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热休克蛋白90α,βmRNA的表达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心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治疗药物,但在临床上约有20%的PM/D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甚至抵抗[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32例药疹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I-W,筛选出EBV阳性标本,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m杂交,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结果 药疹患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联合0.005%卡泊三醇软膏(商品名澳夫清,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外用治疗掌跖部慢性湿疹5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发热、皮疹、口腔溃疡2个月于2007年6月10日第1次入住我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无诱因出现低热.体温在37.3~37.9 ℃,皮疹为扁平隆起的斑块伴疼痛,主要分布于躯干、上肢,同时有口腔溃疡。
期刊
患者男,15岁.因手足角化性斑片3年余于2008年4月21日来我科就诊.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发育正常,体质量3.5 kg,呼吸急促,喉部可闻及明显哮鸣音.2岁半学走步,至今行走不稳,呈蹒跚步态.饮食不能自理,智力较同龄儿落后.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期刊
目的 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133、nestin和CD44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种标记物在30例恶性黑素瘤及30例皮内痣皮损中的表达.结果 CD133、nestin和CD44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3.33%,80.00%和20.00%,在皮内痣分别是23.33%,53.33%和0,两组各标志物阳性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
目前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一般首选外科手术切除,但对一些不适宜皮肤外科治疗的癌前病变以及某些特殊部位如口腔内、阴茎等处皮损面积较大的病变,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均不理想.已有学者研究发现,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纳米粒子具有抗癌活性[1-2].本课题研究HAP纳米溶胶对皮肤鳞癌细胞株(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应用HAP纳米粒子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天疱疮和类天疱疮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3-2007年天疱疮和类天疱疮6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天疱疮平均发病年龄低于类天疱疮(P<0.001),直接免疫荧光(DIF)确诊的175例天疱疮患者中IgG100%阳性,C392.0%阳性;类天疱疮223例患者中C399.1%阳性,IgG 51.12%阳性.两种大疱性疾病的诊断中,①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诊断、病理检查与DIF三
期刊
我们于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对4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以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男,64岁,2008年8月20日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米粒大小丘疹,微痒,未予治疗,皮疹渐增多,发展到四肢.曾诊断为玫瑰糠疹,给予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注射及紫外线照射治疗.颈部皮疹变平,但未完全消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