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广场上,常有粤剧票友露天公演。偌大的场子,琴板疏离,更显声腔悠扬。很多纳凉的老人拥在台下看,有滋有味,且不断鼓掌叫上一声“好”!这天正唱一出暖场的《四郎探母》,大热天儿,我的母亲非要挤过去看不可。
北宋年间,辽军入侵中原。宋代江山在议和与抗击的左右摇摆中,风雨飘摇。杨门忠烈誓死保大宋,杨家将争先挂帅。金沙滩一场恶战,大郎二郎三郎战死沙场。惟四郎乱兵中受俘,一表人才被铁镜公主看上,隐姓埋名招为驸马。
家国分离十五载,身居辽营心在宋。逢佘老太君挂帅出征,宋辽两军对阵雁门关。四郎探母,一匹快马星夜兼程。茫茫大漠草原上,四郎黑夜中孤绝驰行。打马向前,是大宋江山和母亲的渴盼;跑马北番,是敌国恩待和公主的爱恋。个人安危PK民族大义: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事业和忠孝不能并肩之时,已近中年的四郎长跪帐前,对母亲抱头痛哭:“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晚风近黄昏。唱四郎的票友拱手跪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声泪俱下。投入真挚的表演,本该引来高潮叫好的掌声和喝彩,奇怪的是,竟然没有。有点儿冷场,台下静悄悄的。我不经意间扭脸,母亲刚好抬手抹了一把泪。这让我吃了一惊,再看身旁的老人,抹泪的还不止母亲。她们眼圈红红的,腮上明显印着两行泪痕。
站在人群中,我忽然感到有点突兀。悄悄挤了出去。
我坐在树阴下,远远望着,才发现这出戏的观众,多是母亲们。她们穿着色彩艳丽、花团锦簇的衣衫,搭眼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年团。殊不知,越花哨的装饰,越经不住流年。只会远距离高清晰地昭告天下——人老了。
散场的时候,一团团花朵散开去,三三两两。我和母亲坐在湖岸凉亭,聊家常。母亲说,想起了小力。小力是我的弟弟。弟弟读大学的那一年,少小离家,又两年不归。她担心他远行孤单,吃不好,穿不暖。接到电话,她哭,接不到电话,她也哭。那两年里,父亲在外,我在南方工作,身边无人体恤母亲的孤单,母亲独自一人哭伤了眼睛。而弟弟呢?四年大学,只回了一次家。弟弟把本可回家的暑假、寒假都用来参加外事活动,多国外语的翻译能力就是那时打下的。毕业后,弟弟持着这份人脉资源和语言天赋,骄傲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风声水起,小小年纪意气风发。为成长,为发展,他在青春的道路上东突西进,根本顾不及母亲的感伤。抑或,太年轻了,年轻的心只想着越飞越高,没有四郎十五载相亲不相见的中年沧桑,他还意识不到,或体会不了那么深沉的想念。
“早知道儿出去都不回来,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出去啊!”说到动情处,母亲的眼圈又红了。
我知道,母亲说的是气话。早知如此,母亲依然还会送孩子们读书,任凭他远走高飞,巴望着他有出息,出息到天上去才好,像杨利伟。也就一瞬间,我明白了:那些舞台下掉泪的母亲们,多半也有一个长年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孩子吧。
《四郎探母》最后一回这样唱——佘太君听说四郎马上又要别离,心里难过。但她擦把泪长叹一声说:“我儿回吧,总得舍一头。”这一舍一别,现在想来,实在难能可贵。四郎了却人子心愿,再度挥别返回辽国。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里与君同。在佘太君的深明大义里,母亲们的心得到共鸣和温暖慰藉。而四郎跪拜谢罪的时候,天底下的母亲都早在那一刻,原谅了她的孩子们吧。
(归雁生摘自《中国青年报》)
北宋年间,辽军入侵中原。宋代江山在议和与抗击的左右摇摆中,风雨飘摇。杨门忠烈誓死保大宋,杨家将争先挂帅。金沙滩一场恶战,大郎二郎三郎战死沙场。惟四郎乱兵中受俘,一表人才被铁镜公主看上,隐姓埋名招为驸马。
家国分离十五载,身居辽营心在宋。逢佘老太君挂帅出征,宋辽两军对阵雁门关。四郎探母,一匹快马星夜兼程。茫茫大漠草原上,四郎黑夜中孤绝驰行。打马向前,是大宋江山和母亲的渴盼;跑马北番,是敌国恩待和公主的爱恋。个人安危PK民族大义: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事业和忠孝不能并肩之时,已近中年的四郎长跪帐前,对母亲抱头痛哭:“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晚风近黄昏。唱四郎的票友拱手跪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声泪俱下。投入真挚的表演,本该引来高潮叫好的掌声和喝彩,奇怪的是,竟然没有。有点儿冷场,台下静悄悄的。我不经意间扭脸,母亲刚好抬手抹了一把泪。这让我吃了一惊,再看身旁的老人,抹泪的还不止母亲。她们眼圈红红的,腮上明显印着两行泪痕。
站在人群中,我忽然感到有点突兀。悄悄挤了出去。
我坐在树阴下,远远望着,才发现这出戏的观众,多是母亲们。她们穿着色彩艳丽、花团锦簇的衣衫,搭眼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年团。殊不知,越花哨的装饰,越经不住流年。只会远距离高清晰地昭告天下——人老了。
散场的时候,一团团花朵散开去,三三两两。我和母亲坐在湖岸凉亭,聊家常。母亲说,想起了小力。小力是我的弟弟。弟弟读大学的那一年,少小离家,又两年不归。她担心他远行孤单,吃不好,穿不暖。接到电话,她哭,接不到电话,她也哭。那两年里,父亲在外,我在南方工作,身边无人体恤母亲的孤单,母亲独自一人哭伤了眼睛。而弟弟呢?四年大学,只回了一次家。弟弟把本可回家的暑假、寒假都用来参加外事活动,多国外语的翻译能力就是那时打下的。毕业后,弟弟持着这份人脉资源和语言天赋,骄傲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风声水起,小小年纪意气风发。为成长,为发展,他在青春的道路上东突西进,根本顾不及母亲的感伤。抑或,太年轻了,年轻的心只想着越飞越高,没有四郎十五载相亲不相见的中年沧桑,他还意识不到,或体会不了那么深沉的想念。
“早知道儿出去都不回来,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出去啊!”说到动情处,母亲的眼圈又红了。
我知道,母亲说的是气话。早知如此,母亲依然还会送孩子们读书,任凭他远走高飞,巴望着他有出息,出息到天上去才好,像杨利伟。也就一瞬间,我明白了:那些舞台下掉泪的母亲们,多半也有一个长年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孩子吧。
《四郎探母》最后一回这样唱——佘太君听说四郎马上又要别离,心里难过。但她擦把泪长叹一声说:“我儿回吧,总得舍一头。”这一舍一别,现在想来,实在难能可贵。四郎了却人子心愿,再度挥别返回辽国。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里与君同。在佘太君的深明大义里,母亲们的心得到共鸣和温暖慰藉。而四郎跪拜谢罪的时候,天底下的母亲都早在那一刻,原谅了她的孩子们吧。
(归雁生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