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型大学建设问题,表象上是如何合理划分大学类别,其实质是高等教育、高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更新办学理念,要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培养机制、高校评价体系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和体制;人才培养;教师培养;高校评价
  回顾历史,应用型大学的产生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英国掀起了著名的“新大学运动”,以伦敦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为首的一批新型城市大学应运而生,改变了英国的高等教育结构。20世纪80年代,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托中心城市,集中兴办了一批新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培养了大批人才。截至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已达2,631所,其中本科高校1,243所,在校生达到3,700万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举办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普及,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而且还應该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水平相适应,为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新的动力。
  事实上,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思考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就开始了有关的讨论。当时的意见焦点是:北京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国家重点大学,还要不要再建高校?需要建设什么类型的高校?为了破解这一命题,包括北京联合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苦苦思索、孜孜以求,最终确定选择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要实现认识上的突破,需要克服三种心理状态:一是“不忍心”;无论是建校历史较长的“老本科校”还是新建院校,对“大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综合性”“学术型”为大学最高层次的认识上并作为追求的目标,不情愿淡化学术、学科概念,担心为此会降低学校的地位。二是“不甘心”;很多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出身”于研究型大学,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对学科建设的路径十分熟悉,担心强调“应用型”会降低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声望,影响发展前途。三是“不放心”;在国家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政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担心选择“应用型”会影响学校的排名和社会声誉,进而造成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下降,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心存疑虑。
  今天,我们对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认识,应该提升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高度,与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相适应,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和内涵式发展,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更新办学理念,坚定办“地方性、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指航灯。应用型大学的活力源泉是立足地方、服务行业。为什么要立足地方?一般说,由于财政投入隶属关系,或者学校办学占用了地方的空间资源,作为回报,这些学校应该为地方服务。但是,如果从人力资源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区域对人才的需求是客观的,谁能满足这种需求,谁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在行业、企业及岗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在立足地方的认识上,除了隶属意识、情感意识之外,更应该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
  立足地方要了解地方。要深入了解所在区域的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功能定位,了解区域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经济社会和人文特点,从中选取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结合点。立足地方要融入地方。要发挥高校智力和人才的优势,在广度和深度上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成为地方政府、企业的“智库”“智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的紧密型关系。
  从国际上看,应用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如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是由综合性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组成的“双类型高等教育体系”,这种体系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借鉴。在实践中,尽管很多高校显示出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兴趣,但真正勇于以建设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学校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应用型”的把握不准确。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人才培养上。基于深入细致的人才市场调查研究,确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加快调整专业设置、改造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修订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
  改革办学体制,对接产业开放办学,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脱离产业、行业、企业,应用型大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办学模式的惯性和强化管理体制所产生的影响,使大学与社会的隔阂、“教学用”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行业、企业得不到符合素质要求的人才,高校得不到行业企业发展的前沿信息的问题同时存在,在有些领域中甚至更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吸收多样化的资源支持办学。
  第一,打开校门,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产教融和、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人才互动、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制度,找准高校与行业企业利益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就是要通过对行业企业的了解,解读诸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相应的行业企业中的规划、计划及其对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规格。
  第二,创造条件,鼓励、引导教师和学生走进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标准,不同行业有不同内涵,只有走进行业、企业,近距离观察、体验岗位实践,才可能找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评价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同时,感受行业、企业的运转氛围,促进课程内外的互动对于提升师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及认同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政策激励,政府要为校企双方的合作提供动力。产教融合的效果是双赢。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受政策环境的制约,往往遇到各种障碍,使得合作双方的行为难以深入、持续。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给与关注和支持。北京市最近提出,要构建大学生实习体系,通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给与鼓励,同时鼓励政府机关开放一些部门供大学生实习。相信这一举措会对产教融合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要始终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更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通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毕业生的质量标志。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实践性,他们的功能主要是在实践中使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得到有效的应用,产生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实践性具体体现在:分析问题能力的系统化、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化、面对岗位发展的职业化。
  专业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主要载体,专业的类型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决定了大学培养的人才类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動向、新趋势,作为应用型大学,应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应用型专业建设,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解决紧缺人才的需求问题,形成一批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专业。目前,北京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提出实施北京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并遴选了一批一流专业,统筹推进基础类、应用类专业建设及发展,以引导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这一做法将会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应用型大学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行业、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深度融合,激发学校的活力,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别是要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应用科研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教师比例较高,很多青年教师来自于研究型大学,学历水平高、专业素养好,但缺乏实践经验,在从事应用型教学和科研方面适应能力弱。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也遇到难题,从现行的教师培养和工程师、技师培养的模式上看,“双师”的标准很难达到,往往是一长一短,不相协调。因此,需要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尽快帮助教师按照应用型大学教学的要求具备能力素质。一是选派教师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思考和体验,并把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和教学案例。二是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实行教师培训校内外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把对教师能力水平的评价列入教师业务考核中。三是选聘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做实践课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传承行业文化,培养企业精神。
  一方面,学校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形成双向互动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并努力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建设一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改革高校评价体系和方法,完善应用型大学制度建设
  应用型大学在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上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在探索和实践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之路上,需要围绕“应用型”不断地在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涉及学校的产学研制度、专业建设和调整制度、学分制、创新创业制度、质量保障制度等。其中,评价制度尤为关键。评价是一种导向,建设应用型大学,就需要按照应用型的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发展、学科专业的建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在政府层面,需要做好分类发展、分类指导,鼓励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发展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学校层面,一是需要重视和加强专业评估,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支持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需要调整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培育鼓励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应用型教学活动中,主动开展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产业调查、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创造更多的应用型教学经验;三是需要调整学生考核评价制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在课程学习的同时积累对行业企业实践感受的经历和经验,增加实践、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学分。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还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时期。需要在包括顶层设计、评价标准、投入机制、质量保障、环境创设等重要环节上深入研究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作者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于 洋]
其他文献
近年,不同传媒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跨媒体互动传播已成为传媒文化的新态势。其中,融合电视与图书的跨媒体传播是一种新的传媒文化景观。电视图书在优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运用 In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364例患者在无痛人流过程中给予护理,并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可以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得到扩大和再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这对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来说,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因为过于追求精准、准确和具体、翔实,反而会破坏作品的美感,打破作品的意境,降低其
期刊
舞蹈治疗,作为心理治疗和创造性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发展至今,逐渐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并建立起了其学科地位,具有将身心灵进行全面和深层整合的
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必须着力构建以党员意识强化机制、党员能力提高机制、党员行为约
目的:总结全激光 TransPRK 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行全激光TransPRK 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裸眼视
【摘要】当前国家加强对基层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乡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以及业务水平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固定资产 问题 管理制度  乡镇卫生院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但是,当前的医疗系统之中,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是分析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