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后李克强总理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大政方针,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应该契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因学生生活环境、家庭文化氛围以及学校教学设施等与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科学课被视为豆芽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教学多数采用的是语文数学的一些陈旧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学生读课本,老师讲科学概念,学生背慨念,忽视学生活动的参与、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得科学课堂没有内涵、没有灵魂、没有体现科学的本质。
应该如何去克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面向学生,紧紧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改革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科学活动为“骨”,为学生创设科学学习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学科的活动,还是学校的活动,其目的并不单纯的为了一些肤浅的原因而活动,而是让学生在劳动或者是活动中感触、体验、思考、推理。进而发现规律,总结出真理,明白人生的哲理。在活动中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了磨练,知识得到了实践和巩固,智力得到了发展,思想得到了冶炼。所以,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在准备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都把学生应当参加的积极活动加以规划。”
我们可以在做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及黑板报,视频,手抄报等媒体手段有机的融入科学知识的普及。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观察,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无处不在,與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可以设立科学值日生,利用值日生报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新发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收集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展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时间和机会。
科学活动还包括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实验操作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活动为基础,把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看作是参与一个个有结构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内化,在活动中习得与发展。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都应该精心准备,实验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验用的器材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加工制作。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科学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科学概念为“肉”,揭示科学内涵
科学课程毕竟是一门来源与“自然“的课程。科学原理,科学概念是人类在长达万年的时光中发现和积累的。用核心科学概念引领具体的教学,结构一个个科学活动,注重“事实—具体概念—核心概念”推进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学习有内涵、有灵魂,体现科学的本质。让学生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科学概念。或许小学生们的探究活动还很不规范,语言还很幼稚,但是科学素养的萌芽就在其中萌发。
三、科学素养为“魂”,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战略要求使得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手段。科学史上,人类的各项重大发现无一不是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在小学科学课中就有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在生活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活动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科学方法,形成了科学意识。当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就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观察,会思考,也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还必须有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科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掌握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的速度向前发展,知识信息犹如浩瀚的海洋,会收集整理信息的人,才会从中发现美丽的“珠贝”,不会整理信息的人眼中只有茫茫大海和沙子。
学生家庭条件,背景、来源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十分匮乏,拓宽学生搜集资料的空间和形式,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优越,家长也非常重视,甚至可以为了完成任务特地为孩子做许多事情;而有的学生连一本象样的课外书都没有,家长根本不重视甚至还会抱怨老师不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不管学生的实际困难,硬性规定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不仅资料会显得单一,贫乏,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事倍功半。
四、学习兴趣为“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标指出:“情感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的兴趣,特别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必定是科学教师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受制于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农村科学教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农村科学教学的成功之路。
应该如何去克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面向学生,紧紧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改革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科学活动为“骨”,为学生创设科学学习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学科的活动,还是学校的活动,其目的并不单纯的为了一些肤浅的原因而活动,而是让学生在劳动或者是活动中感触、体验、思考、推理。进而发现规律,总结出真理,明白人生的哲理。在活动中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得到了磨练,知识得到了实践和巩固,智力得到了发展,思想得到了冶炼。所以,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在准备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都把学生应当参加的积极活动加以规划。”
我们可以在做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及黑板报,视频,手抄报等媒体手段有机的融入科学知识的普及。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观察,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神秘,科学无处不在,與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可以设立科学值日生,利用值日生报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新发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的收集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展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时间和机会。
科学活动还包括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实验操作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活动为基础,把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看作是参与一个个有结构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内化,在活动中习得与发展。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都应该精心准备,实验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验用的器材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随手可及的材料加工制作。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科学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科学概念为“肉”,揭示科学内涵
科学课程毕竟是一门来源与“自然“的课程。科学原理,科学概念是人类在长达万年的时光中发现和积累的。用核心科学概念引领具体的教学,结构一个个科学活动,注重“事实—具体概念—核心概念”推进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学习有内涵、有灵魂,体现科学的本质。让学生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科学概念。或许小学生们的探究活动还很不规范,语言还很幼稚,但是科学素养的萌芽就在其中萌发。
三、科学素养为“魂”,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战略要求使得教育转型迫在眉睫。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手段。科学史上,人类的各项重大发现无一不是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在小学科学课中就有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在生活中,在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活动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科学方法,形成了科学意识。当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就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观察,会思考,也才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还必须有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科学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掌握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的速度向前发展,知识信息犹如浩瀚的海洋,会收集整理信息的人,才会从中发现美丽的“珠贝”,不会整理信息的人眼中只有茫茫大海和沙子。
学生家庭条件,背景、来源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十分匮乏,拓宽学生搜集资料的空间和形式,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就显得十分必要。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优越,家长也非常重视,甚至可以为了完成任务特地为孩子做许多事情;而有的学生连一本象样的课外书都没有,家长根本不重视甚至还会抱怨老师不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不管学生的实际困难,硬性规定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不仅资料会显得单一,贫乏,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事倍功半。
四、学习兴趣为“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标指出:“情感和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的兴趣,特别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必定是科学教师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受制于诸多主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农村科学教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作为新世纪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农村科学教学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