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重新审视目前的这个社会结构,不难看出,商业资本和政治资源相结合,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局势。
阴谋论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任何一个公众事件寻找一个更能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窥镜,不管从中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中国人说:无风不起浪。任何公众事件的发生,总归是有其根源的。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把这档子事捅出来的那个老兄突然就挂了,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按理说,这死得可真不是时候,可他偏偏就死了,这不让人怀疑都难。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阴谋论。虽然英国警方表示这并不是可疑事件,可任谁都会多想一下。虽然我们不敢说矛头要对准默多克,可是借阴谋论的理论,我们可以窥见这场涉及到英国人隐私与尊严斗争中的纷繁复杂。
在普里斯特利的《英国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English)一文中,作者明确提出了两个概念:Admass(大众广告)和Englishness(民族本性),并指出,这两个概念水火不容。其实目前英国的这个局面,就是作者预言的某种体现。手握《世界新闻报》、《太阳报》、《泰晤士报》的默多克,对英国人而言,就是那个“广告巨头”。而广告巨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实现的方式,就是要把整个社会机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商品生产车间。而在这个以默多克为车间主任的车间里,一部分人充当工头,比如布鲁克斯;而还有一部分人充当流水线工人,比如捅出这事的肖恩·霍尔;而绝大多数人则是商品的原材料,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消费默多克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实这些每天早上喝着咖啡,读着《太阳报》、《泰晤士报》的英国人,已经变成了默多克流水生产线上最终端的产品。而这其中,有一枚比较杰出的产品,它叫英国首相。
这样说,绝对不是针对卡梅伦首相个人,而是把卡相象征化。业内人士都知道,在英国想当首相,搞好和舰队街(英国媒体的集聚地)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当年的布莱尔就是对这帮子天天扛着长枪短炮的伙计们又爱又恨,虽然天天隐私被曝光,可是往聚光灯下一站,还是得靠这帮人帮衬。而在英国媒体界呼风唤雨的默多克,自然是各路政客巴结的对象。从布莱尔到布朗,从布朗到卡梅伦,哪一个不是顺着默多克的裤腿管往上爬?自卡梅伦上任以来,多次在私下场合与默多克会面,其中的利害可见一斑。
在《英国人的未来》中,作者提出,在够拯救英国人民族本性的斗争中,政治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很显然,目前看来,唐宁街10号已然沦陷。尽管卡梅伦在窃听事件爆发后多次表态,声讨新闻集团的行为,并与默多克划清界限,但这也不过会被视为一种“忘恩负义”的政治切割。不过话说回来,政治团体的沦陷,尤其是代表一个国家执政的政党和其领袖的沦陷,这的确是很典型的“大众广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趋利避害的政客必然会选择最有利的一个方向,可能这种利益是短视的、眼前的、狭隘的,但却是最现实的。舆论媒体在引导公众视线,当社会公众认识还没有沦落到皇帝的新装的地步时,每一个带有欺骗性的面纱都能遮蔽住下面的龌龊与不堪。
我们重新审视目前的这个社会结构,不难看出,商业资本和政治资源相结合,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局势。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样的钱权集合体公众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且在很多国家比如日本,这样的做法甚至是“开诚布公”的。大的财团与政治世家相结合,通过打造和扶植代理人,为其利益服务,这样的戏码我们早在中学的历史教材里司空见惯了。而公众与之,多采取相互妥协的模式,即“三餐温饱,管谁执政”。所以当初《世界新闻报》被爆出窃听英国王室和前首相布朗的隐私时,竟无人理会。可当这个窃听器装到了私人府邸时,“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自然是不会逃过公众的审判的,不管你是查理一世还是默多克。
而在听证会上,那个扔盘子的伙计,无意间把默多克第三任妻子——邓文迪推上了前台。话说当时这个华裔女人毫不客气地给了“扔盘子哥”一记耳光,誓死捍卫其夫的说话权利。整个听证会中,除了掌掴“扔盘子哥”之外,这位默多克夫人都静静地坐在丈夫的身后,显得很安静。
现在的邓文迪,被人们广泛定义为默多克的亚洲棋子。至于她的发家史,真的不知道被多少高校老师对女同学津津乐道过。在听证会上,邓氏坐在默多克的后方,而小默多克坐在大BOSS的右侧,整个画面构成了新闻集团帝国的模型结构。在大众广告效应中,默多克这样的大佬其实已经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一种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权势、财富、地位、影响力和长盛不衰的聚光灯效应。这样的光环自然会吸引无数的扑灯之蛾,这也恰恰是大众广告最令人致命的地方。如果说默多克车间里生产出的产品对广大的英国人具有强大的冲击效应,那么能够成为这个车间的一员,被最终成为那个车间主任,则更具冲击力。这或许是《英国人的未来》的作者没有想到的问题。默多克挂了,还有小默多克;小默多克没了,还会有小小默多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别忘了,小默多克还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后妈。
大众广告的核心,便是一切物体商品化,一切事情商业化。在这个物化的过程中,社会大生产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私人的权益可以被肆意践踏。而在这一过程中,牺牲掉的,不仅仅是Englishness,还有更多的“ness”和更多的基本道德准则。窃听之事不可算不大,但是更大的是,世界别真的被“大众广告化”。
阴谋论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任何一个公众事件寻找一个更能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窥镜,不管从中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中国人说:无风不起浪。任何公众事件的发生,总归是有其根源的。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把这档子事捅出来的那个老兄突然就挂了,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按理说,这死得可真不是时候,可他偏偏就死了,这不让人怀疑都难。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阴谋论。虽然英国警方表示这并不是可疑事件,可任谁都会多想一下。虽然我们不敢说矛头要对准默多克,可是借阴谋论的理论,我们可以窥见这场涉及到英国人隐私与尊严斗争中的纷繁复杂。
在普里斯特利的《英国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English)一文中,作者明确提出了两个概念:Admass(大众广告)和Englishness(民族本性),并指出,这两个概念水火不容。其实目前英国的这个局面,就是作者预言的某种体现。手握《世界新闻报》、《太阳报》、《泰晤士报》的默多克,对英国人而言,就是那个“广告巨头”。而广告巨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实现的方式,就是要把整个社会机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商品生产车间。而在这个以默多克为车间主任的车间里,一部分人充当工头,比如布鲁克斯;而还有一部分人充当流水线工人,比如捅出这事的肖恩·霍尔;而绝大多数人则是商品的原材料,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消费默多克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实这些每天早上喝着咖啡,读着《太阳报》、《泰晤士报》的英国人,已经变成了默多克流水生产线上最终端的产品。而这其中,有一枚比较杰出的产品,它叫英国首相。
这样说,绝对不是针对卡梅伦首相个人,而是把卡相象征化。业内人士都知道,在英国想当首相,搞好和舰队街(英国媒体的集聚地)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当年的布莱尔就是对这帮子天天扛着长枪短炮的伙计们又爱又恨,虽然天天隐私被曝光,可是往聚光灯下一站,还是得靠这帮人帮衬。而在英国媒体界呼风唤雨的默多克,自然是各路政客巴结的对象。从布莱尔到布朗,从布朗到卡梅伦,哪一个不是顺着默多克的裤腿管往上爬?自卡梅伦上任以来,多次在私下场合与默多克会面,其中的利害可见一斑。
在《英国人的未来》中,作者提出,在够拯救英国人民族本性的斗争中,政治领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很显然,目前看来,唐宁街10号已然沦陷。尽管卡梅伦在窃听事件爆发后多次表态,声讨新闻集团的行为,并与默多克划清界限,但这也不过会被视为一种“忘恩负义”的政治切割。不过话说回来,政治团体的沦陷,尤其是代表一个国家执政的政党和其领袖的沦陷,这的确是很典型的“大众广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趋利避害的政客必然会选择最有利的一个方向,可能这种利益是短视的、眼前的、狭隘的,但却是最现实的。舆论媒体在引导公众视线,当社会公众认识还没有沦落到皇帝的新装的地步时,每一个带有欺骗性的面纱都能遮蔽住下面的龌龊与不堪。
我们重新审视目前的这个社会结构,不难看出,商业资本和政治资源相结合,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局势。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样的钱权集合体公众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且在很多国家比如日本,这样的做法甚至是“开诚布公”的。大的财团与政治世家相结合,通过打造和扶植代理人,为其利益服务,这样的戏码我们早在中学的历史教材里司空见惯了。而公众与之,多采取相互妥协的模式,即“三餐温饱,管谁执政”。所以当初《世界新闻报》被爆出窃听英国王室和前首相布朗的隐私时,竟无人理会。可当这个窃听器装到了私人府邸时,“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自然是不会逃过公众的审判的,不管你是查理一世还是默多克。
而在听证会上,那个扔盘子的伙计,无意间把默多克第三任妻子——邓文迪推上了前台。话说当时这个华裔女人毫不客气地给了“扔盘子哥”一记耳光,誓死捍卫其夫的说话权利。整个听证会中,除了掌掴“扔盘子哥”之外,这位默多克夫人都静静地坐在丈夫的身后,显得很安静。
现在的邓文迪,被人们广泛定义为默多克的亚洲棋子。至于她的发家史,真的不知道被多少高校老师对女同学津津乐道过。在听证会上,邓氏坐在默多克的后方,而小默多克坐在大BOSS的右侧,整个画面构成了新闻集团帝国的模型结构。在大众广告效应中,默多克这样的大佬其实已经不再是他自己,而是一种符号。这个符号代表着权势、财富、地位、影响力和长盛不衰的聚光灯效应。这样的光环自然会吸引无数的扑灯之蛾,这也恰恰是大众广告最令人致命的地方。如果说默多克车间里生产出的产品对广大的英国人具有强大的冲击效应,那么能够成为这个车间的一员,被最终成为那个车间主任,则更具冲击力。这或许是《英国人的未来》的作者没有想到的问题。默多克挂了,还有小默多克;小默多克没了,还会有小小默多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别忘了,小默多克还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后妈。
大众广告的核心,便是一切物体商品化,一切事情商业化。在这个物化的过程中,社会大生产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私人的权益可以被肆意践踏。而在这一过程中,牺牲掉的,不仅仅是Englishness,还有更多的“ness”和更多的基本道德准则。窃听之事不可算不大,但是更大的是,世界别真的被“大众广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