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装个好捏的“软柿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迎战太平军,军中缺少一名得力的辅官。这个辅官相当于军中参谋长,必须有勇有谋,所以一时难有合适人选。
  金銮殿上,拿不定主意的曾國藩请咸丰定夺。咸丰想了想,钦点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曾国华屡立战功,堪称有勇有谋,又是曾国藩的骨肉至亲,商议军机大事时彼此也好沟通。但没想到,曾国藩坚决反对。
  咸丰奇怪地问为什么,曾国藩说:“我六弟的脾气不好。”同在大殿上的曾国华非常不满,立即上前质问:“脾气不好跟打仗有什么关系?”“说你‘脾气不好’还是好听的,我很清楚,你肚量狭小、情绪暴躁、反攻性强,因此胸中难藏大谋,这是兵家之大忌!”曾国华哈哈大笑,昂着头说:“那照你这么说,之前我打的那些胜仗都是侥幸了?”曾国藩也不动气,捻着胡须笑道:“小胜无须大谋,脾气差点也没什么,但大胜必须气定神闲。”曾国华毫不退让,“就算你说得有理,我当上辅官后就改脾气也不行吗?”“你怎么改?”曾国华搪塞道:“那你别管,反正我肯定会改,你就瞧着吧!”
  曾国藩没被弟弟的含糊其辞忽悠过去,当场给曾国华出了一道题,“如果有人朝你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你该怎么办?”曾国华没有急着回答,稍稍思考了一会儿,说:“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立即回敬他一口唾沫,再将他暴打一顿,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小瞧我!但现在我要当辅官了,就不能再跟这种人计较。我会将唾沫轻轻擦掉,也不找他算账了,大人有大量嘛!”
  曾国华也算机灵,短短几句话,前后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他要改脾气的决心。他暗中得意,以为自己的回答天衣无缝,哥哥再也没理由阻拦,这个辅官可谓志在必得!谁知曾国藩却摇着头说:“你还是不适合当辅官。”曾国藩简直要吼出来了,“为什么?我都如此忍让了,还不行吗?”曾国藩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别人朝你吐唾沫,表明他对你很不满,既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挑衅,最终目的就是要激怒你。而你自己擦去唾沫,其实就算最快的反击了,岂不是让他对你更加不满?归根结底,你还是不够沉稳。”
  曾国华快要疯了,“那我到底该怎么做?不能揍他,还不能自己咽下这口气吗?”曾国藩说:“你应该什么都不做,呆若木鸡,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任由唾沫在脸上慢慢干掉。这样,别人对你的不满才会自动消失,你们才能心平气和地进行下一步谈判。”曾国华恍然大悟,深知自己的确不适合担任辅官这个重要的职务,心甘情愿地退了下去。
  面对朝自己脸上吐唾沫的人呆若木鸡,的确需要不急不躁、不嗔不怒的良好心态,而曾国藩恰好就是这样的人。正因为他善于以不变应万变,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所以很容易就能让敌方自乱阵脚,从而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从容坐镇。即使前期多次失败,他仍如木鸡一般淡定,不是针锋相对、急切应战,而是按照自己谋划好的策略稳扎稳打。
  卧薪尝胆10年后,曾国藩终于反败为胜,率领湘军攻破太平军的首府天京,获得最后的胜利。
其他文献
提起李白,人们印象最深的总是他“超越常人”的那部分。比如他的有才傲娇:国忠捧砚,力士脱靴,玄宗亲手给盛饭,天子呼来不上船。比如他的土豪任性:翰林待诏说辞就辞,整天五花马,千金裘,好像从来不差钱。他还潇洒自在,无牵无挂: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李白来说就是日常标配,他一年到头不是在外面流浪,就是在流浪的路上……这么爽的人生,也是没谁了。  所以,一说起这位诗仙,人们心底都有一句呐喊:如果能重来,我要做李白
因在泾原兵变中护驾有功,令狐建在长安收复后颇受唐德宗的重用,可这时他的家庭生活出问题了。  令狐建的岳父原为安禄山养子,令狐彰原为安禄山次子的部将,两人都在安史之乱期间弃暗投明,革命友谊深厚。两家各方面条件也很般配,于是理所当然地结为儿女亲家,谁知却成全了一段遍地鸡毛的婚姻。  令狐建非常讨厌妻子李氏,一直想离婚,可李氏没有犯“七出”之条,他无权离婚。假如他不管不顾地蛮干,将面临徒刑一年半的处罚,
201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对外宣布,要对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名画《夜巡》展开修复工作。这一修复项目漫长而复杂,可能会耗费数年时间,投入数百万欧元。不为人知的是,这幅著名画作带来的纠纷曾极大地伤害了伦勃朗的声誉,使他成为当时最不受欢迎的画家。  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队员向伦勃朗订购了一幅集体肖像画,但是伦勃朗对艺术有更崇高的追求,他不甘心只当一个记录现实的摄影师,他要当导演。
1770年,16岁的路易十六迎娶了奥地利公主-14岁的玛丽。新婚之夜,看到又矮又胖的丈夫居然无视自己,玛丽深受打击。而路易十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些难言之隐,其实毛病不大,但他羞于启齿,不肯治疗。  第二天,路易十六一头扑进自己的五金室,玛丽则满怀好奇地将目光集中于法国宫廷的奢华。于是,凡尔赛宫出现了这样的景象:玛丽混迹于各种聚会,出尽风头,令无数男人着迷。  当时王室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国关
看过新生入学名单后你会发现:梓萱、若涵他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就像当年的建国、援朝一样,如今的“取名跟风”依然让人啼笑皆非。这不,背负奇葩名字的古人也纷纷开麦,怨气爆表。  人设全崩组  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看我这番能打敢拼的狠样,“小白”这个名字怎么叫得出口!  汉桓帝继后:家父大概与您有相同的烦恼,明明是个“套马的汉子”,却被取名“邓香”——心理阴影铺天盖地,以致他生了宝贝女儿还没缓过劲
在《三国演义》中, “舌战群儒”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按照这个故事,诸葛亮到达柴桑后,见到张昭等二十多位江东谋士,凭借极佳的辩才将众人怼得哑口无言。  不过,据史书记载,张昭确实反对抗击曹操,属于“投降派”,但他只在孙权面前表达过观点,而没有就此与诸葛亮展开正面交锋。与诸葛亮有过“舌战”的,只有孙权。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诸葛亮一到柴桑就去见了孙权,没有太多客套和试探,直接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
网红奶茶、网红面膜、网红餐厅、网红展览……好像万物皆可网红,但没想到连书店都能“网红打卡”了。朋友应邀去了北京海淀某网红书店,结果傻眼了——什么时候逛个书店也要排长队了?从一个书架到另一个书架需要挪行半天,结个账都得绕过若干“人形障碍物”才到得了收银台。朋友回来后吐槽,网上照片拍得跟“书的天堂”一样:复古的吊灯,一本本从书柜底延伸到半圆形的穹顶。可惜,跟实地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屋顶上的“書”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脍炙人口,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禁烟抗英有功,却遭清政府投降派诬陷,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被革职,发配到新疆伊犁,这首诗是他在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所写。  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为了国家,不顾个人安危的坚贞态度,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为国担当情怀,他虽遭革职遣戍也毫无悔意。诗的下两句为:“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能听得出来,即便
20世纪初的老报人、文史作家郑逸梅在上海主编《金刚钻报》时,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文章,每天一篇,因为写得生动有趣,很受读者欢迎。不想却被文抄公盯上了,有个东北的作者从《金刚钻报》上抄下来,署上自己的名字,发给当地报纸,竟然还刊登了。这位正抄得得意时,不想却被当地另一位文抄公给再次抄下来,投到了《金刚钻报》,还托人恳请郑逸梅给予发表。郑逸梅哭笑不得,懒得打口水仗,只是把这件事记载了下来,以示警诫。  1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刚去世,文武百官便奏请司马睿登基。  按照程序,第一次被推为皇帝是不能同意的,一般要谦让三次才行,这是固定套路,谁也不会当真。偏偏周嵩上疏夸赞司马睿谦让得对,因为正值国家动荡,应先收复故土,现在称帝太没责任心了。这显然有点指桑骂槐,司马睿勃然大怒,将他贬出京城。  周嵩很郁闷,好友张嶷将他带到戴邈家中做客,打算帮他排遣积郁。可没想到,高谈阔论之余,周嵩的嘴又收不住了,挨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