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脱除塑化剂(DBP)对白酒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酿酒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颗粒状和粉末状酒类专用活性炭,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以浓香型基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效果,并同时监测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4种酯的损失率,结合选出理想的吸附剂及用量.结果表明,在基酒DBP含量为4.31 mg/kg时,使用粉末状活性炭作吸附剂,且添加量为5 g/kg时,能有效降低基酒中DBP的含量,脱除率达81%,同时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损失率分别为8.7%、1.1%、2.9%和0.5%,在有效脱除DBP的同时能很好的保持基酒的风味,故最适活性炭为粉末状活性炭,且最适添加量为5 g/kg.
其他文献
鲁奇炉煤气化副产重芳烃,其质量受煤质及操作参数的影响.本文基于工业生产中原料煤灰分变化对重芳烃、产品煤气及焦渣等的实际影响,提出了提高重芳烃质量的途径,包括增加带有特殊加热内件的分液及蒸馏装置,将煤气水分离后系统设备底部重芳烃抽回前系统重新分离收取、增加循环倍率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能将重芳烃水含量由15%降至3%,有效降低产品煤气水重芳烃含量,并提高重芳烃收取效率.此外,通过增设三相离心机分离焦渣,还可有效提高焦渣回收效率,为焦渣回炉掺烧提供良好的条件.
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效果对重建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多通过复垦后植被变化的长期监测分析复垦效果.生态脆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易受到外界干扰,恢复稳定性呈现较大空间差异,亟需探究排土场干扰类型划分方法及其影响机理.以长时间序列中最优状态下植被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为比照标准,在前期构建复垦排土场干扰指数(DRDI)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干扰动态特征划分干扰类型,并分析影响干扰类型的自然和人为因素.选择山西省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4个排土场作为研究区,其复垦类型、复垦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各异.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
土壤可蚀性不仅可以定量刻画土壤自身抗侵蚀能力,还能反映人类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煤炭采动损害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有利于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以陕北煤矿区沉陷年限分别为1~5、6~10 a的典型沉陷坡面土壤(垂直深度20 cm以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MS2000激光粒度仪和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并以此为基础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阐明了土壤机械组成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沉陷坡面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 陕北煤矿区开采沉陷不会改变土壤质地类型,但随沉陷年限
斯列普活化炉以水蒸气为活化剂生产活性炭,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尾气.本课题对活化炉尾气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活化炉尾气进行焚烧处理和余热梯次利用,将产生的水蒸气再次用于斯列普炉活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斯列普炉尾气成分中的H2、CH4和CO总含量约占19.95%,发热量为3.28×107 kJ/h,以斯列普活化炉尾气为燃料,经余热利用,年增产水蒸气5.37万t,年减少SO2排放量183.7 t,不仅可实现水蒸气的自给自足,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合150 kW新型燃煤炉具的热力分布和流场特性,采用具有宽温度窗口的V2 O5-WO3-MoO3/TiO2脱硝催化剂,以含NH+4溶液作为还原剂,进行脱硝试验,开展了还原剂入炉方式、烟气温度、空速、锅炉负荷等对脱硝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空速10000/h的条件下,采用高温空行程上部滴入法,脱硝效率在锅炉全工况运行期间均能达到85%以上,且168 h长周期运行后,催化剂未发生明显衰减,具备长期稳定运行条件.
依据GB/T 31423-2015《氧弹热量计性能验收导则》对实验室某型号热量计进行性能验收相关试验.详细介绍了热容量标定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发热量测定的准确度判断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等.为实验室新购热量计或需对热量计进行性能验收时提供方法实践,同时还列举了验收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探究了黄酒感官品评结果与实验室理化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使感官统计数据准确反映黄酒质量的优劣和质量稳定性.基于绍兴主要黄酒酿造企业的黄酒的感官品评数据结合实验室理化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运用概率图验证感官品评分数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数据对比,发现各类型黄酒的质量稳定性、生产单位之间黄酒质量稳定性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黄酒感官品评分数与实验室理化检测数据的相关性验证,发现加饭酒感官品评分数与糖度呈现很高的正相关性,甜型黄酒感官品评分数与糖度也呈现正相关性.
追踪凤型大曲培曲过程中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培曲阶段曲坯温度呈现前缓中挺后缓落趋势,水分含量持续降低,曲皮始终低于曲心;微生物增殖对淀粉的利用率在10%左右,且曲皮消耗速率高于曲心;培曲前期伊萨酵母菌大量增殖,引起曲坯酸度迅速升高,中后期酵母菌大量消亡,酸度降低;大曲糖化力、发酵力随着微生物的消长呈现波动变化,曲皮整体高于曲心;酯化力在培曲的后期迅速升高,主要与后期细菌大量增殖有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培曲大曲中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大于真菌,曲皮
清香型小曲酒新工艺糖化和发酵过程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与原酒五大色谱指标(甲醇、乙醛、正丙醇、乙酸乙酯、杂醇油)的生成规律关系密切.本试验通过对糖化、发酵过程的半成品每日进行跟踪,检测微生物数量及五大色谱指标,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分析得到了清香型小曲酒糖化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与五大色谱指标变化的规律.
采用国产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及配套的端云一体光谱智能建模系统,针对白酒酿造过程中出入窖酒醅进行定量分析模型开发,包含出窖酒醅水分、酸度、淀粉、残糖指标,入窖酒醅水分、酸度、淀粉指标,通过使用特制的酒醅压紧工装,以及不同的预处理算法组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开发完成了上述共7种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