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由潜水冠军母子的海底传奇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对在水下书写了传奇的母子,母亲娜塔莉亚·蒙恰诺娃是俄罗斯自由潜水女王、40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曾与男性选手一同参赛,获得世界潜水冠军,是第一位无重力辅助潜入100米以下的女性,也是第一位潜入“蓝洞”的女性。儿子阿列克谢·蒙恰诺夫是世界上不借助外力,只靠自己的脚蹼下潜和上浮潜得最深的人。这对母子与海洋有着怎样的情缘,深邃静谧的海底深处,又带给他们怎样不寻常的感悟?
  这是一对在水下书写了传奇的母子,母亲娜塔莉亚·蒙恰诺娃是俄罗斯自由潜水女王、40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曾与男性选手一同参赛,获得世界潜水冠军,是第一位无重力辅助潜入100米以下的女性,也是第一位潜入“蓝洞”的女性。儿子阿列克谢·蒙恰诺夫是世界上不借助外力,只靠自己的脚蹼下潜和上浮潜得最深的人。
  一对母子 两个传奇
  阿列克谢·蒙恰诺夫出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自幼在母亲的熏陶下热爱潜水。其母是自由潜水界传奇人物娜塔莉亚·蒙恰诺娃。在AIDA自由潜水世界锦标赛上,阿列克谢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提升了1米,达128米之深,全程用时3分38秒。他是世界上不借助外力,只靠自己的脚蹼下潜和上浮潜得最深的人。
  娜塔莉亚1962年出生于俄罗斯寒冷内陆城市乌法的一个普通家庭。2009年娜塔莉亚成为第一位无重力辅助潜入100米以下的女性,也是第一位潜入“蓝洞”的女性。(“蓝洞”是海底巨大的突然下沉的深洞,这里氧气极其稀薄,因颜色深蓝而得名)同年,她与男性选手一同参赛,获得世界潜水冠军。这位俄罗斯自由潜水女王还曾受到俄罗斯联邦总统的亲自接见。
  娜塔莉亚的经历像是一个传奇,现在已经50多岁的她对记者说:“自由潜水与其他运动不同,年龄也可以是一种优势,因为人在变老时新陈代谢率会下降,维持机体运转需要的氧气也会变少,在水下的时间就会变长。”
  娜塔莉亚在2009年前后很少参加比赛和活动,因为当时她正在攻读一个博士学位。据说在西奈半岛南端濒临亚喀巴湾的红海沙姆沙伊赫比赛时,她每晚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博士论文。现在她已经顺利毕业了,成为某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十几个自由潜水项目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第一位一口气穿越蓝洞通道的人。
  娜塔莉亚和她的儿子阿列克谢在红海沙姆沙伊赫分别打破恒定配重自由潜的男女世界纪录。其实,从2004年起,年仅17岁的阿列克谢就已经开始打破俄罗斯纪录了。很多人认为是娜塔莉亚引导儿子参与这项运动的,以延续家族荣光。但是,娜塔莉亚在一次访谈中说:“其实我非常害怕儿子参与这项运动。可是儿子一定要从事这项运动,那么我只好亲自上阵,给他最好的指导和最安全的协助。”
  从事水下运动,总是险象环生。娜塔莉亚提到从不参加无极限自由潜比赛的原因时回忆道:在2007年的一次训练中,她试图在水底为气袋充气时,充气管坏掉了。当时深度是90多米,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浮上水面,但她笑言自己脑子进水了,居然还是花了好长时间在水下修好了充气管,靠气袋浮上水面。因为在水下时间太长,上浮太快,她也因此得了减压病,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这次经历让她对依靠器械的潜水产生了恐惧,她也从此不再进行无极限自由潜水。
  诚实地对待自然用心感受海洋深处
  当代最伟大的登山家之一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曾说过“和自然打交道要诚实”。自由潜水这项运动,也是与自然打交道,同样要诚实地对待自然。自由潜水恒定重量潜水是指潜水者不使用氧气瓶,在下潜及上升时,不依赖任何外部装置,只凭一口气,单以个人体力推进,“徒手”闯深海。自由潜水具体分为8种项目两大类别,室内项目和深度项目,室内包括有蹼动态(比赛游动距离)、无蹼动态(比赛游动距离)、静态闭气(比赛闭气时间),深度项目包括恒重有蹼(比赛下潜深度)、恒重无蹼(比赛下潜深度)、绳下潜(比赛下潜深度)、可变配重(比赛下潜深度)、无限制(比赛下潜深度)。这些项目中最诚实的规则就是——“恒重”,潜水者下潜或上浮时不依靠缆绳保持恒重,可以穿脚蹼,也可以不穿。
  在大海深处,在黑暗中,在另一个世界里,孤身一人,没有氧气,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也无处求助,那种恐惧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娜塔莉亚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一名潜水运动员这些都早已习以为常了。90年代末我第一次潜水,那次比赛中一名美国选手下潜了75米,创下了世界纪录,而我当时只潜了25米就感觉又冷又黑非常害怕。之后我又参加了红海潜水,海水特别清澈,周围一片亮光。我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景,也感受到深海的礼物——静谧,很轻松地就下潜了38米,而且从那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深海就是我想去的另一个世界。”儿子阿列克谢也和母亲一样谈到在潜水时欣赏水下美景的感受:比赛的时候,我们尽量什么都不去想,身心放松,感受下潜上浮带来的惬意。只有这样潜水,才会看到水下世界的美景和生物。
  水下是一片生机勃勃、令人向往的神奇世界,只有潜入其中的人,才能真实地体验到与水下的动物共舞的奇妙感受。当然,海底深处蕴藏的不只是摇曳多姿、自由快乐的海底生物,还有人们谈之色变的鲨鱼。阿列克谢说:“鲨鱼对发亮的东西反应特别敏感。所以我们穿橡胶材质的潜水服,避免引起鲨鱼的注意,这样,就算我们从鲨鱼眼皮底下溜过去它也不会注意到我们。深海的鱼很有趣:如果你不伸手够着摸它们,它们会一直游到你眼前。在水下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觉得自己是深海的主人,而不是客人。”母亲娜塔莉亚也有同感:“这就是不戴呼吸器潜水的美妙所在。在水下我们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但这不能和孤独混为一谈,因为我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深海融为一体。”
  潜入深海100多米时,水压会很大,这需要潜水员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整,让身体慢慢适应。当人潜入水下,脉搏会降低两倍,血液循环也发生迁移,血液会从四周流向中央器宫。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健康,血管也会变得更有弹性。因此,娜塔莉亚认为,也正是这样的生理反应,才让潜水员保持年轻。但是,前提是必须理性、科学地潜水,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阿列克谢回忆起一位同行的不幸遭遇:“2012年奥地利的尼奇-泰尔伯格带脚蹼下潜了253米,他上一次的纪录是214米。尼奇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下潜时氮中毒。在正常大气压力下,氮气是惰性气体,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但是在下潜过程中,氮气压强会随着水压的增强而增大,潜到一定深度就会饱和,而这种气体在身体里就像毒品一样。尼奇失去了意识。通常潜水员在潜到固定深度时必须按响按钮发送安全信号,而尼奇没按。而且在距水面10米左右时,潜水者要慢慢浮出,以避免身体里的氮气爆炸,但尼奇的脚蹼上升过快,最终导致他患上了很严重的减压病。”   在闭气的情况下,大脑的工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母子二人谈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娜塔莉亚说:“有人认为适度缺氧对身体有益,我暂时不想讨论这种观点正确与否。缺氧的主要危害之一就是精神安乐,这是人体内氧气不足引起的大脑反应。潜水者潜入深海,周围一片寂静,在失重情况下身体可以自由运动,你会有一种消失在时空中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持警惕,也会忘记需要升水。”阿列克谢说:“这时最重要的是稳定的心理。在闭气时,不仅需要不断供给大脑和其他器官氧气,还要维持心脏跳动。所以吸入肺里的氧气要足够撑4分钟,才能下潜到100米以下。我们大量地训练,做一些胸廓的扩张和增加肺容量的练习,为的就是下潜看能够尽可能多地吸氧。
  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潜水运动员,母亲娜塔莉亚深知水下运动危机四伏。母子连心,当心爱的儿子处于大海深处,作为母亲,她又是怎样的一番心情呢?娜塔莉亚说:“不开玩笑,有一次我真的被吓到了。2010年我们一起参加一个比赛,阿列克谢要下潜95米。放入水中的缆绳需要潜水者系在身上,而他没有,因为他潜水时喜欢身体不受任何束缚。儿子潜下去时,我犹豫了两秒就跟着下去了。下到60米处时,我看见缆绳果然没有系住。但他毫不在意还在继续潜。当时惊慌失措的我想继续跟在他后面,但又不能,因为按照比赛规定,只有在危急的情况之下我才能帮他。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那样待了50秒。幸运的是儿子很快就浮上来了。之后我郑重其事地告诉阿列克谢:‘如果潜到50米深以下,再不系缆绳,就再也不要潜水了。’”但是,两天之后,阿列克谢又系着缆绳下潜了112米,但是浮上来的时候还是没带缆绳,因为它被岩石挂住了,他不得不解开。“我也不知道我是如何保护自己免遭危险的,难道真的有什么在冥冥之中守护着这份静谧?”
  深邃神秘的海洋,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亲自置身于其中的地方。对于这对无数次“拥抱深海,又同时被深海所拥抱”的母子,海洋又教会了他们什么呢?母亲娜塔莉亚说,海洋让她感悟到对人对事要宽容,对金钱、权力等物质的追求要退居其次,“其实从水里看到的那个浮出口,代表的不仅是光明,也代表通往生活的入口。”
  对于过去的成绩,娜塔莉亚这位40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俄罗斯自由潜水运动史上的传奇女性表示:“纪录也是对钟爱事业的奖励。我的运动生涯很快要告一段落,我想一两年后就退役,然后继续做教练,但是不会再参加潜水比赛了,因为我已经对自己很满意了。而对于年轻的阿列克谢,他的未来还很长,运动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为妈妈的成绩感到非常自豪。她是最优秀的女强人。我作为男人也表现很好。但是我相信,将来我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儿子说。索洁据《海外文摘》整理
其他文献
和朋友聊天,我问:“遇到看不惯的人你们一般怎么做呢?”  几个姑娘干脆利落地回答:“怎么做?走开啊!无视,自动屏蔽,置之不理啊!”另外几个姑娘的反应与之不同,但也相当一致:“一般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看不惯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不能理解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前几个姑娘对她们的嗤之以鼻:没劲儿,干吗折腾自己,你以为自己是神啊!  后来,我又把这个问题陆续抛给了很多人,大部分人会选择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期刊
我的父亲侯建中。当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部亚洲部主任,负责对亚洲广播。1966年日本组成听众代表团访问中国,广播事业局也十分重视这次活动,特委派我父亲候建中作为中方领队,陪同日本听众代表团访华。
期刊
李俊峰在武打影片中饰演的男主角,如《武林志》中的东方旭,《巴林盗贼》中的柳河东,《侠女十三妹》中的铁罗汉,《侠女除暴》中的纪献堂等,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俊峰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学习期间,就曾多次为各国来华专访的元首及周恩来、贺龙、陈毅等中央领导表演。毕业后,他做过北京武术队的总教练,也做过国家队的武术教练。在全国性比赛中曾连续12年荣获武术团体冠军,其培养的运动员在全国、亚洲和国际性比
期刊
近日,北京卫视《芈月传》热播,孙俪向媒体透露,为了拍《芈月传》,只身离家5个月。不仅如此,接戏的时候,女儿邓涵一刚出生4个月,对于工作与照看女儿该如何“取舍”,孙俪说愿意为好的角色去付出:“既然选择了演芈月,我一定要做好,不喜欢浪费时问。我离家5个月去专心演好这个角色,一门心思拍完后还可以早点回家看孩子。”  不贪心的演员难有作为  近日,北京卫视《芈月传》热播,想起当年《甄嬛传》热播时也是这般寒
期刊
刘汁子:徐静蕾上学时有点懒散,但素养好很大气  刘汁子老师的书房兼会客室,书柜就占领了一半面积,而书柜中又挤满了五花八门的文件袋、书包、纸箱,里面全是他教过的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们的论文、成绩单、录像带等资料。自己的照片,刘汁子找了半天也找不着,而学生的东西,伸手可得。  “从入学考试到大一、大二、大三,所有学生的声、台、形、表,我全有录像带。那回,《艺术人生》给徐静蕾做节目,借我的带子录了一段—一入
期刊
他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古代画卷,被称为“故宫画医”。  “故宫里珍藏的都是宝贝,每接到一件受损文物,内心都充满敬畏,甚至害怕。”  5年前他到了退休的年龄,现在还每天坐公交车来到裱画室。他希望能多带几个徒弟,把故宫的文物再往下传600年。  徐建华,1951年出生,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古书画装裱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游春图》、《五牛图》等国宝级古代画卷
期刊
乐祥海,笔名大乐。1971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息县。博士。1999年起师从李世南先生习中国画。现任北京画院研究员、艺术部主任、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秘书长,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画师,全国青联委员。  一个展:  2011年“回归本真——大乐水墨人物画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大乐中国画作品展”,岭南美术馆;“大乐写意人物画展”,古元美术馆;“大乐小幅人物画展”,洛
期刊
2015首届中华慈善之夜慈善晚会,于11月15日在北京鸟巢文化中心举行。据了解,首届中华慈善之夜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财经界》杂志社主办,中华慈善总会将作为此次慈善活动所筹集善款的接受方。中华慈善总会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内知名人士及企业家积极踊跃献出爱心,在晚会现场徐霞获得“首届中华慈善之夜”慈善人物大奖。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2015首届中华慈善之夜慈善晚会,将主要是围绕救助先天性心脏
期刊
“啊哈……黑猫警长,啊哈……黑猫警长。”每当这歌声响起。总会勾起了一代人儿时的回忆。  9月8日晚,“黑猫警长之父’诸志祥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  1941年。诸志祥在上海出生。六七岁时。祖父在绍兴病逝,诸志祥跟着父亲第一次来到绍兴。1961年,诸志祥从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任教。上世纪60年代末,诸志祥转至《红小兵报》做记者。“文革”期间。在诸志祥等一批文艺骨干
期刊
幼年时就经常看京剧大师杨小搂的表演;5岁时,在上海正式登台演出,程砚秋大师和父亲带着他唱《汾河湾》:8岁那年,见到尚小云,听到的是“等你长大了我带着你唱戏”:17岁为荀慧生先生配演二牌老生;20岁那年,梅兰芳请他陪梅葆玖兄弟在北京唱第一场戏……  1905年,一部叫作《定军山》的京剧电影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影片中的男主角为我国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光阴荏苒,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