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写实,写实的诗意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pe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抒情的,需要诗意氛围的营造,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牧生活满足该条件。时至现当代,程序化的城市生活使得诗人远离田园牧歌情调,抒情性遭受威胁。依此情状,新诗写作出现分野:一是逃离现实,以雕琢精美的文字刻画想象,语言酝酿抒情。二是贴近嘈杂的生活,以质朴的文字寻找诗意,写实酝酿抒情。王彦明无疑属于第二者,诗集《即景》诗风显然。
  关键词:诗歌;王彦明;《即景》
  
  中国是诗的国度。林庚先生指出:“中国文学史事实上乃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的文学史。”诗歌是抒情的,需要诗意氛围的营造,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牧生活满足该条件。时至现当代,程序化的城市生活使得诗人远离田园牧歌情调,抒情性遭受威胁。依此情状,新诗写作出现分野:一是逃离现实,以雕琢精美的文字刻画想象,语言酝酿抒情。二是贴近嘈杂的生活,以质朴的文字寻找诗意,写实酝酿抒情。王彦明无疑属于第二者,诗集《即景》诗风显然。
  
  一
  
  王彦明擅以质朴文字写实,营造整体情境。《自恋》一诗:“对着镜子,那不是面壁,那只会让你/徒增悲伤,忧伤的氛围会爬满镜面/一只蜘蛛黑色的肚皮/贴着玻璃”,画面感紧随文字而出:诗人对着镜子直面自己的脸孔,镜中形象被投射,内心的忧伤影印而出,忧伤再次反射回镜面,成为与脸孔一样的具象,形成了形象——内心——形象的回路。诗末的蜘蛛意象,明显是枯索心态的客观对应物。整首诗营造出浓重的忧伤情境,不仅在描述镜子、玻璃上的蜘蛛,更是在描述内心,描述面对镜子的感觉。《黑夜》一诗:“迷失于黑夜/我也就成了黑夜的一部分/跟着黑夜游行跟着黑夜唱歌/跟着黑夜迷失别人/让别的人和我一样成为黑夜/直到我们把黑夜全部占领”这首诗营造了“黑夜”这一整体情境,诗人将黑夜笼罩自我的感觉平移至该诗,每一句都有“黑夜”的出现,使人读来有密不透风的笼罩感,诗歌的立意并不在“占领黑夜”,而仅是呈现出未知于黑夜、随从于黑夜的刹那感觉。《小雪》一诗的题材本身带有浓浓的诗意:“黑色的枝丫,一只鸟逃跑了/雪花簌簌坠下,像从手中/筛去的时光。”黑色的枝丫逃飞一只鸟,白色的雪花簌簌落下,画面对比十分强烈,诗人是安静的,好似正眼见时光簌簌从手中筛去,整首诗读罢,如身临其境。《在小镇》更是在整体上营造出远方小镇的氛围:“正处于初秋/十月的天气/这里忙于庆典、纪念/和埋葬。”在这整体的少有变动的小镇氛围中,“我”作为“一些人”,“来了,又走了”,打破了一些,获知了一些,最终还是要离去,“夜色之中,灯火辉煌/而我,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慢慢地回家”,诗人在画面中出现,又在画面中消失,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品味。
  如此擅于营造整体情境的诗篇在王彦明的诗歌中尚有其他,《我在读你们的诗》《月光下的剃须刀》等皆是这样的作品。实际上,这样富于诗意的整体情境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人们每日都要照镜子,在黑夜里行走也是常事,小雪也是冬日里平常的景色,诗人文字中也并无过多溢美雕琢的成分,但这些诗却营造出了浓浓的诗意。早期新诗人穆木天即注重诗歌的感觉,认为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关键所在。真正的诗歌确实需要独特情境的营造,并非简单的辞藻铺排所能做到。王彦明的诗歌就是这样注重感觉与整体情境的文字。这些感觉性的东西往往带人获得超生,在现实情境下,每首诗作除了本意之外,也获得了一定的象征指向,诗歌内蕴得到有效的增大,令人回味无穷。
  
  二
  
  《即景》中更多描写的是日常生活。诗人常常游走于写实与诗意之间,时而笔锋一转,诗歌的氛围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阴谋》一诗起初只是平淡的叙述:“今天我和小平在校园里散步/路旁的小花开了/黄黄的,小小的/在风中摇啊摇,摇啊摇/小平说多美呀/她比春天还美呢”,仅只停留在这里,此诗不过是一首很普通的写实作品,然而诗人并未搁笔:“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今晚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定要把她采回来/放进自己的花瓶/然后看着她/再开大一点儿/最后凋零”,整首诗歌的诗眼便在最后一句,读至此处,诗人所谓的“阴谋”也便“昭然若揭”,我们可以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美好事物必将消逝的清醒认识,诗人因过于明白这一规律,故在赏花之时也难有完全的快乐,整首诗因最后一句的点睛忽然升华,由一首平淡的写景之作转为慨叹人生的心灵感悟,诗意盎然。《拆迁》一诗乍一看是实写拆迁的作品,诗人也确实以此为描写对象:诗人被拆掉篱笆墙、鸡窝和猪圈,等待成为城里人。但表面的写实服务于内心的状态,实表达着诗人抨击城市化的愤慨,待到诗人的家园拆尽:“然后就请用钢筋混凝土/再重现建造一座大厦,把我这样的乡下人/圈养成一个有些文明样子的城里人。”所谓“有些文明样子”实乃是讽刺之言,表达着诗人失落了心灵家园之后的悲愤之情。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戴望舒的一首《乐园鸟》:“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经荒芜到怎样了?”
  《泊平》一诗:“那天,说到诗歌/就说到泊平下午的火车/天津的气温/一直在上升/在意大利风情街相遇/两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过于羞涩/终于只是简单地寒暄/互致问候。”这首诗也是一首由生活写实渐入诗意的作品,“简单地寒暄”“互致问候”,短短的几个字便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两个过于羞涩的人,一瞬间相遇,只是简单地点点头打个招呼,便又擦肩而过,那一刹那凝结着难以言说的遗憾与美好,似乎恰是这样的相逢,才能够给人更深的回味。《阳光》一诗是诗人怀抱小儿之时的感受,通篇诗作满带着阳光,给人舒适惬意的感觉,似乎人生将永停在这样一个美好时刻:“如果随着时间停止/那多么好/我可以一直看着/阳光和你”,但时光并不能停止:“可是我知道/阴影迟早会来/或许就在午后。”如果诗歌在这里收尾,我们感受到的则是诗意之后稍稍的伤感,然而诗人并没有停止,最后的一句酿造出完全不一样的意境:“到时候/你可不要哭啊。”伤感的诗人一下子变成了慈爱的父亲,这一句“你可不要哭啊”,作为一个年轻父亲的真挚之态跃然纸上,父亲亲切地同儿子对话,隐隐地透露着不安与担忧,若我们可以亲见这样的生活场景,必觉得极为温馨而纯粹。整首诗也因最后一句的出现,由一首舒缓的抒情之作转而更贴近了真实的生活,叙述者也由一位喜爱阳光的诗人转而成为真切的体贴小儿的父亲。除却这些短诗,诗集末端较长的组诗更是摹状现实的力作,如《即景》《理智之年》,诗人亦能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发掘诗意。
  新诗写作遇到的一大问题便是取材之惑。当代生活迅捷高速,现实生活早已脱离基本的诗意,蓝天、白云、田野、河流似乎早已成为古人的专利,即便生活于农村,也必须跳离生计之苦才可以尽情于诗意。一些诗人转向于空灵的想象之作,作品唯美却脱离实际,一些诗人苦战于现实生活,却又流于琐碎的叙事。相对来讲,王彦明的诗歌是成功的,他能够取材现实,并以写实的姿态挖掘诗意,这样的诗意殷实可信,距离读者并不遥远,颇有亲切之感。
  
  三
  
  《即景》中有一些作品常以天真之笔勾勒现实,体现着诗人尚能在繁芜世相间保持一颗天真的心。如《单相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着某一场精神恋爱的心思:“想象她诡异的坏样子/模仿她的口气和自己说话,逗自己玩,告诉自己:/我喜欢上她了,枕着她的名字入睡/吐着她的气息醒来。好像她就是我的恋人一样。”当代人的生活或许枯燥乏味,诗人却仍能在此中寻觅诗意,一句“告诉自己:我喜欢上她了”,诗人便展开了精神恋爱的序幕,此间无关实际现实,只是极度纯粹的情感体验,当代人普遍步入速成爱情时代,诗人却能保持一颗童心,感受真实的情感,触摸心灵中最温暖的地方,实在令人欣然。《朝三暮四》也是这样的诗作:“早晨给我三个,那晚上就会/给我四个喽。亲爱的/这样很容易发胖的,而且现在/我又饿了,我决定/还是让我一下子吃下七个好了/你看呢”,满纸的调皮之言,令人读后会然一笑。诗人的情感总是率真的,在《野生的曼陀罗》里,诗人强烈地被曼陀罗吸引,即使死去也毫无悔意:“我爱你,我大声地说,我爱你/你的刺让我如此的着迷。你的媚态/令人神魂颠倒,足以使我死去,足以/让我体无完肤。”这一刻,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诗意,以及作为诗人所特有的诚挚心灵。在《小丑》中,诗人的天真演化为纯粹而真实的心性:“你不必为了讨好我/扮鬼脸/请卸下你的油彩/我要看到你清秀的面容。//在我的面前/我的兄弟/你完全不必/隐藏你的犹豫。”现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彼此的心灵互相伪装,难以见真心。而诗人却诚挚地呼唤他的朋友,卸下一切伪装,同他一起真诚地生活。对于诗人来讲,最美好的生活是一种纯粹简单平静的生活,正如《我越来越……》一诗中所说:“我越来越喜欢独处和宁静了/坐在暗淡的灯光下,读书或者写字/或者静想,一个人的时光/会显得愈加珍贵和久远。”
  王彦明正是这样的诗人。他不求戏剧化的情感波澜,不凭借精细雕琢的华丽辞藻,只以朴质简单的文字刻画身边的生活,将诗意融化到日常情境之中,诗意地写实,写实地诗意。《即景》似乎可以解释为即刻触摸的风景,题目也印证着诗人渴望触摸现实生活的要求。《即景》拉近了新诗同日常生活的距离,并证明着当今时代依然有诗可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出现了越写越长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文字数量的无意义堆砌,而是文学语境的适度宽松、文体潜力的充分释放、创作主体的表达策略、散文理论的推波助澜、消费主义及传媒的合谋等几个方面的撞击、妥协、合流的结果。  关键词:新时期;长篇散文;发展;原因    现代散文自诞生以来,尽管涌现出大批名篇佳作,但骨子里承继的还是中国古典散文“简约”的美学规范,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一步被
期刊
夏天的故事  在秋意里 渐行渐远  秋日的登场  没有排场 低调铺陈    等待 第一瓣落叶  等待 坠落的姿势  风摊开了 洁净的手掌  雨掀动着 水洗的悸动    微凉时分  泛起 秋日的专属情绪  缤纷林间  打造 美丽的金色画面  秋日递进  是走向高潮的电影  是走向巅峰的攀登  是走向远方的旅行    在一种情节里 沉淀  秋便久长驻扎 心底
期刊
摘要:姜文的两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都传达出相似的命题,即人性。并且它们都带有强烈的姜氏表现手法,不论是光线影调、音乐音响,抑或是镜头运动,都有这种明显的印记。《太阳照常升起》延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某些元素:类似的道具使用、超现实画面、黑色幽默、转场手法相同、场景类似、家庭关怀的缺失等。  关键词:姜文;梦;太阳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到《太阳照常升起》(
期刊
麦地闪光  雨后的麦地  爱情的麦地 在天边  轻轻地闪光    白云下的少女  看见彩虹的少女  正在自由自在地歌唱  洁净的脚 写着  玉色的诗行    河流的脚 缓缓地  吟唱  凝视浪花的少女  数点游鱼的少女  揣着书本的少女  河面上 正漂着  你小小的愿望    一走进麦地  鸟儿便飞过了你的头顶  牵走了你母亲的叹息  你一走出村庄  村庄便开始悄悄地梳妆
期刊
渐渐的秋意浓了,  夜色中一轮颠簸不破的圆。  静室里独守清台,  却怎么也读不出冷清。  温馨恬淡中品味,  寂寞再也难生惧恐的心灵。  我早已不是晦涩的青柠,  斟重——此生。  愿团圆的夜里你能想起我来,  思念的盼——  由柔柔的月光替我洒到你的窗前。  于是哪怕路再长,  也觉得不再遥远……
期刊
像漂流瓶的起航   我在潮汐中施放了一只船  驶向那遥远的地方   潮来潮往   层层海浪   被月光拧干   回忆像融化的糖   还来不及风干   那漫无目的的船   就被风推上了岸  经过岁月的磨炼   脚印依旧遗留在沙滩   或许我本来就不该上岸   人生的航路其实还很漫长   施放一只漂流的船   施放了孩童时期日益膨胀的收获梦想
期刊
未弋,本名魏光武,1949年生,四川内江人。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江市作家协会理事。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纪实文学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青年作家》、《中外文艺》、《散文诗世界》、《国际汉语诗坛》等刊物,并多次获奖。出版诗集《燃烧的瞩望》、散文暨文学评论集《淌过心中的母亲河》。现供职于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    在岁月的放逐中  生命又一次  抵临危崖   伫立危崖,
期刊
肖鉴,青年诗人,现居内江,曾以肖遥游、小月西行等笔名在《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国际汉语诗坛》、《散文诗》等杂志发表诗作,并多次获奖。    泥土在火焰之后成为了绝美的青花瓷  脚印在坎坷之后痛彻为骨头和心    是什么让我的伤疤长出艳丽的花朵?  把我的月光点化成银子?  谁,谁又能爱我的跌宕起伏,沧海桑田?    大风和烈日之后  我的胸怀山川河流,天马行空  我的意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其配套的网络商业行为也在近年有了很大的普及和提升。网上购物已从起初的新潮流行逐渐进入百姓生活,消费者在进行网上交易的同时开始对商家传播的信息产生质疑,网络作为经营平台的缺陷逐渐显现。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本身的优势来解决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购物;真实性;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网络购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
期刊
摘要:时尚类杂志作为时尚方面信息的传者,运用文字、图片构造一种视觉文化,并同时建构了一种拟态环境和消费环境。目前的时尚杂志已经成为时尚广告的重要力量。本文试以《新潮·新风尚》杂志服装Fashion搭配版为例,从分析时尚类杂志的版面内容趋势及走向入手,试图从拟态环境和消费社会两个方面解读时尚杂志广告在引导消费时尚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潮》;广告;拟态环境;消费社会    《新潮》生活周刊的刊物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