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和路径研究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既反映思想又塑造思想,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高校网络空间秩序重构,伴随着新时代大学生自主性和个体化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观念和行使话语权的要求愈发强烈,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壮大高校主流思想网络舆论应在厘清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基础理论和现实境遇的前提下,针对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困境,探析提升路径,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引领双重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在创办与领导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而又与时俱进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这主要表现为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的交替发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课程化与思政课程体系的科学化,在战略定位与功能导向、教学目标与内容构建、课程设置与改革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贯彻党史学习教育不仅需要在集中教育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而且需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推动思政课程体系科学化的重要契机,增强中共党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协作互动,从而巩固和发展集中性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美国逐步调整对华战略,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进行全面遏制.美国以推动高科技产业链对华“脱钩”为核心,通过操控国际话语权“妖魔化”中国,并以“共同价值观”打造同盟遏制中国.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利益,阻止中国的发展,转移国内日趋激烈的社会矛盾,并且是在美国军工复合体推动下形成的.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中美关系均产生破坏性影响.中国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加强以互利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脱贫攻坚故事,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知情信意行”进阶过程,实现课程育人目的 与学生成长期待的统一;并围绕脱贫攻坚故事所具有的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程度和世界广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议题设置,重点讲清楚国家意志、思想伟力、精神密码和全球贡献;进而在视野拓展上把握好“中”与“外”的关系,内容呈现上把握好“宏”与“微”的关系,叙事手法上把握好“文”与“图”的关系,话语表达上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建构出通俗生动、说理透彻、情感共鸣的叙事策略.
基于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的公开数据,运用定量分析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获得特等奖的51名教师的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经过信息编码挖掘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力的五大维度,其中内部维度为道德引领力、教学领导力、科研驱动力和自我发展力,外部维度为组织支持力,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力模型.为精准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应确保思想力量与人格魅力相辅相成、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相得益彰、自我发展与团队成长并驾齐驱、内部建构与外部支持协同并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经验智慧,展现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全党全社会研究总结、学习借鉴的重要宝库.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与党的历史密不可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深入发掘百年党史的丰厚底蕴将推动学科内容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创新、学科评价进一步系统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对象思维,从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仅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大实践倍道而行,而且直接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能否后继有人,深切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躬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之要,“铸魂育人”是其立足学科属性对我国教育根本问题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统一的结果.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在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提出依据和现实挑战,厘清“铸什么魂”“铸魂和育人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基础上,重点引导教
劳动精神来源于人民群众伟大的劳动实践与奋斗,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动精神进行深刻阐述.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有助于其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要从劳动课程体系的打磨、校园氛围的营造、实践模块的优化、育人环境的构建上探索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
历史虚无主义变幻莫测,通过攻击抹黑党史重要人物,恶意歪曲党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否定近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等多重面向粉墨登场.这一思潮看似是一个学术问题,实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潮,会消解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政治立场,会扰乱思想,成为敌对势力分化中国的思想工具,诱使部分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因此,在党史学习中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治理,最基本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由于管理类课程具有理论外来性和内容实践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进行新的设计.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管理学理论,使其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努力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介绍,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案例选用上多讲述中国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对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演变有个系统认识.自先秦至明清,基于“大一统”思想的“华夷之辨”影响着作为一个自在实体的中华民族的存续.近代以后,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求索中,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并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得到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