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是一种追求人、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持久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近些年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长大成为环境保护的忠实实践者,还地球以山清水秀,莺歌燕舞。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环境保护意识才真正符合生活中学语文,自然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念。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是一种追求人、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持久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近些年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中有许多篇章都从不同方面涉及到了环保的话题,例如《珍珠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喂,出来》等。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组织学生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究学习,而且也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引发思考,看其做法是利于环境保护,还是破坏生态环境?对比中学生便能分辨出了哪种正确,哪种又是错误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上了一堂环境教育课。
例如新教材语文课本中有一课标题为《斑羚飞渡》的文章,它讲述了一队猎人追赶一群斑羚并把它们逼迫到悬崖边上,为了赢得整个种群的生存机会,情急之中斑羚们想出了用牺牲一半拯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英雄壮举。读过文章的人对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由衷地赞叹和佩服。所以这篇文章既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危急之时要有先人后己的牺牲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现存珍稀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借此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应建立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我们才能与动物和谐共处一个地球。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校园,开展环保教育
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的材料,面对美丽、整洁的校园,可以让学生畅谈身处其中的感觉,美丽如画、绿树掩映、花香鸟语、空气清新等等的词语都会从学生口中说出,然后假想校园中除了校舍没有一棵花草树木,没有蝶飞蜂舞,大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光秃秃,单调,枯燥……这些又成为同学们口中说的最多的词,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生活中人类一刻也离不开优美。洁净的生活环境和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环保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有时甚至制约着人类正常而有序的生活,所以,大家应该自觉保持校园的干净卫生,而不是随手乱扔纸屑,再例如水,针对西北干旱缺水的现状,可以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爱惜每一滴水,让同学们明白青海虽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是三江源的发源地,但青海的许多地方仍干旱缺水,许多农民依然靠天吃饭,挣扎在贫困线上。要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要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真正美的家乡是山清水秀的。我们有责任节约用水,保护每一棵花草树木,保护每一片绿地。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自然,感知环境,增强意识
除了从课本中、校园里寻找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外,教师还可以从活生生的自然环境中丰富学生对环境的认识,例如带学生到田间地头,附近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去走走,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美好情感。所以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又让他们具体感知了环境的含义,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总之,近年来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过热追求,环境保护被忽视,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给人们带来不小影响,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喂,出来》等都讲了因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庆幸的是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母亲,关爱动物已成为学生们的共同心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长大成为环境保护的忠实实践者,还地球以山清水秀,莺歌燕舞。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环境保护意识才真正符合生活中学语文,自然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念。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是一种追求人、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持久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尤其近些年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实验版教材中有许多篇章都从不同方面涉及到了环保的话题,例如《珍珠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敬畏自然》、《喂,出来》等。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组织学生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究学习,而且也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引发思考,看其做法是利于环境保护,还是破坏生态环境?对比中学生便能分辨出了哪种正确,哪种又是错误的,不知不觉中学生上了一堂环境教育课。
例如新教材语文课本中有一课标题为《斑羚飞渡》的文章,它讲述了一队猎人追赶一群斑羚并把它们逼迫到悬崖边上,为了赢得整个种群的生存机会,情急之中斑羚们想出了用牺牲一半拯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英雄壮举。读过文章的人对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由衷地赞叹和佩服。所以这篇文章既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危急之时要有先人后己的牺牲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我国现存珍稀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借此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应建立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我们才能与动物和谐共处一个地球。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校园,开展环保教育
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的材料,面对美丽、整洁的校园,可以让学生畅谈身处其中的感觉,美丽如画、绿树掩映、花香鸟语、空气清新等等的词语都会从学生口中说出,然后假想校园中除了校舍没有一棵花草树木,没有蝶飞蜂舞,大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光秃秃,单调,枯燥……这些又成为同学们口中说的最多的词,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生活中人类一刻也离不开优美。洁净的生活环境和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环保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有时甚至制约着人类正常而有序的生活,所以,大家应该自觉保持校园的干净卫生,而不是随手乱扔纸屑,再例如水,针对西北干旱缺水的现状,可以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爱惜每一滴水,让同学们明白青海虽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是三江源的发源地,但青海的许多地方仍干旱缺水,许多农民依然靠天吃饭,挣扎在贫困线上。要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就要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真正美的家乡是山清水秀的。我们有责任节约用水,保护每一棵花草树木,保护每一片绿地。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自然,感知环境,增强意识
除了从课本中、校园里寻找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外,教师还可以从活生生的自然环境中丰富学生对环境的认识,例如带学生到田间地头,附近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去走走,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美好情感。所以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又让他们具体感知了环境的含义,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总之,近年来由于对经济效益的过热追求,环境保护被忽视,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给人们带来不小影响,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喂,出来》等都讲了因为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庆幸的是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母亲,关爱动物已成为学生们的共同心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课堂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长大成为环境保护的忠实实践者,还地球以山清水秀,莺歌燕舞。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环境保护意识才真正符合生活中学语文,自然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