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的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课堂真正变为学生的课堂,使学生在积极的创新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并把它应用于教学的实践中,及时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这样才能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19—01
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单纯的讲述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在题海中去复习巩固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刻板生硬,不能很好的贯通应用,更谈不上能和实际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创新了。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推行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及立足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在课堂的讨论中,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创新来把数学学的更好。要做到这些,主要是从下面几点做起。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
21世纪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只有拥有很好的创新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创新的手段,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才能够让自己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要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因为学生要获得数学知识以及形成数学应用能力与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的教学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慢慢的养成创新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做为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高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更好的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做出很好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从下面两点来做。
1.1 及时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
做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不断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人格,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逐渐引导学生能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己去学习,并在学习中总结摸索自己的学习经验。
1.2 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不断发扬民主精神,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畅所欲言的讨论中,学生们会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述“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很难对“围成”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只是机械的记忆,课堂的成效并不大。后来我尝试,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自己用小棒去围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对三角形的了解认识由晦涩的文字理解,变为现实的操作,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并在操作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有同学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能围成三角形,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也能围成三角形,但是如果用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小棒时,就不能够围成了。因此说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及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有兴趣,才会有想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欲望,如果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花费再多的经历与时间也是枉然的。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逐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要把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中随处都能用到数学,激发学生去发现了解,在这种发现了解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创新,去不断的实践。
比如在讲述“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本日历来课堂,让学生认真观察日历。可以假设一个月,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日历,随便的给老师提出问题,说出任意的一行或一列的相邻三个数的和,让教师猜测这三天分别对应的是哪天。教师利用方程的方法,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对此往往很好奇,对此事充满好奇与一种想揭开谜底的渴望。这时我们在逐渐的引导学生观察日历上每一数列上相邻数的关系,先让学生自己发言讨论,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具体的讨论研究情况,做总结,揭示正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有这种及其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学生们才能够更有欲望去发现数学的秘密与技巧,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并且在这种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有自由的空间,思维开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应用。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拥有创新的教学意识,把它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19—01
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单纯的讲述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在题海中去复习巩固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刻板生硬,不能很好的贯通应用,更谈不上能和实际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创新了。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推行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及立足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在课堂的讨论中,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创新来把数学学的更好。要做到这些,主要是从下面几点做起。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
21世纪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只有拥有很好的创新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创新的手段,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才能够让自己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要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因为学生要获得数学知识以及形成数学应用能力与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的教学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慢慢的养成创新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做为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高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更好的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做出很好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从下面两点来做。
1.1 及时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
做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不断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人格,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逐渐引导学生能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己去学习,并在学习中总结摸索自己的学习经验。
1.2 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不断发扬民主精神,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畅所欲言的讨论中,学生们会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述“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很难对“围成”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只是机械的记忆,课堂的成效并不大。后来我尝试,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自己用小棒去围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对三角形的了解认识由晦涩的文字理解,变为现实的操作,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并在操作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有同学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能围成三角形,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也能围成三角形,但是如果用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小棒时,就不能够围成了。因此说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及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有兴趣,才会有想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欲望,如果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花费再多的经历与时间也是枉然的。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逐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要把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中随处都能用到数学,激发学生去发现了解,在这种发现了解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创新,去不断的实践。
比如在讲述“日历中的方程”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本日历来课堂,让学生认真观察日历。可以假设一个月,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日历,随便的给老师提出问题,说出任意的一行或一列的相邻三个数的和,让教师猜测这三天分别对应的是哪天。教师利用方程的方法,很快就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对此往往很好奇,对此事充满好奇与一种想揭开谜底的渴望。这时我们在逐渐的引导学生观察日历上每一数列上相邻数的关系,先让学生自己发言讨论,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具体的讨论研究情况,做总结,揭示正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有这种及其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学生们才能够更有欲望去发现数学的秘密与技巧,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并且在这种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有自由的空间,思维开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应用。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拥有创新的教学意识,把它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