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治理的股东中心主义价值观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上市公司治理的股东中心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坚持资本市场的人民性,增强公司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要夯实股东大会的权力机构地位,确保公司最终控制权掌握在股东之手.要警惕董事会中心主义或管理层中心主义等内部控制人理论的诱惑.股东大会可授予董事会或管理层更多经营决策权,但立法者不宜越俎代庖,强制推行董事会中心主义或管理层中心主义规则.数字化为股东中心主义勃兴提供了历史机遇.要推行股东大会普惠化改革.要完善股东大会决议效力瑕疵之诉的裁判规则,降低原告股东门槛,导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原告滥诉筛查机制,取消费用担保规则.《公司法》要导入上市公司强制分红制度和强制审计制度.美国股东中心主义的兴衰史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东中心主义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落实股东中心主义需要协同共治.
其他文献
知识比起单纯的真信念来说,是否更具有价值,这一问题目前已经进入知识论的“中心舞台”.柏拉图对知识价值在于“稳定性”的解释,用当今知识论的话语来说可被视为是取决于“可靠性”.“可靠性”解释遇到的一个致命挑战,来自“湮没问题”.索萨有关知识为何比单纯的真信念更有价值的论证,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知识的规范性之上的.既然知识(知道)是信念(相信)的规范,这就蕴含着知识比单纯的真信念更具价值.此外,索萨还强调认识的目的决定其价值,认为一个信念同时实现真和知识这两个目标,就比只实现第一个目标要更好.不过,索萨的这一解释
“象”主题渊源深厚,一直倍受哲学与文论研究者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书论中“象”的研究成果丰硕,动物作为“象”的一部分已有一定研究,但基于书论中不同动物意象的统计、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意义阐释的专门研究非常缺乏.古代书论中用以描写书法笔画、笔势、结构、章法、风格等的动物意象种类不多,但总频次高,其中飞禽类数量颇多,且半数以上动物呈现以龙、凤为原型的属性特征.古代书论中动物种类及其出现数量多寡与人的体验有关,人能直观感受或在生活中较常见的动物出现多,反之则少;具有积极文化内涵的动物多,反之则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史记》《汉书》以“翰海”形容西北与北边草原荒漠地貌.《后汉书》及以后的历史文献多称“瀚海”.对于所谓“翰海”“瀚海”,或以“北海”为解说.元代学者刘郁以为“古金山”.多有学者以为即“杭爱山”,“\'杭爱\'实\'瀚海\'之对音”.岑仲勉赞同这一判断.柴剑虹又有依据古突厥语的论证.然而六朝唐宋以来诗文多见“瀚海”之“海”与“山”对仗,且多“瀚海波”文辞,似并非指“山”,应是“沙碛四际无涯”地貌的真切形容.亦有说“瀚海,一名旱海”者.辨正“瀚海”名实,对于丝绸之路史的认识,是有积极意义的.汤
当日常问学间道出的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引申为一个必然判断的独立命题之后,就成为知识学而非经学抑或文学维度极其值得追问的知识事态.事态真相追问结果表明,这一具指命题的合法性与真值率不过在于,《诗》发生史与中华文明“语言建基”“社会建基”和“道德建基”巅峰时域高度叠合,由此形成对个体和社会都有超强能量的历史语境制约.《诗》的外在“文本”与内在“本文”之所以凝结为当时凸显知识的杠杆以及延时经久的民族经典,是因为它既是这些建基的历史成果,又是建基得以延展持续的现实动能.但随着语境变迁,新的制约迫使命题真值率呈
《后汉书》中的豪杰主要指两汉之际和汉末的起兵者,而灵帝和何进所召的豪杰,是在职官吏,其主要特征是拥有私人武装.从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开始,豪杰开始进京,何进召诸豪杰进京是灵帝召豪杰进京的延续,灵帝和何进都试图依靠、利用私人武装.董卓是作为豪杰被何进召进京的,当时何进是可以控制董卓的.董卓只是等待“京师将乱”的众人中的其中一人而已,何进不死,他不敢公然叛乱.何进被杀,进京的豪杰发生了暴动.豪杰暴动为董卓横恣京城创造了必要条件,假若豪杰不暴动,董卓则没有机会为乱京师.董卓进京是关系东汉政权走向的重大事件.
卫星导航从未处于法治建设的真空地带,但其国际法治环境现状并不完善,需要构建以国家主权原则、所有权和成本分担、民事责任等制度为基本要素的国际规则体系.以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为主的卫星导航用户国要求制定国际公约,明文确立卫星导航服务的长期可用性以及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美国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供应国反对给自己增加任何法定的国际义务,主张通过对现行国际法律和国内立法的解释来处理潜在争端;欧洲国家则提出通过设计闭环的合同链条固定各方主体的权责体系,以作为国际条约的过渡性方案.在各方激烈的政治博弈之下,卫星导航国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临碎片化困境,忽视纠纷化解机制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体系性、地方性,各自为政,缺乏配合,重复设立,职能交叉,供求错位,当事人无所适从.其成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使得部分纠纷解决机制面临合法性危机,陷入权力和资源贫困化处境,引发无序竞争,而以司法为中心、由法院主导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司法推动模式,与以立法为中心、强调立法保障的立法推动模式又应对乏力.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指导模式,遵循整合(以解纷功能为基础的组
民事申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当事人提供的一种法定权利救济途径,也是审判机关诉讼活动的一种社会监督方式;民事检察监督作为审判机关诉讼活动重要的法定外部监督方式,是民事诉讼当事人救济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司法救济途径,二者在立法上具有目标的统一性、程序的关联性、功能的互补性和法律后果的独立性,民事申诉在理念、监督模式、处理案件的方式等方面也对民事检察监督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民事申诉程序与民事检察监督程序在立场、适应实践要求、权能配置的对应性等方面也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在二者的价值功能、权能配置和程
市场和政府关系既是经济学探讨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全面回顾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逻辑,凝聚界定政府具体职能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的理论共识.系统梳理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历程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于把握“有为政府以有效市场为前提、有效市场以有为政府为基础”的辩证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制度保障,掌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点领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走出一条
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着重要的金融创新价值.股权众筹在我国虽然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但还未获得法律上的合法身份.行政监管部门对于股权众筹监管立场已由宽松转变为严格.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正常的股权众筹行为不仅涉嫌非法公开发行证券,还面临着构成擅自发行股票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风险.股权众筹还存在着异化的可能,并产生相应的刑事风险.在前置法未给予股权众筹发行豁免之前,刑事司法应当以刑法的谦抑性和消极责任主义为理念指引,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指导,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