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堂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获得了学科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提高了物理素养,进而实现课程目标。
由于课堂和文本(教科书)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因此不应局限于物理课堂,需要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拓展课堂学习,利用课外时间,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调动起来,去进行实验、参观、调查、访问、实验、查阅、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这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对培养物理情感提高物理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拓展学习内容:探究性小实验、小制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学的许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让学生经历物理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不仅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并且在实验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了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堂上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涉及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充分的探究。所以需要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这样做的好处是:(1)课后小实验、小制作是对课堂上探究活动的拓展和补充,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并不能充分展开活动,所以将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放在课后,这样课堂上才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不至于仓促行事、草草收场。(2)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大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或探究生活的物品,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对物理的亲近感,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后有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拓展学习方式:参观调查社会生活
物理知识的生命力,当它只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时是黯淡和苍白的,只有当将物理知识融入社会生活的大熔炉中,才能使物理知识焕发迷人的光彩。学生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里,生活中隐藏着物理问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必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陌生感最终导致学生与物理越走越远。因此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关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深刻理解,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整天与自己相伴的生活环境连成一体,让学生把物理知识融入社会中,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参观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工厂、机构,调查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物理的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不再感到高深莫测,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在调查相关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增强学好物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拓展学习对象:关心使用科技产品和器件
科技新产品因其设计更科学、功能更完备、使用更便捷而深受人们喜爱和关注,再加上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探究了解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新奇的产品和用具,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分析研究这些产品的物理原理和用途用法,尽量利用物理知识去认识和了解,去感受这些产品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四、拓展学习途径:收集查阅资料
书本知识呈现形式单一,提供的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信息时代,学生了解外界信息可以有多种途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等,在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经历了搜索、筛选、甄别信息和归纳分析提高的过程,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电阻定律”一节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看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有关超导的知识,学生了解到超导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超导带来的奇妙的现象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学习目的: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节能环保意识
物理课堂的拓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时空和内容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科思想的拓展和飞跃。不能将学习物理的目的局限于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而应将学习目的从局限于课堂和学科本位提到更高的层次,即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影响和对生命的珍惜。在教学“核反应”时,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短缺以及核污染。这就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对生活和自然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付诸行动,去关心自然,去关注社会,去关爱生命。最后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
由于课堂和文本(教科书)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因此不应局限于物理课堂,需要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拓展课堂学习,利用课外时间,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调动起来,去进行实验、参观、调查、访问、实验、查阅、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这样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对培养物理情感提高物理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拓展学习内容:探究性小实验、小制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学的许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得出,让学生经历物理实验的设计探究过程,不仅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并且在实验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了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课堂上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涉及的知识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充分的探究。所以需要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这样做的好处是:(1)课后小实验、小制作是对课堂上探究活动的拓展和补充,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并不能充分展开活动,所以将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的探究活动放在课后,这样课堂上才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活动,不至于仓促行事、草草收场。(2)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大多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或探究生活的物品,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对物理的亲近感,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后有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拓展学习方式:参观调查社会生活
物理知识的生命力,当它只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时是黯淡和苍白的,只有当将物理知识融入社会生活的大熔炉中,才能使物理知识焕发迷人的光彩。学生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里,生活中隐藏着物理问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必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陌生感最终导致学生与物理越走越远。因此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关注,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深刻理解,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整天与自己相伴的生活环境连成一体,让学生把物理知识融入社会中,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参观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工厂、机构,调查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物理的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不再感到高深莫测,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在调查相关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增强学好物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拓展学习对象:关心使用科技产品和器件
科技新产品因其设计更科学、功能更完备、使用更便捷而深受人们喜爱和关注,再加上其中蕴涵的科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探究了解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新奇的产品和用具,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分析研究这些产品的物理原理和用途用法,尽量利用物理知识去认识和了解,去感受这些产品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四、拓展学习途径:收集查阅资料
书本知识呈现形式单一,提供的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获取书本之外的知识。信息时代,学生了解外界信息可以有多种途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等,在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中经历了搜索、筛选、甄别信息和归纳分析提高的过程,掌握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电阻定律”一节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看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有关超导的知识,学生了解到超导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超导带来的奇妙的现象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学习目的: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节能环保意识
物理课堂的拓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时空和内容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科思想的拓展和飞跃。不能将学习物理的目的局限于掌握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而应将学习目的从局限于课堂和学科本位提到更高的层次,即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影响和对生命的珍惜。在教学“核反应”时,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短缺以及核污染。这就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改变对生活和自然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付诸行动,去关心自然,去关注社会,去关爱生命。最后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