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教阅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sh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哲学家培根在《记求知》一文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阅读之于语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了,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靠识记字词,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广博阅读中去吸取精华,加以生发,方能有所收获。
  一、 猜读法
  每次出示文章前后,让学生只看标题,合上文本,令思绪在广袤的舞台上自由的驰骋,有些文章老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条件,诸如作家思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等,以便于再现真情实感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将其精彩纷呈的个性化的版本再与课文对照,并比较构思上的优劣。这样先想后读,以想促读,以读促想,可以得到深入研读课文和创造性阅读的双收益。如在教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一课时,我就采用此法,后来我发现许多学生构想时,过多地将精力投入到王子所落的各种灾难上,为了让灾难新颖多样,学生连《西游记》中的术语都用上了,却很少想到此故事需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事后学生很快地确知自己的不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猜读法读出的文章,是一种思维创造的结果,不管其优劣与否,我们都应鼓励,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比原作强的学生的假想,更应给予奖励,对于尚未阅读的文章,学生以预测的形式尝试着将它显现出来,力求接近甚至超越原作,这种阅读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二、 质疑法
  质疑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常表现为敢于怀疑和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其思维过程为:怀疑——否定——新知,在怀疑中创新,升华思想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敢于追求真理的思维品质,以便获得突破性的认识。如在教《中山访友》一课时,学生就认为第七自然段有悖事理,文中说:雷雨天“我”和蚂蚁都在大树底下避雨,学生认为:这是极不科学的,并且提出写作还应联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加强逻辑文理的推敲,以免犯常识性的错误。这种质疑不但让学生意识到相关学科的重要性,更强化了学生写作思维的缜密。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吹毛求疵,鼓励“钻牛角尖”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不会走进死胡同。其实批判性意识人人都有,只要注意巧妙引导,批判性思维就可以形成,而这种思维正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我们有意识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会常常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
  三、 联想、想象法
  联想力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精典佳作,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形式。让学生顺着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事物发展的必然结局,作家的创作思路继续联想下去,从而体现纵向思维的开拓。
  四、感悟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所以在学生与文本在思想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畅谈感想、阐述启示,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思维能力的飞跃和生命内涵的提升。因此,阅读活动就不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还应是学生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要想获得这样的阅读价值,就必须重视“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五、读写结合法
  思考是源动力。阅读后只有流露于笔端,诉诸于文字才能将学生独创思想完善的呈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将不同于课文的立意,不同于课文的构思,写法等即时写出来。在评价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即锻炼了学生的构思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以多样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每个学生均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功。那么“我爱读,我会读”的境界就指日可待了。
其他文献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呢?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运用的工具,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不同的功能去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因需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要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以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热衷注入式,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而变成"主宰"。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终
期刊
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师不断重视这样的现实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大幅度推进,越来越让教师认识其自身的局限性,了解了学生的另一面,互动则更具有其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们都知道许多学生拥有多种兴趣爱好,个性特质也迥异,有些学生的轶闻趣事、特长爱好、个性心理……甚至是复杂的,多变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相对单纯的。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如何利用学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氛围,树立信心,激发学生乐中求知、创新思维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尊重学生人格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为目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7~9 年级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些文章,有的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了文人墨客的情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让学生从
期刊
在长期的阅读理解教学中,我总结出阅读的三步曲:初读,摘要,把握主旨化长为短:审题,联想,体会题意,读出出题点;精读,摘录筛选,分析概括。  结合江西2009年中考现代文《闲读梧桐》来演习三步阅读法独特阅读效果。  一、江西2009年中考现代文《闲读梧桐》原文原题:  ①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 ……  ⑧又是一阵熟悉的树
期刊
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第一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二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
期刊
自读课文能使讲读课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学习的重要实践园地,如果学生在讲读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在自读文阅读实践中得到迁移应用,这种学习就会是最有效的。因此自读课教学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这改变了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形式,改变了学生学习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报刊、其他图书、网络等等”。因此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农村中学作文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长期以来,农村
期刊
作为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殷实的语言、文化资源。我们生活在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已使我们强烈的意识到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不想赘述,笔者只想以三节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上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语文的外延等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