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论析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科学性集中体现为对理想信念内涵本质、理论认知、实践方略的科学把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内涵,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科学理解;统筹教育引导与自觉建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辩证关系,不断深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认识;紧紧抓住理论教育、情感熏陶、实践养成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其他文献
历史虚无主义变幻莫测,通过攻击抹黑党史重要人物,恶意歪曲党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否定近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等多重面向粉墨登场.这一思潮看似是一个学术问题,实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潮,会消解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政治立场,会扰乱思想,成为敌对势力分化中国的思想工具,诱使部分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因此,在党史学习中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治理,最基本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由于管理类课程具有理论外来性和内容实践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进行新的设计.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管理学理论,使其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努力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介绍,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案例选用上多讲述中国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对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演变有个系统认识.自先秦至明清,基于“大一统”思想的“华夷之辨”影响着作为一个自在实体的中华民族的存续.近代以后,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求索中,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并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得到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舆论既反映思想又塑造思想,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高校网络空间秩序重构,伴随着新时代大学生自主性和个体化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观念和行使话语权的要求愈发强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壮大高校主流思想网络舆论应在厘清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基础理论和现实境遇的前提下,针对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探析提升路径,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双重价值.
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复杂、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决定了新时代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遵循青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加强中外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借鉴,在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科学模式中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生成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教育、价值认同和信念(信仰)实践各个环节及其内在转化规律,同时注重反馈评估阶段的制度评价、效果评估和社会评价的促进提升作用.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的教育使命,两者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高校要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就需要在尊重高校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主体性、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性和课堂教学的场域性前提下,厘清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进路,遵循刚柔相济、显隐结合、守变共振、点面联动的育人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供给面临多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实困境,也反映出培养过程中制度建设的一些短板.对此,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思政课改革创新所处的历史方位,统筹设计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系化制度方案,激发思政课教师群体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激活思政课在新阶段的改革创新.
网络空间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及时准确把握网络发展新形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局势、网络治理新趋势等,敏锐发现、科学预测和积极应对网络潜藏的变量.进一步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建设,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增量,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治网与依法治网相结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构建分层分类立体化传播体系,形成发展和治理互联网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把教育对象具体对焦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青年群体,并拓展到社会大众,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追求.这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理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以及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以“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创新成果.从“五位一体”的文明协调发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