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研究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化学学习动力系统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进一步制定了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现状调查;培养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2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校的学制一般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尤以训练为重,学生头脑中的冠军意识比较严重。但竞技体校学生在追求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却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竞校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普遍不重视,尤其是非高考科目的学习,导致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时表现出文化素养不高等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0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联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为了充分落实该意见,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全国不少省市陆续开展了赛前运动员文化课考试工作。如:2013年山东省男子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于3月4日到7日在泰安市举行,与往年不同,青少年运动员参加比赛需先过考试关,不及格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可继续参赛,但取消比赛成绩。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竞校生的文化课学习状况,探讨有利于提高竞校生文化课学习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促进竞校的文化课教学,而且有利于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整体培养。本文以化学学科为例,研究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内部动力、外部动力等要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这些要素对化学学习动力的影响程度,并对竞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策略提出建议,为搞好竞校的文化课教学发挥一定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1 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
  在心理学中,“动力”一词含有力、能量和活动等意义,包括所有决定有机体行为的内在或潜在因素。学习动力由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等各种因素组成。它不直接介入学习,而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升华等功能[1]。
  化学学习过程是化学学习系统的运动过程,是系统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形成一系列中间状态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能够使系统以比较高的效率来实现系统运行的目标。这种主体过程的实现取决于化学学习系统的特殊结构,特别是学习主体的结构。化学学习系统的环境和外部条件只能通过影响学习主体结构来影响化学学习系统的运行过程。
  学习主体结构中的某些因素不但能通过意向活动使主体的化学学习活动被激发、驱动,使化学学习过程持续和主动、积极地进行,而且能使化学学习过程形成个性特点[2]。这些因素组成了主体结构的内部动力系统和外部动力系统。
  1.1 学习内部动力系统
  学习内部动力系统是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内的、能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各种力量构成的有机整体。竞校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第一位的主导动力,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与爱好、学习愿望、理想信念等内部因素。
  内部动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个要素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学习的需要是学习活动的原始动力。学习兴趣与爱好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人只有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产生控制、掌握、驾驭该事物的动力。内部动力系统的作用是各组成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对于内部动力系统的每一种功能来说,各种因素的贡献又有主次之分。
  内部动力系统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2 学习外部动力系统
  学习外部动力系统存在于个体外部,是能够激发并推动个体学习活动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包括社会需要、家庭期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等。
  依据学习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结合竞校学生实际情况,笔者初步构建出竞校学生的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在上述结构图中,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者的内心需要,属内因。外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激励、监督等作用,属外因。外部动力再强大,如不能融汇于内部动力之中,不被学习主体所吸收,是起不到强大作用的。反之,没有外在的激励、监督与导向,仅靠内部动力的推动,不仅内驱力有限,而且学习活动也是盲目的,同样很难达到目标。据此,外部动力就必须通过内部动力而起作用。
  两类动力指向一致,协调统一,共同作用于学习者,使学习者产生化学学习动机,通过化学学习动机而引发化学学习行为,最终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在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后反过来激发学习动机,循环往复地驱动化学学习行为,从而产生更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2 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及问卷设计
  笔者根据化学学习动力系统涉及的相关要素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上海体院竞校初三、高一、高二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调查的学生涉及了竞校所有开设化学课的年级和班级。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化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愿望、意志、情绪等方面,共涉及两大动力系统,18个子要素。目的是通过调查探查学生的化学学习心理机制,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发展特点,以期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并且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策略。   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竞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部动力是整体较弱和有偏差的。从学习动机来看,54.6%的学生学习化学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从学习兴趣看,67.6%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其中因为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太繁琐的比例为38.4%,自己理科基础差,也不够努力的比例为37%,原因为高考不考化学的比例为24.6%。可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亟待激发。
  从自身学习需要看,学习化学投入的时间占一周学习时间较少比例的学生有59.3%,所占比例极小的学生有38.9%,可见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去学习化学。从情感因素方面看,学习化学很努力的只占2.8%,而不够努力和不努力的分别为49.1%和20.3%,占很大比例。只有25.9%的学生愿意参加化学课外活动,54.6% 的学生感觉无所谓,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外活动没有参与倾向。只有24.1% 的学生会主动跟老师交流化学学习情况,而75%的学生则不会与老师交流,这与课时少、高考不考化学等因素都有关系。从意志因素方面看,感到化学学习有压力时,迎接挑战的学生占18.5%,保持现状的学生占61.1%,焦虑不安的学生占20.4%。化学学习遇到困难时,自己解决的学生占9.3%,先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的占29.6%,置之不理的学生占38%。可见在感到化学学习有压力或化学学习有困难时,只有较少的学生意志力较强,能靠自身力量努力解决,不去理会困难的学生超过了三分之一。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竞校学生化学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习需要不强烈,学习动机不强大,学习兴趣不浓厚,整体而言,化学学习动力不足。因此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培养其化学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根据内部动力系统几个主要素调查的排列顺序和所占百分比来看,学生的内心需要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动机是核心,个人的意志品质、性格和学习行为等受制于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强烈,学习动机的境界也就高。
  在外部动力方面,对学生现在化学学习态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的自主决断,所占比例为64.8%,其次是老师,占24.1%。受父母和亲友的影响则很小。自主决断表面上是受自我影响,实质是受家庭、学校、亲朋、社会影响的集中表现。学生化学考试失败时,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老师帮忙一起分析原因的比例分别为18.5%和63.9%。可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转变学生观念,加强师生沟通,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或父母不提醒,有时会主动学习化学的比例为52.8%,不会主动学习化学的比例为47.2%,可见有必要发挥学校或家庭对学生的督促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
  3 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培养策略
  学习动力的作用非常重要,学习动力强大、正确,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学习需要强烈,意志坚韧,兴趣浓厚,动机正确,指向明确,学习行为持久;学习动力不足,其学习表现就是学习需要低,意志薄弱,兴趣淡化,指向模糊,学习活动断断续续,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培养竞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策略。
  3.1 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出发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这是现代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这里面既含有对人的价值的承认,更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把学生摆放在一个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并力图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它常以一种“欠缺感”体验着。人有了不足之感和求足之心时,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就会产生某种需要,力图实现心理平衡。因此,需要是激发个体心理活动与行动的原始动力[3]。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动力表现;只要对事物产生需要,人就有可能对其发生兴趣;而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中,会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人的情感意志表现在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自觉地去确定目的、制定计划、组织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学生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培养时,首先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有很多,包括:求知需要、成功需要、依恋需要、交往需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功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青少年天生喜欢成功的观点。成功可以使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得以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成功中认识发现自己,增加自我成效感。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的成功吧,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吧——这是教育的首要的金科玉律[4]。成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源泉,它能创造学习经历和学习效率上的奇迹。通过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获取知识。
  3.2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获得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等。竞校学生从事的是不同的训练项目,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做到激发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内部动力系统的目的,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形成知识的不断积累,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首先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素质和自我要求等要素,对学生进行分组。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
  接下来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别制定课堂教学的基层目标、中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基层目标是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中、高层目标分别面向中等生和优等生,立足激发他们的潜能。   最后,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基础练习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并激励差生完成基本的练习达标,个别优等生可布置些课外探究活动或一些较难的题目等。对不同层次的作业,需用不同方法加以批改。此外还要动态地布置作业,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
  通过以上环节的进行,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实现每个学生各有所得的目的。
  3.3 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智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竞校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56.5%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化学教学形式是以实验为主;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喜欢化学实验,希望老师多展示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有机会能亲自操作一些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好好利用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创造条件,把教材中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让学生参与的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实验教学的乐趣。
  3.4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是一种由学生自愿参加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技活动。它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可以依托化学课外活动的园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报、网络等途径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认真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3.5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高尚师德感染学生
  要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要真正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动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着情感因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5]”这种情感的满足,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培养化学学习的动力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竞校学生大多数活泼开朗,他们渴望与教师的交往。这种交往需要在学习上表现为: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努力学习;因获得教师的赞扬而认真学习;或因受到教师的批评而影响学习,等等。所以教师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交往能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推动其努力学习,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反之,即使教师知识再渊博,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竞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以自己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动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为前提,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思路开阔,得心应手,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喜爱。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总结教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其次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产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缩短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化学教学才可以有教学效果之谈。
  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研究就是学生心理机制研究的体现。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机制来改革我们的教学,这种做法将会取得成功。将化学学习动力系统的培养策略应用于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能进行自我情感调控,最终以顽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及其各要素的作用与联系,明确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来源及其不足时的表现,进而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渠道,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金明,刘尊旭,吴松.高校社团企业化运作模式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53~55.
  [2]刘知新主编.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4] B. A.苏霍姆林斯基著.潘辛译.让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J].外国教育资料,1990,(18):51~59.
  [5]李高.以情动情 以心换心——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J].交通职业教育,2005,(1).
其他文献
美国Navigantresearch咨询机构最近的微电网发展跟踪报告数据显示.由于恶劣天气及其他原凶引起的大范同停电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开始热衷于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微电网项
资料与方法    我科于2005~2007年共收治脑干出血患者24例,均行头部CT,确诊为脑干出血。其中出血量小于25ml的患者14例,经治疗及康复护理,全部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好转出院。出血量大于5ml的患者10例, 在48小时死亡的8例,较好恢复出院的2例。     护理体会    病人入院后,立即将病人安置在安静整洁的单人间病房,备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根据医嘱,及时为病人吸氧、吸
论述了化学教学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讲解课本中现有的"眼前的知识",而且要介绍隐藏在历史中的"背后的故事"。提出了以历史视角进行化学教学的具体做法。
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规划将提出“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重点围绕十大工程展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了贯彻落实周伯华局长近期关于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组织领导传销罪”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打击传销规
介绍SIMADYND硬件测试装置的硬、软件概况和检测原理以及测试软件和测试步骤,以PM6、EP31和OPTODYN4模块为例详细介绍其检测过程。SIMADYND硬件故障检测装置操作方便,界面友好,
2004年1月~2005年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65例,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观察。
提出了协同物流商务(CLC)的概念,分析了协同物流商务系统(CLCS)的商业模型,对CLCS的体系结构及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
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方式。如何结合民主党派工作的实际,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自觉性,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是摆在
美国能源部将投入700万美元资助加州、新泽西、纽约州及宾西法尼亚州的制造商们研发新的低成本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使其成本在未来几年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