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变电所应用技术探索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其中,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实现自动化,达到无人值班的效果,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仍然会带来一些问题。文章就自动化变电所应用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自动化;变电所;应用技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8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网也开始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新建的变电所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同时,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电力企业的全面发展,技术人员也开始将大量传统的变电所进行改造,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减少人员的投入。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虽然为电力企业创造了非常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与传统的变电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对其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还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 自動化变电所概述
  所谓自动化变电所也就是在变电所中采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以此对整个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进行监控与测量,从而达到功能的综合化、操作监视屏幕化、管理智能化等目的。
  2 自动化变电所的优点
  自动化变电所的建设与改造是现代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研究中的一门课题,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变电站中所有的设备进行监控与管理,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采用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不同功能的电气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进行运作。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变电站的通信设备直接与总的监控中心的设备连接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近年来,由于自动化变电所技术含量高,具有安全可靠性、无人值班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实践表明,自动化变电所可以促使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现场运行管理实现现代化,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是现代化电网发展的重要条件。
  3 自动化变电站的结构与特点
  在电力系统的变电站中,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实现了变电站信息数据的综合化管理。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动化系统不断改进,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应用在信息的综合化管理当中,并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对自动化变电站采用分层分布式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自动化系统体系,将其设计成为四层结构,其中主要包括:1)生产过程层。这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最低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采集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信息;2)二次设备控制层。该层主要是由一些智能化的设备组合而成,它可以对变电所中所有的设备控制,并起到保护作用;3)通信管理层。这一层结构主要是将现场总线与通用网关中的管理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其主要工作是采集变电站运行中的数据信息;4)信息管理层。这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最高层,其结构主要包括战绩计算机等,在其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局域网技术,从而组成了一个综合性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 自动化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设备生产厂家过多,产品型号多种多样
  在自动化变电站修建与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非常多,仅从变电站的生产厂家就达到4~5家,这种现象会导致以下问题:1)如果综合自动化涉笔的生产厂家过多,那么对于厂家的生产能力以及设备的生产质量也就无法保证,造成一些设备的质量不达标,生产厂家在引进零部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一旦设备的保修期已过,那么在对设备进行修理的费用就会很高,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2)同一个变电站内如果出现厂家不同、信号不同的各种设备,那么就会给变电站的管理加大难度;3)当一个变电站中设备型号过多,并且由于每一个厂家设备的操作原理不同,因此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对所有变电站中利用的设备加以掌握,这就给技术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工作压力。由此看来,随着自动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新建或者改建过程中必须要对各种综合自动化设备进行分析,规范设备的选型,要求其具有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价比高等优点,能够在自动化变电所中通用。还要求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实力,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便于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4.2 运行与维护人员的水平偏低
  近年来,自动化变电所的改造进度越来越快,此时有些还没有经过培训的运行人员不得已参与到运行管理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在操作过程中粗线各种问题。另外,在变电所设备维护的过程中,由于运行单位缺乏高技术人才队伍,并且没有人才储备,很多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还需要有生产厂家对其进行处理,这就影响到自动化变电所的正常运行,无法促进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水平。
  4.3 开放性问题
  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要求各个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出的设备具有兼容性与互换性等特点,要求自动化系统能够适应变电站发展的要求,并且还需要考虑到变电站运行的功能及特点。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自动化变电所的应用并不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各个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设备也无法做到互换性,甚至不能够相互连接使用,这就导致各个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充分开发软件,浪费财力,也不利于电网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要求。
  4.4 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远动、计量、通讯、变电运行等各专业相互渗透,传统的技术分工、专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虽然有明确的专业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要两个专业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专业衔接部分容易产生“真空”,使缺陷得不到及时处理。另外,在电度表数据远传方面我局管理存在空白,计量所更换电度表后影响表记与后台通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在专业管理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等问题仍需要规范和加强,对传动实验及通道联测的实现、软件资料备份等问题需不断完善解决。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也开始应用在电网中,以求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自动化变电站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是使变电站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总结相关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建设自动化变电站,使电力企业向现代化发展,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明德,郭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
  [2]董玉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结构、应用层次出发,分析室内系统天线的布线方式,研究合适的系统配置功率和抗干扰的方法,为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80-01  1 概述  近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移动通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门学科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或许在短时间的强迫教学中能够取得暂时的所谓成绩,但是,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促进智能的发展;相反,学生若没了学习兴趣,学习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就会对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最终的教育效果定会大打
摘 要 随着国家环保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技术具有很广泛的使用优点,是企业的优选脱硝技术之一。  关键词 SNCR;NOx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硝技术;运行  中图分类号:T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082-02  NOx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质,它与碳氢化合物可以在强光作用下造成光学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期刊
对28例患者作了蝙蝠葛碱的心脏电生理研究,结果是蝙蝠葛碱能使窦性周期明显缩短,PA、AH、HV间期和QRS时间明显延长,对QT间期的影响主要是QRS明显延长所致,对JT间期无明显作用
【摘 要】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的重视,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急剧上升,因一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使得一部分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流动到水土保持行业从事水土保持工作。这一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然而这一部分人员又主要从事着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之一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因此,编制方案时会出现一些认识、理解上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水土保持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问题;对策;
期刊
1.新鲜的绿色蔬菜新鲜的蔬菜较多为碱性,可以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使体液保持弱碱性,从而清除血中有毒物。常食蔬菜可选萝卜叶、青菜、油菜叶
期刊
期刊
摘 要 在分层的软交换网络架构上,宽带的数据网络不同于传统的交换网,它承担着网络的承载层,在信令和语音传送时采用传统的传输网络。在网络安全上,网络上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扰都会给软交换网络带来很多困扰。B200设备的出现正是为了保证软交换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文章对B200设备的功能进行描述。  关键词 软交换;B200;位置;参数;功能;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