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 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3 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信息技术逐步变革着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现代篮球防守战术的特征,并对现代篮球攻击性防守战术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训练目标,希望能更好的在比赛中防守对手。  【关键词】现代篮球防守;战术特征;运用  1. 前言  现代篮球的飞跃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以进攻为主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历史。篮球比赛中的防守已是主动控制进攻的打法,挫伤进攻锐气,改变比赛节奏,富有极强的攻击性。从世界性大赛和
期刊
【摘要】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关注第一个学生的发展,呵护和转化学生,这对达成和落实新课程式理念。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后进生;学生学习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名话高度而凝练地概括了新课程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和亮点。这也意味着课程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型;由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
期刊
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必须注入满腔热情,热爱每一位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爱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做教师。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给予学生爱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楷模,热爱学生  估计中外有无数的教育家,无不强调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我把心献给儿童》一书中写道:“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行、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其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不守纪律,易和老师发生冲突;抽烟酗酒,谈恋爱;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  问题学生由于频出问题,常常招来家长的斥责和老师的批评。然而,教育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对问题学生过分的斥责和批评,往往会使教育步入事与愿违的歧途。教育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给他们以更多的赏识。  赏
期刊
【摘要】一次形式新颖的班会,一份意外收获的惊喜。面对现今部分中小学生令人担忧的审美情趣,在种种德育方法不见成效的时刻,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利用男、女生的真心倾述,一针见血,药到病除,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不能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审美情趣;主题班会;难忘  背景陈述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欢喜让我忧,看到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人成材,我喜!看到每况愈下,审美情趣低下的新生,我
期刊
【摘要】恰当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语文高效课堂锦上添花。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课前预习相整合,能拓展语文课堂呈现的信息量;与语文高效课堂的导入相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合作探究相整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展示相整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检测相整合,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效课堂;整合策略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高效,深化课堂教学
期刊
化学教学研究并不专属于教学研究人员,它是化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对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有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总是要考虑制订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考虑课堂教学进程、安排组织实验以及对学生作业的指导等等,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总要回顾一下工作的得失,考虑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措施,这表明,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教学研究。问题在于这种研究是不自觉的,既没有整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
期刊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