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燕大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g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大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只见园内树木成荫,掩映着一幢幢宫殿式的楼房,引人入胜,而我即将在这座洞天学府里开始我的教学生涯,私心不由得不感到庆幸。”巫宁坤在回忆录《一滴泪》中如是写道。
  此时对未来怀揣无数梦想的巫宁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几个月后,这所宁静的校园便被卷入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首次思想改造运动中。一年之后,在声势浩大的院系调整中,燕京被撤,燕园易主,学者教授们四散。
  与此同时,包括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金陵大学在内的21所教会大学,也都走到了终点。同时走到终点的还有它们一贯秉承的“博雅教育”。
  风暴眼中的燕京
  直到晚年,巫宁坤仍无法忘怀刚到燕京大学的日子。他常与西语系有名的才子吴兴华席地而坐,喝一杯咖啡,或本地产的“莲花白”酒,吟诗作对。“周末,陆志韦校长有时来串门儿,聊聊天儿,打打桥牌。陆先生是芝加哥大学30年代的心理学博士,对语言学又很有研究,国学方面也有极深的造诣。他们两位都是桥牌高手,谈吐更是出口成章,妙趣横生。”(《一滴泪》)
  这样恬淡的书斋生活,很快便被一场呼啸而来的“洗澡”运动,打得七零八落。在小说《洗澡》的前言中,杨绛写道:“(这场运动)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然而,与“洗澡”对比,显然“脱裤子,割尾巴”更加传神。
  在工作组的带领下,激进的学生们查抄了校长办公室,档案被搬到图书馆,乱七八糟堆在桌子上,听任积极分子搜寻“文化侵略”、甚至“特务活动”的“罪证”。
  燕京的教师们,在各种会议上检讨交代,从灵魂深处剖析自己,上至校长、下至讲师,人人概莫能外。
  一向受燕京师生爱戴的校长陆志韦,成为最大的活靶子。在如林的手臂和“陆志韦必须坦白交代”“打倒陆志韦”的口号声中,他也不得不举起手来,跟群众一起高喊打倒自己的口号。就连陆志韦最赏识的才子吴兴华和爱女陆瑶华,也被动员在全校大会上检举揭发他。
  当时任燕京大学党总支统战委员的张世龙在回忆录《燕园絮语》中写道:“‘批倒、批臭’陆校长和张东荪教授是由工作组组长蒋南翔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当时的重点批斗对象还有燕京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
  在一次全校大会上,陆志韦做完检讨后,收到500多张“不满意”“不通过”的纸条。最后被轰下台来,不予通过。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当然不是为了批倒批臭陆志韦、张东荪和赵紫宸几个人,其真正目的是清除人们心中“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
  1908年,美国政府提议用庚子赔款发展教会学校。自此教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新文化运动和对西方文化的推崇,教会学校相对于中国世俗教育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新政权看来,教会大学却是美帝文化侵略的载体。在全国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无疑是执牛耳者。
  燕京大学的崛起离不开老校长司徒雷登。1918年12月,当司徒雷登受命接手燕京大学时,这里似乎是一所没有人关心的学校。校舍设在局促的城里,学生不足百人,教员中只有两位中国人,许多西方教员也不大合于大学教授的条件。(《司徒雷登传略》)
  更要命的是,燕京每年的经费有一半是空头支票。司徒雷登自走马上任起,十余次到美国各地募捐。至1937年抗战爆发时,他已经为燕京积累了250万美金的捐款。美丽的燕园,也是他从山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到的。司徒雷登超乎寻常的社交能力,让他仅用6万大洋就从这位督军手中买到了燕园,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的款项还用来设立了奖学金。
  司徒雷登募捐的本事,并不足以成就燕京大学。真正使它超拔为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还是司徒雷登的办学理念。建校之初,他就致力于使燕京大学摆脱狭隘的宗教范畴。只要有真才实学,司徒雷登都请来做教授。不问政治倾向,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学术流派。
  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吸引了大批知名学者。教育家陆志韦,社会学家雷洁琼,人类学家吴文藻,考古学家容庚,神学家赵紫宸,法学家张友渔,哲学家张东荪、冯友兰,史学家顾颉刚、钱穆,政治学家萧公权,文学家周作人、朱自清、郑振铎、陆侃如、冰心……这些中国文化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聚于燕京麾下。
  虽然,燕京大学只存在了33年,在校学生从未超过千人,但燕京的毕业生,却成为中国知识界一个独特的群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活跃在外交界和新闻界的人物,许多都是燕京的校友。据说邓小平第一次访美,外交团14人中,7人都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的中心。
  存亡之间
  1949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5所,私立大学81所,其中教会学校21所,占私立大学总数的25.9%。
  这些教会大学绝大部分都有着美国教会背景。一个信奉无神论的无产阶级政权将如何处置教会大学?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并不乐观。
  1948年底,解放军尚未攻入北平。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就致信陆志韦,要求他把燕京大学迁走,但陆志韦和大多数燕京教授,还是选择了留下。
  他在回复美国基督教会的信中说,他之所以愿意冒险留下来,除了他天生是一个中国人外,还“希望能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找到有效的沟通,如果成功则有助于人道和自由在中国的存在。”他认为,这对中国、基督徒和世界和平会有极大的好处。
  事实上,解放军攻入北平前后,共产党向燕京大学释放了友好的信号。解放军准备攻城时,毛泽东亲自嘱咐四野要注意保护西郊清华、燕京等校园的安全。中共中央尚未进京,毛泽东曾邀请4位大学教授前往西柏坡晤谈,其中3人都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周恩来当时还有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盗泉之水,可以养田。认为只要美国不干涉燕京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美国托事部的钱来办我们的教育。中共对于教会大学的灵活政策,让燕京人相信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这一切随着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戛然而止。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发出文件,强调新中国不允许外国人在我们国家内办学校的方针。包括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首批11所教会大学改为公办;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大学改为中国人自办,仍维持私立,政府给予补贴。
  燕京宣布改为国立后,燕京师生表示热烈拥护。办公楼前扎起彩坊,挂起“庆祝燕京大学新生”的横幅,师生们在校园里举行了篝火晚会。毛泽东专门为燕京大学题写了新校名,校长陆志韦也接过了人民政府的委任状。
  这一切都令陆志韦有理由相信,在新政权下,燕京大学还是能有一席之地的。在1951年2月的校报上,他撰文表示:“人民是信任我们的,政府也有新的任务要交给我们,重获新生后,不论从名义上、经费上、教学的观点和方法上,燕京都完全和永久的是中国人民的大学。”
  可以看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陆志韦的思想与1948年底有了很大改变。不变的是,他仍希望燕京大学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继续生存下去。
  但是,随着一场以清除“亲美、崇美、恐美”为主题的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被逐一“洗澡”的燕京教师们知道,燕京大学绝无继续存在的可能。
  1952年秋新学期开始时,燕京大学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校名撤销,改组后的北京大学迁入燕园。
  与此同时,辅仁大学外文系一部分及经济系理论部分并入到新北京大学;经济系财经部并入新设的中央财经学院;其他各系科并入到新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成为北师大化学系。圣约翰大学财经系科并入新设的上海财经经济学院,文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土木及建筑系并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并成了上海第二医学院。齐鲁大学各系则被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山东医学院等学校并人……
  在这场院系调整中,散布于全国各地的21所教会大学,全都落幕了。
  花果飘零
  教会大学不能见容于新政权,几乎是注定的命运。共产党成立之初,共产党人就认为教会教育是一种“文化侵略”。
  上世纪20年代初,蔡和森在《近代的基督教》一文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寻求向海外扩展势力,由于英、日、法等国已经在中国建立势力范围,因此美国便使用福音主义、教会教育以及社会服务活动来向中国渗透。
  另一方面,以苏联为师对中国大学制度的调整,也与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格格不入。在1950年6月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中央确立了学习苏联模式改革中国大学制度的方针。如何改法?教育部请来的总顾问阿尔辛杰夫一言以蔽之:消减综合大学,增加单科院校。
  在苏联专家眼中,中国大学的院系、专业设置太过脱离实际,为学术而学术。院系调整就是要大量培养能直接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苏联式的专才教育与教会大学一贯奉行的通才教育,南辕北辙。
  在基督教传统中,科学的价值是超于技术之上的。科学是为了认识上帝在自然界中的秩序,上帝的理性与自然法则是同一的。因此,早期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外,多是人文学科和纯科学,工程学科几乎没有。
  希望赶紧“西学为用”的中国人曾经批评,教会大学的课程设置“殊少社用之价值,徒为虚糜光阴”。而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则反驳说:“生命之丰富者,意为教育所以助人创世,学校所以教人为人,决非徒为谋生而设……果熟习历史、地理、文学及种种科学,则其心目中之宇宙愈广,而其生命亦愈大。否则,日从事一部之学、职业之说,只会缩小生命之兴趣。”(《约翰声》)
  由于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在院系调整酝酿之初,教会大学的学者们对苏联模式颇多异议。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洗澡”过后,所有声音归于沉寂。时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的谢道渊回忆,对于院系调整,由于刚刚经历了思想改造运动,燕京人倒是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同意见。(《逝去的燕京》)
  当时,教师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归宿。从后来的分配方案来看,每个人的去向显然都与其在思想改造中的表现紧紧挂钩。
  陆志韦之女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年方31岁的吴兴华一跃成为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领导着包括朱光潜、赵萝蕤、杨周翰等众多知名教授;在思想改造运动中调门最积极的翦伯赞教授成为北大历史系系主任,执历史界之牛耳。
  另一方面,陆志韦调到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文字改革小组,对父亲保持沉默的陆志韦之子陆卓明被开除出青年团;赵紫宸调入市内燕京神学院,张东荪未分配工作,继续接受审查。
  在“洗澡”运动中,心生抗拒的巫宁坤也被调到了南开大学。巫宁坤记得,原燕京西语系系主任赵萝蕤向他传达完分配方案后,忍不住放声大哭。巫宁坤明白她的心情,“当初是她把我从万里之外请回来的,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任人摆布,无可奈何,吉凶莫测,她怎能不感到由衷的负疚?”(《一滴泪》)
  后来在工作中仍与陆志韦多有往来的北京大学教师林焘发现,那个曾经才气横溢、傲视王侯的学者不见了,陆志韦变成了一个谨言慎行的长者。
  “菁莪雅化,学明行修,教泽奏奇功。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荩忠。”
  60年后,当燕京的老校友们唱起这首燕京大学校歌时仍禁不住热泪盈眶。然而,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风而逝。
其他文献
灾难带来毁灭,亦带来新生,一如权力带来荣耀,亦带来堕落。那些步追永恒之城罗马的城市,为它的荣光所诱惑,也拜倒在它的浮华脚下。伦敦,大英帝国的首都,坚定的罗马控,究竟是找回了自信,还是迷失了自己?罗马会借伦敦之尸还魂吗?  当塞缪尔·佩皮斯不情愿地被女仆叫醒时,眼前还挂着几小时前寻欢作乐的残片。此时是1666年9月2日凌晨3点钟。往窗外简单地瞟了一眼后,佩皮斯判定“火离我们还很远”就倒身睡下了。同时
期刊
一提到“公子”,总给我们留下一个手摇纸扇、提笼架鸟的浪荡形象。但在以前,公子哥一定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修养,诗书琴画拿得起放得下,即使不能自己创作,也要有绝佳的眼光。  说到民国四公子,就会说到他们的八卦。八卦也是新闻,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当事人是故意的,即使不是故意,也有某种程度的默许。至于他们的“政治情怀”,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一定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有所担当。  在我看来,够称得上民国四公子
期刊
费大为  (1995年外围展“亚洲展”中国部分策展人;2005、2007年组织尤伦斯基金会赞助中国馆。)  问:您是如何看待1993年中国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亮相的?  费:1993年中国国内艺术家被威尼斯“东方之路”邀请参展,是在对西方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突然出国的。那次出国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震撼。他们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到威尼斯,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残酷的现实。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们所期
期刊
我要讲的,其实是一个故事,是人跟制度博弈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唐代后期开始,到北宋前期结束,里面的主要角色有皇帝、皇帝的家臣、藩镇还有军队。  唐后期政治的三大特点,大家想必都是知道的:藩镇割据、激烈的党争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实质是中央开始无法有效控制地方。8世纪起,唐帝国遭遇了激烈的异族军事挑战,为了保卫帝国的安全,不得不开始大规模使用“募兵”——也就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职业兵。军队的确能打了,但
期刊
“我是在襁褓中来到金门的”,许燕说。  那是在1949年8月份,才4个月大的许燕,是家中的头胎男儿,一家人喜气洋洋,为他宴请亲友,在金门的外婆也非常高兴,从官澳村划船来到小嶝岛,要把女儿和外孙接回娘家,准备请客。  从官澳到小嶝,平潮水面距离3750米,退潮的时候只有两千多米,外婆家的门口就是大海,许燕家的房子旁边有一道港汊,外婆划着小船,摇橹两千多下,就到了女婿的门口。  外婆临走的时候,家里人
期刊
从1949年到1952年,杨兆龙一直活在忧疑和焦灼中,他始终担心新政权对于他这样的旧法学精英们有敌意。  这位拥有国际比较法学会理事、海牙国际法学院特聘比较法学专家等重量级头衔的中国法学界领军人物,曾说服代总统李宗仁释放大批中共政治犯,但在改天换地时,他还是不想留在国内。  是他身为中共秘密党员的妻妹,代表中共方面许诺了未来的待遇和地位,并说动姐姐下决心对丈夫说:“你要去美国我不去,也不准你带孩子
期刊
创建欧洲大陆统一的货币……全部欧洲资源都是它的储备资本……欧洲人民的勤劳、智慧是它的强大后盾。单一货币将会取代目前乱七八糟、种类繁多的各国货币,它们上面象征着苦难历程的国王肖像也将永远成为历史。  维克多·雨果,1855年  欧元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超国家货币。它以欧盟27国为后盾,已在17个欧盟国家使用,欧元区GDP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内外,一些国家在排队加入、在思考研究,其余各国
期刊
1950年10月3日,北京铁狮子胡同一号院子,3000多名青年学生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等待着一个属于中国人民的大学的诞生。  这个在近代中国历经大场面的古老院落,曾经是满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袁世凯的总统府这里开张、段祺瑞的执政府设在此处。  这一天,原段祺瑞执政府大楼的西侧,搭上了一尺多高的木板戏台,主席台上正中坐着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朱德,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
期刊
为什么会出现不分男女的宫廷“中性装”?  在什么时候太后要和后妃穿一样的衣服?  热播电视剧《甄嬛传》穿对了衣服吗?  ——请打开雍正朝的后宫衣柜一探究竟。  近两年《甄嬛传》大获成功,这部根据历史架空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的电视剧,选择了雍正朝为背景拍摄。看过之后,发现服饰、陈设倒比预想中的要好很多,有钿子、吉服的概念,其服饰纹样、妆容还随着人物身份、境遇变化不断有细微改变。  尽管如此,片中服
期刊
尽管这一百多年来梁家几世为故宫文物倾尽心力,但这些文物的命运正如梁家人在历史大潮中的命运一样,都非人意所能左右。  进入故宫东华门,沿着筒子河北行数十步,经过三座门,便来到了一处僻静的院落,这就是在故宫会典馆旧址上设立的故宫文物管理处。对于现年64岁的梁金生而言,故宫不仅是他劳心劳力数十载的工作单位,更是梁家几代人的心灵归宿。  梁金生来自一个“故宫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连续五代人都在故宫供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