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就是有些学生所不能及的,这种创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通过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只有“教”的创新,才有“学”的创新。因此,教师的作文教学应面向学生,以“以人为本”为独特性,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想象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创新,使课堂教学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主阵地,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战场,教师要切实改变育人观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给予学生丰富的个性化色彩:只有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天赋,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杰作。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形式要创新
1.激发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唤起学生作文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产生如梗在咽,一吐为快的感情冲动,使作文成为学生自觉要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例如,创设阅读《再见了亲人》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我深情地说:“都说千里有缘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以《重逢》为题,讲了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梦中见阿妈妮》为题,写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大妈”的动人情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多样表达
这是指我们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大语文教学观来“前瞻”,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新课标年级要求,有的放矢分散到各个层面:①低年级,以说话、造句为主。学生新奇、好动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采用做游戏、分角色、连词成句等方式。同时可加强看图和情境即兴口语交际练习,化枯燥为有趣。②中年级,以连句成段,仿写片段为主。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我们进一步挖掘教材因素成为成功范例。同时开展讲故事比赛和阅读比赛及各项习作实践活动,让知识“走”出来,摆脱“死”记成为动态过程,做到同中求创,仿中求新,创新结合,合里出异。③高年级,则是小学生习作的最高水准,可相应开展难度较高的创造性习作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 “课文重组”、“变换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创新的目的。
二、过程要创新
1.创新命题
叶圣陶说:“学习作文,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写作文的本意。”这是学生“有米可炊”和写好作文的关键,更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和培养兴趣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少些命题作文,多些自由作文。如“记一次野炊活动”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雷同且像个流水帐。这次笔者把它换为“野炊中的小故事”,这时学生像热锅里的蚂蚁炸开了,热烈而爽朗的讨论过后题目出来了:《老师的脸黑了》、《老师,您辛苦了》、《野炊锻炼了我》……你看,学生都能发散到各个层面,思维呈现球状,写印象最深刻的,自己喜欢的,情绪特别高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创新立意
立意不但要正确,而且要有新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即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不同立意的习作。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老师不是蜡烛》的作文,他从人们常说的“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说起,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不同于蜡烛,因为蜡烛在燃烧时,时时流淌出悲哀的泪水,可是老师在辛勤耕耘时总是露出幸福的微笑。”接着写了老师的几个生动事例。最后写道“老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她有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但她不像蜡烛那样,在奉献时毁灭自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伸。”这个立意非常新颖独特,准确地提示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含义。
3.创新取材
选择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动笔之前,还应对拥有的素材进行选择,合理剪裁,不信手拈来。要指导学生多方选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写《记一件新鲜事》时,先让学生讨论社会、家庭、学校有什么变化,确定以赞美新时代、新风尚、新观念为中心,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中心,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反映一个“新”字。有的写了“卡拉OK”进了寻常百姓家;有的写李大伯拆新楼支持建设高速公路的事等,这样选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4.创新讲评
这里仍以前文“野炊中的小故事”为例。首先让优秀创作者朗读自己的佳作作引路。其次让学生自由“点播”自己想听的“故事”。第三让学生互评互议,协作前进。第四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作文。让学生听完后,说出对写作技巧发表看法,还提出了诸多建议。对这堂作文讲评课实话实说写下来,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就这样在学生心中又埋下了创新的种子—我是怎么写的—悟得学法,形成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作文教学的独特性,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给学生创新方法,使学生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写法丰富,语言清新想象合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彰显我作文之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一、形式要创新
1.激发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唤起学生作文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产生如梗在咽,一吐为快的感情冲动,使作文成为学生自觉要求,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例如,创设阅读《再见了亲人》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我深情地说:“都说千里有缘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以《重逢》为题,讲了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梦中见阿妈妮》为题,写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大妈”的动人情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多样表达
这是指我们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大语文教学观来“前瞻”,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新课标年级要求,有的放矢分散到各个层面:①低年级,以说话、造句为主。学生新奇、好动的特点,决定我们必须采用做游戏、分角色、连词成句等方式。同时可加强看图和情境即兴口语交际练习,化枯燥为有趣。②中年级,以连句成段,仿写片段为主。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我们进一步挖掘教材因素成为成功范例。同时开展讲故事比赛和阅读比赛及各项习作实践活动,让知识“走”出来,摆脱“死”记成为动态过程,做到同中求创,仿中求新,创新结合,合里出异。③高年级,则是小学生习作的最高水准,可相应开展难度较高的创造性习作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质疑,不唯书,不唯师,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 “课文重组”、“变换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创新的目的。
二、过程要创新
1.创新命题
叶圣陶说:“学习作文,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写作文的本意。”这是学生“有米可炊”和写好作文的关键,更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和培养兴趣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少些命题作文,多些自由作文。如“记一次野炊活动”大多数学生都写得雷同且像个流水帐。这次笔者把它换为“野炊中的小故事”,这时学生像热锅里的蚂蚁炸开了,热烈而爽朗的讨论过后题目出来了:《老师的脸黑了》、《老师,您辛苦了》、《野炊锻炼了我》……你看,学生都能发散到各个层面,思维呈现球状,写印象最深刻的,自己喜欢的,情绪特别高昂,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创新立意
立意不但要正确,而且要有新意。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即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不同立意的习作。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老师不是蜡烛》的作文,他从人们常说的“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说起,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不同于蜡烛,因为蜡烛在燃烧时,时时流淌出悲哀的泪水,可是老师在辛勤耕耘时总是露出幸福的微笑。”接着写了老师的几个生动事例。最后写道“老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她有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但她不像蜡烛那样,在奉献时毁灭自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伸。”这个立意非常新颖独特,准确地提示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含义。
3.创新取材
选择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动笔之前,还应对拥有的素材进行选择,合理剪裁,不信手拈来。要指导学生多方选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写《记一件新鲜事》时,先让学生讨论社会、家庭、学校有什么变化,确定以赞美新时代、新风尚、新观念为中心,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中心,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反映一个“新”字。有的写了“卡拉OK”进了寻常百姓家;有的写李大伯拆新楼支持建设高速公路的事等,这样选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4.创新讲评
这里仍以前文“野炊中的小故事”为例。首先让优秀创作者朗读自己的佳作作引路。其次让学生自由“点播”自己想听的“故事”。第三让学生互评互议,协作前进。第四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作文。让学生听完后,说出对写作技巧发表看法,还提出了诸多建议。对这堂作文讲评课实话实说写下来,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就这样在学生心中又埋下了创新的种子—我是怎么写的—悟得学法,形成能力。
总之,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作文教学的独特性,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给学生创新方法,使学生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精巧写法丰富,语言清新想象合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彰显我作文之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