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对“合作学习”的三次探索之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saku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健全合作学习机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学习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是一个热点词,君不见课堂上每课必合作,君不见教室里处处都是小组围成一桌,在现在的教学中,似乎不提合作学习就是落伍和退后的表现。但是,作为长期执教低年级的一线教师,我们有时候感觉到,合作学习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犹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原因到底在哪呢?更让一线教师困惑的是,去掉讲台是否就等于师生平等了呢?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是否就合作学习了呢?于是,笔者就开始了一次关于“合作学习”的探究之旅。
   一、欲哭无泪——合作学习的首次失败
   在执教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节课时,关于“认识线段有长有短”的教学问题,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开始合作。在笔者的教学预设中,学生能够用正方形纸折出除四条边之外的不同线段,然后进行比较,发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然而,现实却给了笔者当头一棒,那么,第一次合作学习的现场是怎样的呢?
   在片段一中,明显地,合作并不成功,全班乱糟糟的,只有个别学生找到了符合要求的线段,还有一些同学根本不会折,更有学生找到了“边”作为一条线段,所以在同桌比较时呈现出一片“乱”。为什么一个美好的设计竟然得到这样的结果,和预设完全相反呢?为了这样一个合作,笔者甚至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最后却没有达成笔者的预期。
   课堂上出现了问题,笔者开始反思,到底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教师出了问题,还是预设出了问题呢?具体分析如下:
   1.已有经验的干扰
   为什么学生拿到一张正方形纸片不是去折一折,而是摸它的边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特地去翻找一年级《认识图形》的教案。一年级时,学生认识了正方形,了解了正方形的形状,教师也带着他们摸一摸正方形的边。笔者发现,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对正方形的形状留下深刻的印象,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而这已有的认知经验对现在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也接触到了很多正方形,通过触觉摸一摸它的边,所以正方形的四条边在学生的认知中是固有的、强有力的概念。因此,当他们拿到一张正方形纸片,肯定先去摸它的边。为了证实这个想法,笔者又在学校找了几个没有学习过这节课知识的小朋友,让他们找一找正方形纸片上的线段,结果可想而知,他们都是首先找到了四条边。
   2.合作要求的不明确
   为什么学生还是会找到正方形的四条边作为线段呢?这四条边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已经数过了,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重复做着“无用功”。所以,在这里教师应着重强调合作的要求,找到除了这四条边以外的线段,再思考这条折痕是不是一条线段。
   3.操作规范的未建立
   为什么会有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其他线段呢?概念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如果在这里教师先示范折一个角,再展开,用彩色笔把折痕画出来,并判断是不是一条线段,最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示范,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寻找线段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再操作折出一条不同的线段,进行比较,发现线段有长有短的特点。
   二、喜忧参半——合作学习的再次尝试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实施不仅促使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而且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互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与学习的能力。虽然第一次合作学习失败了,但是在反思和修改的基础上,笔者又进行了一次尝试。
   在片段二的示范和合作要求下,学生们跃跃欲试,立马动手操作起来,迫不及待地和同桌比一比。在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找到了不同的比较方法,或是按照对着比的方式,或是按着重合的方式,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然后我又追问:“哎呀,那咱们班有没有小朋友认为自己折出来的线段是最长的呀?想不想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很快找到了对角线就是正方形上最长的线段,这样的拓展瞬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是,这样的一节课结束,笔者既“喜”又“忧”。
   1.“喜”于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进步
   “喜”的是学生不再是找正方形的四条边作为线段,而是折出了不同的“折痕”作为线段,通过比较自己发现了线段有长有短的特点。进而,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既可以让同桌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探讨。
   2.“忧”在合作学习依然流于形式
   “忧”的是为什么整节课学生一直是跟着教师走,没有一些创新性或开放性的环节呢?在这里,学生还不是课堂的主人,依旧是教师在教学生一步一步走。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折”的形式找到一条线段来比较呢?不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吗?为什么要局限于书本上的方法呢?教学方法可不可以跳出书本的局限呢?在这里,教师的示范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局限于将正方形纸进行对折来找到折痕线段,这样比长短的时候就有了局限性。这节课虽然是概念教学,应该以接受学习为主,但是整节课都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走”的模式进行,未免缺少了一些开放性。
   三、渐入佳境——合作学习的初见成效
   针对第二次试验的问题,笔者又查阅相关教学用书以及《认识线段》和关于开放性教学的案例。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提问题”的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開放性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那么合作中的问题是否也需要具有开放性呢?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片段:
   在片段三的要求下,笔者发现,学生们的思维真的是很奇妙,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有学生会想到折出一条折痕,把折痕看成是一条线段(如图1);有学生在这张正方形纸上画出一条线段,还没忘记在线段的两端添上两个端点(如图2);有学生还尝试着能不能撕出一条线段,可是要撕得很直还有点困难(如图3);更有学生想要通过不断地对折,折出一条又细又长的线段(如图4)。
   这样的环节,直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操作,然后在对比中发现线段有长有短的特点,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得到发散,而且整节课有了这样的开放性内容,使得这个简单的概念性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真正发挥了学生主动“学”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三次不同的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慢慢渗透到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这次的初见成效也让笔者慢慢喜欢上“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转变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习真正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呈现形式,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把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该做的作业做完了,该读的课文读会了,该背的单词背了,是不是就是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了?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
“共同体”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源自于社会学范畴,而后被移植到教育领域。在字面意义上通常把学习共同体理解为若干个从事学习的儿童个体,在同一个背景下进行学习活动的集合。但它既不是若干个学习者的简单叠加,也不完全等同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不能窄化为课堂上偶尔组织的讨论与交流。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儿童,基于对话,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实践群体:他们以主动的方式获取并建构数学知识;他们有着共同的学习愿景,具有特
【摘要】小学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写作课例,阐述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写作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探索  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但相对应的有效教学方法却没能跟上。风风火火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没能真正提
美国生猪现货价格在过去的几个星期内持续走低。虽然不在三月份的高点,但不管怎么说每磅瘦肉的价格仍然超过1.1美元。我们说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未来几周内,我们将看到猪价上升到生猪期货所反映的高价。结合瘦肉猪期货的这些预计,我们相信每周的生猪出口数将会低于190万头。强劲的国内及出口需求、牛肉数量减少以及不多的鸡肉导致了几周来出栏数的连续下滑。暴风雨就要来了。  目前,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肉类及禽
【关键词】数学实验 数学经验 原点式突围  数学实验作为当今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经常被提及。从广义而言,每个数学学习阶段对“数学实验”的解读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指向学生猜想与验证的科学发现路径。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就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应从接受性的学习变为创造性的学习,把教师的传授从再现型的教学变为发现型的教学。”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分数乘分数”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掌握算法上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化静态图像为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演绎推理中逐步领会算理,掌握算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分数乘分数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激发内驱 多元表征 演绎推理 主动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意识视域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路径为:设计矛盾冲突,认识标准之要;史话还原过程,感受溯源乐趣;引导知识迁移,自主建构概念;借助测量实践,丰富概念内涵;开展变式练习,感悟度量本质;梯度拓展延伸,促进思维深化。  【关键词】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 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只有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用问题驱动数学概念的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达成语文素养目标有三种基本实践方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其中,“梳理与探究”是首次提出的关键词,旨在“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梳理与探究”在小学领域是否适用?具有怎样的价值意义?该如何实施?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谈一谈真实情境下的“梳理与
郭爱香 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现任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劳动模范,省德育先进个人,南昌市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第一批次人才,市委宣传部文教宣传“四个一批”拔尖人才。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活动中心委员,江西省教育咨询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副理事长,省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30年来,一直努力践行大语文观下“养成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平
【摘要】教学中教师们精心设计教案,预设课堂环节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卡壳”现象,学生们“节外生枝”的回答甚至是错误的回答常常打乱教师们的节奏,这些都是教学中的无法预知的“精彩”。本文结合笔者在一节公开课“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谈谈如何理智地对待和驾驭学生课堂上生成性的错误资源,机智地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美丽的秘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