮复习中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他文献
犹记得段一考试完,我问了班级一个同学考得如何,他说整个寝室的同学都是沮丧的,“完了,九年不挂科,一挂挂九科”“我挂了两科了,文科和理科”,就觉得快崩溃了。  对于高中生而言,考试是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环。但对于高中以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有的学生却难以用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导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有的学生对考试后的成绩不能正确分析与评价,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为此,我开了一期“有效评价,享受考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而多媒体教学从开展教学以来,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一方面,它教学方式灵活,另一方面,它使用方便。然而,高中政治的很多知识点很难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相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去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合理使用多媒体,彰显魅力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多媒体技术;兴趣  在政
摘 要:以实验探究为例、重点评析实验建模、学科素养的培养。化学科学教学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并实践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建模、探究;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有哪些?主要分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要寻找适宜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对问
摘 要: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在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实效。最主要的问题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必须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在实践中去反思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生本教育;新课改;高效课堂;
摘 要:特级教师管建刚说:语文不能永远培养读者,语文还要培养作者。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多元的,有其独特性,其教学价值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要把不同的文本,以其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实际、文本的特性等来定位其教学价值,创设不同的教学侧重。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园丁之歌,本册书第一课没有延续前几册的思路安排诗歌,而是让学生学习《师恩难忘》一文。如此安排,其意图应该
摘 要: 孤独症儿童的结构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与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相匹配,并且利用孤独症儿童在视觉处理上的优势,以颜色、线条、图片和文字等视觉表征将物理空间、生活时间、工作系统予以结构化,协调他们了解外在的空间、时间与活动的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它会在儿童的学习成效和情绪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 结构化 孤独症儿童 教学应用  刚接触这个课题“孤独症儿童的结构化教学”,虽然有一些笼统的
摘 要:戏剧性是戏剧作品最根本的特质,在戏剧创作中戏剧性的呈现方式并无定式,无论是外显的戏剧性抑或是内化的戏剧性,只要能成功地引发观众内心的震荡,就足以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戏剧性;外显;内化;经典  戏剧通过对故事的表演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戏剧艺术的最根本的特质就在于其戏剧性。所谓戏剧性,通常被认为是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以及演员的现场表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生活本来的样态,包含夸张
摘 要: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主要讨论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方法、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 案例 数学建模思想  1.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学生要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其后果是,学生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不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养成性教育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深度追问有别于粗制滥造的是非问、选择问、连续问等低效追问。深度追问,有利于教师能即时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与到达层面,以便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重新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深度追问的“投石击水”、“逆水推舟”、“他山之石”三种方式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课堂 追问 投石击水 逆水推舟 他山之石  何谓深度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