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支持。文章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实效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57-01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其通过质疑、引导、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學习和探究,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来看,其并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这使得提问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这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做好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原因分析及有效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原因
1.提问不符合认知。
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提问的应用研究,使得所提出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失去探究动力,以及问题过于困难,学生无法完成探究两个方面。这两种提问问题都是教师没有做好对学生数学能力研究,而导致所提出问题不符合学生认知,进而出现了提问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
2.提问形式太单一。
提问形式太单一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课堂提问予以科学设计,同时其也缺少对学生的教学主体认识,整个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来进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措施。这使得教师在提问形式上,常常会采取“对不对?”、“是不是?”的提问方式,以求通过这种提问获得学生的反馈,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这种提问形式让课堂教学提问失去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小学数学课堂因此难以实现高效发展。
3.提问缺少实效性。
课堂提问缺少实效性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存在,这样其才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辅助作用。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并没有对提问内容、提问方式予以分析设计,很多提问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意提出来的。这种提问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馈,但在实效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不仅无法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消极因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1.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课堂提问。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设计,因为只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启发,并带给学生驱动力,让教师能够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学生知识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信息,从而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侧重点予以调整。
2.积极进行提问形式的多元创新。
积极进行提问形式的多元创新是让提问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措施,其能够带给学生新颖的提问感受,并实现对他们参与提问主动性的激发,这对于提高课堂提问效果也有积极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前任务布置、课中直接提问、课后学习反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提问,例如在进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向学生提出“案例图形叫什么?”等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来对其特点予以概括,加深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出事先准备的习题,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要求说明理由,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记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明确课堂提问内容的目的价值。
明确课堂提问内容的目的与价值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必须要以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为中心,才能够实现启发学生思维模式,完成对学生学习行为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与设计,确保每一个提问都能够在应该出现的时间点予以出现,并完成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启发,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进步带来帮助与支持。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予以研究,不仅可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还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提问的科学设计,确保所提出问题既符合数学知识教学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求,从而发挥出提问在数学课堂当中的纽带作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善颖.“艺术切入,激活课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6):51+53.
[2]李美爱.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問的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7):136-13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57-01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提问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其通过质疑、引导、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學习和探究,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然而,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来看,其并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这使得提问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这会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做好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原因分析及有效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原因
1.提问不符合认知。
提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提问的应用研究,使得所提出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失去探究动力,以及问题过于困难,学生无法完成探究两个方面。这两种提问问题都是教师没有做好对学生数学能力研究,而导致所提出问题不符合学生认知,进而出现了提问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
2.提问形式太单一。
提问形式太单一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课堂提问予以科学设计,同时其也缺少对学生的教学主体认识,整个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来进行,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措施。这使得教师在提问形式上,常常会采取“对不对?”、“是不是?”的提问方式,以求通过这种提问获得学生的反馈,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这种提问形式让课堂教学提问失去了最基本的功能性和价值性,小学数学课堂因此难以实现高效发展。
3.提问缺少实效性。
课堂提问缺少实效性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失效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存在,这样其才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辅助作用。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并没有对提问内容、提问方式予以分析设计,很多提问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意提出来的。这种提问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馈,但在实效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不仅无法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消极因素。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1.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课堂提问。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进行课堂提问设计,因为只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启发,并带给学生驱动力,让教师能够在学生的回答中获得学生知识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信息,从而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侧重点予以调整。
2.积极进行提问形式的多元创新。
积极进行提问形式的多元创新是让提问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措施,其能够带给学生新颖的提问感受,并实现对他们参与提问主动性的激发,这对于提高课堂提问效果也有积极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前任务布置、课中直接提问、课后学习反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提问,例如在进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入阶段,向学生提出“案例图形叫什么?”等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来对其特点予以概括,加深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出事先准备的习题,让学生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要求说明理由,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记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3.明确课堂提问内容的目的价值。
明确课堂提问内容的目的与价值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提问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必须要以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为中心,才能够实现启发学生思维模式,完成对学生学习行为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做好对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与设计,确保每一个提问都能够在应该出现的时间点予以出现,并完成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启发,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进步带来帮助与支持。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予以研究,不仅可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还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带来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做好对提问的科学设计,确保所提出问题既符合数学知识教学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求,从而发挥出提问在数学课堂当中的纽带作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善颖.“艺术切入,激活课堂”——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6):51+53.
[2]李美爱.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問的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