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支承层混凝土损伤机理分析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速铁路个别地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承层出现表面剥落损伤的问题,对损伤及邻近位置健康的支承层混凝土进行现场钻芯,通过pH值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孔结构和气泡特征参数分析研究了芯样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组成及微结构特征,并调研了当地近20年雨水、冰雪等气象资料,进而分析损伤原因。结果表明:可排除化学侵蚀引起的支承层混凝土耐久性损伤;冬季负温天数增加、负温天气降水量增加等造成的冻融损伤破坏是支承层混凝土损伤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以一座隧道区间道床板上拱离缝为背景,基于高速列车-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空间振动理论,建立了道床板上拱的损伤动力模型,计算了道床板上拱维修前后的车轨系统振动响应。对维修前的轨道结构进行伤损评级,对维修后的轨道结构进行动力学评估,并与维修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列车的安全性有直接关联,道床板上拱在速度300 km/h时振动效应明显,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分别为1.92和0.90;速度为160 km/h时列车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分别下降到0.33和0.51。损伤后的轨道结构伤损评级定为Ⅳ级,
以一座在建(48+80+48)m铁路连续梁桥3#墩的球型支座为例,分析支座变形原因,提出单墩顶升梁体更换支座的整治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顶升高度时的梁体应力,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支座更换时梁体的安全顶升高度。结果表明:支座下座板异常变形是由砂浆垫层局部区域支承强度不足引起;在3#墩处顶升梁体对相邻两侧梁体应力影响较大;施加二期恒载前后在3#墩处顶升5~30 mm时梁体顶底板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建议梁体顶升高度取20 mm。
针对多层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的梯形荷载作用模式,基于Boussinesq理论确定地基中附加应力以及多层地基的边界条件、连续性条件及初始条件,求解多层地基竖向一维固结方程,进而根据有效应力原理与库伦强度定理,建立地基中任意点处抗剪强度与点固结度的关系,并将其引入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条分法中,给出了基于Fellenius法、简化Bishop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的考虑地基固结的路堤-地基整体稳定系数及最危险滑面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固结度的增大,稳定系数呈非线性增大,最危险滑面切入地
为研究预裂荷载、碳纤维布层数和配筋率对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影响,完成了2根对比梁和5根损伤加固梁的抗弯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实体非线性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加固梁的裂缝宽度随预裂荷载增大而增大,预裂荷载对裂缝宽度的影响随荷载水平提高而逐渐减小;增加碳纤维布层数可延缓高荷载水平下加固梁的裂缝宽度增长;随着配筋率增加,加固梁屈服荷载增大,裂缝宽度明显减小;在合理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有限元法可较好地模拟试验梁的裂缝发展情况。
结合预制混凝土(PC)轨道梁制作工艺和施工控制精度水平,对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进行分析,并采用三角级数法模拟生成轨道不平顺时程曲线,将其作为外激励输入15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应用非线性振动数值算法,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软件,研究了轨道不平顺、车速对单轨交通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并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是引起PC轨道梁振动的主要激励源;PC轨道梁和车体的振动加速度均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车速大于40 km/h后,PC轨道梁横向最大振
针对铁路工务段组织临时维修作业时人员上道频繁、劳动强度大、作业质量差、效率极低等问题,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工务段临时维修的多功能捣固车。该车由捣固主车和镐窝回填车组成,具有线路与道岔测量、起拨道捣固和镐窝回填功能。多功能捣固车主要适用于工务段对大机捣固空白区域或站场、支线进行线路维护,在保障机械化、精细化捣固作业质量的同时完成镐窝回填,可显著降低工务段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保障铁路提速扩能和运输安全。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热环境影响深埋隧道施工的问题,本文系统地总结分析了高地热环境对隧道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孔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影响。高地热环境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生成大量水化产物填充孔隙,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过高的温度,引起水化产物热运动加剧,沉淀速率加快,使得大部分水化产物容易沉积在较大颗粒附近,导致水化产物高度集中,造成有害孔的孔隙率增加,致使喷射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
针对隧道衬砌结构开裂掉块、背后空洞、蜂窝麻面、施工缝错位等缺陷,提出了适用于隧道衬砌无损补强材料的技术攻关方向,研发了具有高附着力、良好的延伸率、较大的拉伸强度、可快速表干等特点的聚酰胺类固化涂剂与单组分聚氨酯防护材料。阐述了上述材料刷涂、滚涂、刮涂等施作工艺及要点,可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借鉴我国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道岔研制的成功经验,结合地铁道岔受力特征,对地铁60 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进行优化设计。优化道岔的总长、前长、后长与专线9761道岔一致;采用直曲组合型线形,通过刨切基本轨加粗尖轨提高尖轨耐磨性和抗冲击性;采用60AT2轨加工制造尖轨,采用弹性可弯结构取代活接头结构,以降低道岔的扳动阻力,减小转辙器区不足位移和接头病害发生;采用弹性夹扣压基本轨取代弹片扣压,以增加钢轨扣压力;采用岔枕偏心衬套代替刚性螺栓连接,以增加道岔的轨距调节功能;引入合金钢辙叉和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岔枕
以一客运专线为背景,采用周期图法计算桥梁段轨道高低不平顺功率谱密度,从频谱角度分析桥上轨道高低不平顺谱特征,利用动力学仿真与数值模拟探究轨道谱特征波长与下部结构的映射规律,分析周期性不平顺幅值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桥梁段轨道谱特征波长与桥梁、轨道板的结构有关;轨道高低不平顺谱中出现的特征波长由主要周期结构产生,波长符合1∶1/2∶…∶1/n的比例关系;次要周期结构在主要周期1/n处的分量有增益;轮重减载率、车体垂向加速度均与周期不平顺幅值正相关,轮重减载率在周期不平顺幅值达到6 mm时超出容许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