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根犹在,春至绿又归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宫推出手机平台,古老的宫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龙门石窟打造“互联网+”,历史的沧桑穿过手机屏幕走到游客的面前;诗歌热潮的到来,让奔波在路上的行人开始放慢脚步打量自己身边的诗意……
  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新媒体大潮的推动下向我们走来。确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我们触碰文化的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就阅读而言,电子阅读凭借新媒体的到来冲击着传统阅读。在公交车、地铁上,“低头族”随处可见,微博、微信等带来的碎片化阅读成了他们的不二之选。新的阅读方式让古文典籍沉入历史海底,甚至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纸质书碾碎在时光的大道里。毫无疑问,电子设备的出现让阅读变得容易了,嬉笑怒骂集于方寸之间。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娱乐性更多地占据读者的眼球,深度探讨与持续关注变得越来越少,浮躁不断升温……
  有人悲观地说,新媒体的发展是对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挤压。但事实上,随着新媒体的继续发展,华而不实的“标题党”开始受到人们的指责。假新闻、空话、套话开始被人们唾弃,人们开始有选择地将一些“糟粕”从自己的视线中剔除。叶子落了,根还在。新媒体大潮是趋势,有些东西总会被淘汰。但留下的经典,则会借助新的载体长盛不衰。
  其实,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朝着新媒体领域逐渐渗透。新媒体作为时代的宠儿也不忘历史,一边大步向前,一边回过头向传统文化不断“取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逐渐模糊。不得不说,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在文化领域,依旧是“内容为王”的时代。
  新媒体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同时,被淘汰的事物逐渐像枯叶飘零一样。但无论如何,只要民族的底蕴还在,传统文化的根就始终不移。最新的媒介是最新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的春风,让传统文化之种在新的环境里,萌发新的生机。
  【名师点评】作者从时新素材入手,探讨了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全文内容详略得当,以阅读为主要视角,呈现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相互借势的现状,并最终得出尽管“传统与现代的界限逐渐模糊”,依旧是“内容为王”的结论。文章一气呵成,叙议到位,用精练的语言为这场“文艺复兴”喝彩。
其他文献
【素材点拨】让爱成为一种能力,我们就能从最黑暗的地下冒出生命的地平线,让挫折、沉沦变成喷薄而出的朝阳,生命也就能在这种“破晓”中获得绚丽夺目的升华……  【适用文题】幸福的根源/生命的“破晓”/爱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的系主任阿列·博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他打算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时期到人生终结,从而得出,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计划中,人生赢家必须具备“十项
期刊
名家传: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我除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若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我摇摇摆摆
期刊
【素材鉴读】失误无疑是一件让人懊悔的事,但是失误却有可能引发奇迹,在悄然间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所以,当我们面对失误时,不妨少点埋怨,多点观察和反思,快速找到失误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适用文题】失误变发明/反思收获成功 /理性看待失误  在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的齐纳布·格拉姆送展了自己制作的发电机。在布展中,格拉姆偶然接错了线,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当第一台发电机发出的电流进入第二
期刊
【素材点拨】企业只有洞察人的心理活动,以尊重消费者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方能一矢中的地抢占竞争市场。  【适用文题】客户心理/洞察市场/挖掘需求  近日,巴西圣保罗多个地铁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巨型广告牌。  广告牌上除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男子,旁边一片空白。男子除了眨眼睛,面部表情全无。但过了一分钟,男子慢慢张嘴,张大、张大、再张大,然后痛快地呼出一口气——他在打哈欠。可哈欠打完,男子
期刊
“私奔”这个词,在我印象中总与落魄书生、富家小姐联系在一起。但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我在一张柔软陌生的床上辗转难眠时,这个词突然从脑海里跳了出来。  “喂,你说我们这样算不算是私奔?”我推了推身边的他,问道。他流畅的鼾声被打断,嘴里嘟囔着什么,继续睡去。  我抓住他的手臂摇了摇,他却不耐烦地转过身去。  黑暗中,我陷入无助的孤独,头越发疼痛,似乎有一颗种子正在萌芽,枝节不断生长蔓延,要将我的脑袋四分五
期刊
春光明媚的三月,校园里的树正绿得鲜嫩欲滴,各种争奇斗艳的花正开得恣意,浓烈。  一阵微风拂过,不经意间一低头,我的心不禁猛地一颤:地上竟躺着几片绿色的叶子。我弯腰拾起一片绿叶,仔细端详起来:它生得健康,脉络分明,与枝头那些苍翠的叶子并没有什么差异。  我开始为它过早凋零而惋惜:那么多绿叶都在为浓郁的夏日积蓄热情,而它却在梦想刚刚绽开时,便匆匆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枝头,它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和不甘呢?  原
期刊
当我们用一个好素材写议论性文章时,我们总会觉得文章显得太单薄,但如果运用“异质对比”,即对手中掌握的这个素材进行相对或相反的思维发散,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并将这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便能将作文写得厚重许多。  对比不同特质的素材,不仅能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也能抓住对比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突出一方面的性质。这种写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有利于突出主旨。下面我以人物素材
期刊
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让我们不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再注意脚下的危险……如果将这种状态以视觉化呈现出来,会是怎样的效果?美国摄影师Eric Pickersgil拍了一组照片,在后期修饰掉照片中的手机后,照片中的人仿佛丢掉了灵魂,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都笃定我们一直深爱的、关注的是爱人和亲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令我们着迷的主角往往是那个“小妖精”——手机。  【启迪】手机原本可以用来帮助我们
期刊
秋意渐浓,我又背上离家的行囊。  妈妈送别时的叮咛,成了我整个碌碌无为的暑假最后的祭奠。  我用一句太多太多人说过的“时光总是太漫漫”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岁月总是不留痕迹地溜走,这时,我已经过完十七岁的生日。  常常不知道,十七岁前的自己是不是该被称为叛逆少女。总之,那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只会听从父母教诲的孩子,而是一个可以因一些小问题而和父母产生激烈争论的孩子。  小时候,爸爸总爱装作一副
期刊
2016年1月7日,凤凰卫视以发布两本新书的方式庆祝建台20周年。1月8日,网络知名影评人木卫二则向传统媒体进军,出版了他第二本纸质书籍……随之,电影、电视、新兴网络媒体开始将其优质内容向人类最传统的文字纸书载体转换。在新媒体时代下,那些看似消亡的事物突然焕发生机,那些看似打不破的边界开始有所松动。文艺通过网络的实时更新和推送,悄然复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