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唉,公开课上过之后,还得再补上一课。”我很纳闷,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一堂公开课,为什么让我们许多教师不喜欢?怎么样的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深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常常在平行班中进行不断尝试,觉得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很有意义。我执教了好多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学生、地点不同,课堂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纵观一次次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注重积累,体会语言魅力
  【教法1】
  直接揭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那篇绿绿的爬山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文题。读了文题,你猜猜看,课文会写什么呢。
  生:会写绿绿的爬山虎。
  师:课文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文来读一读。
  【教法2】
  (1)看图引互文。
  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着这组画面,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引出课题:《爬山虎的脚》。因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有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而第七组课文编排了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看着这一墙的爬山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顺势复习词句)
  师(引):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生(接):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师(引):叶尖一顺儿——
  生(接):朝下。
  师(引):在墙上铺得——
  生(接):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引):一阵风拂过——
  生(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揭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中也有爬山虎。(出示文题)一起来读读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猜猜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什么。(学生有的回答会写爬山虎,有的回答写人)那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在实施教法一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还没进入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导入课题简洁、干脆,直奔课题,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激发起来。当实施教法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明显要浓厚一些。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了解得比较少,在看图片的时候不时听到惊叹声,显然他们沉入爬山虎的美丽画面中,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适当提问:“看着这一墙的爬山虎,你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其实,我就是想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爬山虎的脚》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墙的爬山虎,帮助学生复习积累有关描写爬山虎叶子的段落,师生合作完成重点段的回忆;然后通过两个课题的比较,猜测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会写什么。那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呢?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学生阅读的欲望明显比教法一来得强烈些。
  二、词语分类,扎实而又高效
  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
  【教法1】
  出示词语:
  客厅 翻到 融洽 燥热 模糊 黄昏
  推荐 删掉 蕴含 摇曳 楷模 眼帘
  (1)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及时纠正读音。
  (2)同桌互相读词语,并指出同桌读错的字词。
  (3)指导书写。
  师:看看词语中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很容易写错,拿起笔在生字抄写本上写一写。
  (4)评议个别学生写的字。
  【教法2】
  1.出示第一组词语:
  客厅 翻到 融洽 燥热 模糊 黄昏
  公斤 广播 恰好 洗澡 湖水 白纸
  (1)开火车读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形近字、形声字比较。注意出示时,学生易写错的部件用红色显示,以起警示作用)
  (2)齐读这一组词语。
  2.出示第二组词语(近义词):
  推荐 删掉 蕴含 摇曳 楷模 眼帘
  推举 去掉 包含 摇晃 模范 眼皮
  (1)开火车读词语。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意思相近)
  师:有时候,近义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两组新词中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两组词语中红色的生字。(荐、翻、洽、帘、燥、删、糊、昏、厅)注意“糊”单个读的时候,读第二声,“模糊”应读轻声。
  师:再来看看红色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你觉得哪个字很容易写错?
  师:拿起笔在课文的生字区写一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
  评议学生写的字。
  教法一,集中出示新词,通过个别读、同桌相互读词语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然后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在课堂中腾出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生字抄写本上写字,提高了写字的准确性。
  但是,在课后指导学生课堂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很难理解,而且对一些形近字的组词错误百出。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当第二次教学的时候,我有意识地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展开教学。这样,我发现学生进行作业的时候,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因此,在以后的执教中,我很自然地选择了教法二,进行词语分组教学,每组词语都有一个侧重点。第一组词,通过形声字、形近字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词的识记。第二组词,通过近义词的辨析,本来很难理解的词义,如“摇曳”“蕴含”等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这过程中,同时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利用近义词帮助理解词义,利用形近字、形声字帮助记忆生字、新词。因此,第二种方法的教学更为有效。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经常性地开展这样的教学,那么学生作业出现错别字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有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词语分类教学能让课堂扎实高效。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一文时,有位教师把词语分成了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类,让学生明白了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再如,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燃烧”“挣扎”等这一类词语进行教学。因为这些词语很有特色,不仅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而且意思相近。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有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这样,学生就会印象深刻,作业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三、文本研读,抓重点悟写法
  进入文本研读这一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叶老先生给 “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读后,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这一句话:“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我抓住了这句话进行了教学。两种教法,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
  【教法1】
  师:想一想,“春风拂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
  生2:很舒服。
  师:是呀,春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是多么惬意,多么舒服。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到文中1-5自然段中找一找。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之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教法2】
  师:想一想,“春风拂面”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很温暖。
  生2:很舒服。
  师:是呀,春风拂过我们的脸颊,是多么惬意,多么舒服。这句话把作者对叶老的感受比作了“春风拂面”,非常舒服、愉快、温暖。作者对叶老的感受来自哪里?
  生:来自叶老对肖复兴作文的批改中。
  师:叶老先生究竟是怎样批改作文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
  (约莫过了四五分钟,很多学生举起手来)
  生1:“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生2:“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生3: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教法一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难,即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很难从文本中去体会出作者为什么会有像“春风拂面”的感觉。学生思考了很久,只找到了一处,就是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那一处:“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从叶老这认真细致的修改中,我们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可这远远还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教法二,教师的提问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文本,也轻而易举地能找到叶老为肖复兴批改作文的相关语句。这样,学生明白了作者这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来自叶老先生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中。也就是说从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中,从题目、句子的修改中,从一则简短的评语中学生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在学习这些语段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写好作文需要用字准确、用词确切,句子干净、规范;从叶老的这些批改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叶老对写作的认真态度,凸现了本课教学的着重点。
  记得沈大安老师在绍兴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专题研训活动中曾讲起阅读教学的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知道一个故事,第二种水平是明白一个道理,第三种水平是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积累语言,形成能力,陶冶情操,从读学写,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四大任务。
  对于第一课时教学而言,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仍然不容忽视。在课堂中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词句的积累,从文本中体会情感,学习语言,懂得更多的知识与道理,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教学任务。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默读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应根据默读的特点,合理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智慧,因“生”制宜,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强化优点,改进不足,这样让学生领会默读的真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默读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默读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主体在于教师,立足点在于教学目标的预设,以此为基础,合理的课堂实施是保证。从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过程,同时,也显现出了教师在革新观念过程中的理性思考和个体创新。本文就试图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层面,借助教学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应该秉持的态度。    一、批判“千课一律”——“去年今日此门中”    例1:教
随文识字教学是有别于传统识字教学的一种识字教学法,是指将文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教师由文入手,进行引导,带领学生根据语境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方法。随文识字重在为学生搭建感悟平台,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低年级随文识字字感培养的策略。  一、教育无痕,自然引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低年段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更要做到教育无痕,自然而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复习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把经常复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当下,许多农村学生反而对复习课产生畏惧情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授课教师没有抓住复习课的特点进行教学,热衷于“大炼钢铁”,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讲评课,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适得其反。  效果良好的复习课就像一块经过雕琢的美玉,除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帮助学生提炼、掌握知识,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存在无趣低效,甚至无效等现象。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就汪媛老师的教学课例《猴子种果树》进行辩论,主题是“让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起来”。正反双方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不仅使教师的培训变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识字写字 有效有趣 辩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
审美是人类观照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人们根据自身要求对社会客观存在作出的能动反应。写作是人类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呈现的一种能动性活动。两者都是以意向与情感为核心对客观世界作出主观反应的生命活动,因此,两者存在质的统一。当不同的审美取向投射于写作活动时,作文的内容情感、言语构造也会呈现不同的审美形态。本文试图以审美的视角来观照习作教学,探寻习作教学的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在小学低、中段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识字方法、识字途径、识字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试图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使识字总量稳步上升。  一、拓展识字方法的研究  在识字教学中,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可以大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学古诗词,要根据它节奏感强、情感深厚、形象生动和意蕴丰富等特点,让学生打节奏、想象、表演、吟唱等,读出它的韵味、画面和情感等,使学生感受到诗词文化的美,并把它传承下去。  [关键词]古诗词 文化 实践 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6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古诗词
不知从何时起,小学作文被人们冠以“假大空”的“美名”,有不少人宣称“人生第一次撒谎从写作文开始”。“假大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提升他们的习作素养?  一、久治不愈的三大顽疾  (一)假——难以忽略的道德判定  前段时间,上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答“我不会让梨”。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不少人批判老师思路
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写完以后自己读一读,不满意的地方认真改一改。  评价过程  一、展示例文:《丢手帕真有趣》  今天上午,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老师教我们玩丢手帕的游戏。  老师先让同学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再让体育委员李刚出来丢手帕。我以前从未玩过这种游戏,同学们也很好奇。李刚绕着圆圈跑了几圈,不知什么时候把手帕丢到了我的背后,我还一点儿也不知道,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