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不断对外进行扩大开放,让其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十分激烈,如何进行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打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和探索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高地;国际化;探索实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使得我国外贸、合资企业以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同时国内众多企业也逐渐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想要开拓国际市场并且赢得国际,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作為支撑。所以培养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意识以及国际能力的人才就变得越来与重要。
一、国际化人才的概念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胸襟,并拥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和能够达到国际化水准的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也能够善于主动争取和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这类人才具备7种素质,他们拥有的国际化视野十分宽广同时创新意识也是十分强烈,能够熟悉的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国际化知识以及国际惯例,其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较强,也具备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较强的运用和处理,而且还必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不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同时成为一名国际人。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国际人才的支持
争取人才市场并吸引高级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国外的工作条件十分优越、科研条件好并且工作薪资高,使得我国每年都很多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和充分掌握了高科技以及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经过各种途径出国,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出国留学后,也都直接留在国外,更加重了国内人才流失现象。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前后30多年里,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05.8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虽然在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归国人才在不断增多,但还不能够满足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开展和进行。而缺乏国际人才的支持,让高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进而影响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开展进程,从而不能达到其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二)缺乏科研经费
目前,我国课题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经费数量,但是其结构却不合理,更多经费只能够进行基础研究设备的购买上,分摊到科研主体的科研人员手上的经费却比较少。想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进行一些国际性课题的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国外高端人才的加入,进而共同组成课题研究组,亦或者是派遣相关科研人员远赴海外进行交流,但是因为现有的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这些基本研究待遇得不到保证,不利于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三)受高校行政化管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高校采取的管理方式都是高度集权的,也就是政府扮演着办学、出资以及管理的角色,同时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料也是由政府所掌管,其资源分配也是根据其行政化管理模式所进行的,而且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即学校是政府的附属。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深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因而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所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就是灵活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相应管理方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也就是当前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具备高深专门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其他更多的能力,比如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获取信息和运用的能力等。对人才的培养在大学中是通过教学体现的,所以高职人才培养的高低就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度,而教育质量的高低是由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体现的,因此想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家化,就需要在建设面向国际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构建出与国际接轨并且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并进行课程内容的适时更新,将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恰当的引进到教材中,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中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文化知识进行补充和融入,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科技信息,进而提升高职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二)加强多边合作
面对现有国际化人才缺少海外培训,进而失去国际创新条件,因此,高校教育机构应该积极的、多方面的进行国际合作,通过进行各种不同的国际科技项目合作,让大学生直接接触国际前沿科技与信息,进而将其充分掌握,也能将自身所学专业应用到国际前沿课题中,以此通过对国际化问题的实践演练获得技术学习和掌握,而且还能多多组织、协调各学科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调整与重组,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进行跨行业的、能够适应于国际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此外,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能将其教育向世界进行开放,进而开辟出让学生进入到国外跨国公司企业中实习考察的路径,为高职院校人才提供向国际化人才方向迈进的机会和发展条件,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国际化人才所需要熟悉的跨国文化,在国际化的氛围中进一步的掌握外语、国际财政金融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参与到大学人才培养、教学和管理中来,同时加大国外成熟教育人才的吸引力度,还可以聘请海外的优秀师资力量承担起学校的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这样有了优秀的人才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大学人才具有实际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十分的广,因此十分注重对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而且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能够使得我国在人才国际竞争方面争取主动,进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辉.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 国家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09,04:32-37.
[2]仇鸿伟.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探索与实践[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6:124-129.
[3]王辉.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
[4]仲伟合.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01:98-101.
[5]韩洁芳、王宝峰,张春璐.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践行与展望
[J]. 中国冶金教育,2012,03:7-9.
作者简介:
王凌(1980~),女,汉,北京,讲师,本科,英语教育,英语文学。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高地;国际化;探索实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使得我国外贸、合资企业以及国内企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强,同时国内众多企业也逐渐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想要开拓国际市场并且赢得国际,就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作為支撑。所以培养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意识以及国际能力的人才就变得越来与重要。
一、国际化人才的概念
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胸襟,并拥有国际一流知识结构和能够达到国际化水准的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也能够善于主动争取和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这类人才具备7种素质,他们拥有的国际化视野十分宽广同时创新意识也是十分强烈,能够熟悉的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国际化知识以及国际惯例,其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较强,也具备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较强的运用和处理,而且还必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不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同时成为一名国际人。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国际人才的支持
争取人才市场并吸引高级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国外的工作条件十分优越、科研条件好并且工作薪资高,使得我国每年都很多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和充分掌握了高科技以及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经过各种途径出国,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出国留学后,也都直接留在国外,更加重了国内人才流失现象。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前后30多年里,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05.8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虽然在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归国人才在不断增多,但还不能够满足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开展和进行。而缺乏国际人才的支持,让高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进而影响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开展进程,从而不能达到其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二)缺乏科研经费
目前,我国课题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经费数量,但是其结构却不合理,更多经费只能够进行基础研究设备的购买上,分摊到科研主体的科研人员手上的经费却比较少。想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进行一些国际性课题的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国外高端人才的加入,进而共同组成课题研究组,亦或者是派遣相关科研人员远赴海外进行交流,但是因为现有的科研经费不足,导致这些基本研究待遇得不到保证,不利于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三)受高校行政化管理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高校采取的管理方式都是高度集权的,也就是政府扮演着办学、出资以及管理的角色,同时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料也是由政府所掌管,其资源分配也是根据其行政化管理模式所进行的,而且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即学校是政府的附属。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深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因而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所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就是灵活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相应管理方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
首先应该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也就是当前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具备高深专门的知识,还应该具备其他更多的能力,比如拥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获取信息和运用的能力等。对人才的培养在大学中是通过教学体现的,所以高职人才培养的高低就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度,而教育质量的高低是由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体现的,因此想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国家化,就需要在建设面向国际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构建出与国际接轨并且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并进行课程内容的适时更新,将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恰当的引进到教材中,同时也在教学内容中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文化知识进行补充和融入,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科技信息,进而提升高职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二)加强多边合作
面对现有国际化人才缺少海外培训,进而失去国际创新条件,因此,高校教育机构应该积极的、多方面的进行国际合作,通过进行各种不同的国际科技项目合作,让大学生直接接触国际前沿科技与信息,进而将其充分掌握,也能将自身所学专业应用到国际前沿课题中,以此通过对国际化问题的实践演练获得技术学习和掌握,而且还能多多组织、协调各学科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进行专业和课程的调整与重组,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进行跨行业的、能够适应于国际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此外,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能将其教育向世界进行开放,进而开辟出让学生进入到国外跨国公司企业中实习考察的路径,为高职院校人才提供向国际化人才方向迈进的机会和发展条件,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国际化人才所需要熟悉的跨国文化,在国际化的氛围中进一步的掌握外语、国际财政金融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参与到大学人才培养、教学和管理中来,同时加大国外成熟教育人才的吸引力度,还可以聘请海外的优秀师资力量承担起学校的国际化课程的教学,这样有了优秀的人才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大学人才具有实际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十分的广,因此十分注重对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而且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能够使得我国在人才国际竞争方面争取主动,进而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辉.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 国家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09,04:32-37.
[2]仇鸿伟.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培养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探索与实践[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06:124-129.
[3]王辉. 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
[4]仲伟合.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为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01:98-101.
[5]韩洁芳、王宝峰,张春璐. 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践行与展望
[J]. 中国冶金教育,2012,03:7-9.
作者简介:
王凌(1980~),女,汉,北京,讲师,本科,英语教育,英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