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缄默学生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案例概况
  笔者在任的班级是初一年级某班。新班组建后一个月,转来一名新生。初次见面时,当家长让她对教师说出礼貌用语时,她有些勉强。她母亲反映,该生内向,不爱说话,也不大合群儿。她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个三类学校,学习环境差,风气不好,她母亲希望她转学后,不但在学习上能提高,而且能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笔者起初对该生没有太在意,认为内向的学生很多,不足为怪,而且一般不会出纪律问题,不会招惹是非,自然不会给自己的班添麻烦。
  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意想不到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如某科教师反映,该生上课不仅不回答问题,连老师问她叫什么也只是张嘴不见声儿,老师连问三遍,她干脆走到老师面前,拿着自己的书,指封皮上的名字给老师看,但就是不说话。再如上英语课,老师虽不断启发,她仍一言不发;让同桌自由对话,她也不说话。再如中午吃饭时,学生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说说笑笑,该生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独自吃饭。其他同学过来要和她一块儿吃或邀请她过去,她也是面无表情地摇摇头,不说话,弄得其他同学很尴尬。更甚的是,该生在学校近十个小时中几乎不离开座位。笔者听到这些情况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积极与该生母亲联系,通过电话或在学校约见,了解了大量该生的情况。
  该生1岁半至5岁时寄养在奶奶家。奶奶一家人的性格都非常内向,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虽有感情却不善表达。奶奶对她的生活照顾得很细致,但不让她出门,没有小伙伴玩儿,日常活动也很少,只有看儿童书。快上小学时,父母将她接回家中,并发现她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上小学时,学校的建议是“不适宜上一年级,建议再上一年学前班”,家长没同意。一二年级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平时对她给予很多的鼓励,并让她当科代表。该生积极性很高,觉得上学很愉快,成绩进步也快,并且一度名列前茅。三年级时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脾气暴躁,忽视学生的感受,只强调成绩,学生如成绩不好,就会严加训斥,甚至是体罚。该生也曾尝过苦头,因此学习积极性大大下降,甚至对学校老师产生厌恨之感。该生在学校紧张、害怕、焦虑,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该生平时沉默寡言,不会交际,与同学有矛盾也不知解决,甚至得罪了同学连“对不起”三个字也说不出口。直到小学毕业,同伴关系一直不好,没有一个好朋友。该生敏感、好面子,每一句责备、贬低、讽刺的话都会伤她的心。家长对她的教育意见也不一致,父亲忽视她的问题,忽视其心理发展,母亲是积极寻找原因,想办法,还带她看过几次心理医生,但收效甚微。在看心理医生时,曾做过一些心理测验,结果如下:
  尼曼内外向人格问卷结果:内向指数30(115以上为外向,95以下为内向。得分低则内向程度高)
  1994年9月14日做瑞文推理测验,各方面均优秀,总评价推理能力属于超常,IQ135。
  1998年10月12日做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结果:语言评分119,非语言评分94,测验总分IQ108。
  2 分析
  该生幼年在奶奶家度过,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孩子试图与外界交流信息、与亲人交流感情所做的努力被忽视是完全可以想像的。而且她没有儿童伙伴,也没有出门玩耍,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说这段时期她是与社会相隔离的。封闭的环境提供给她的信息刺激非常少,造成其对周围世界缺乏信任感,且社会化进程受阻,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小学入学前,学校认为她还不适宜人学,而应去学前班培训。
  上小学后,该生回到了自己的家。母亲认识到以前的环境对她造茂了不良影响,感到内疚,就更加耐心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并加强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但母亲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父亲又是内向的,并不配合母亲的工作,所以,母亲的努力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而过度的关爱虽然使孩子在情感上接纳了母亲,并产生了依恋感,但也纵容了她任性的习惯。而且她对父母缺乏信任感,心里话宁愿写在日记本上也不愿对父母说。
  该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时,由于班主任的鼓励、关注和信任,使她心理发展进步很快,不仅在智力水平上表现为成绩上升快,而且在情绪和社会化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同伴交往也开始发展起来。但好景不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调换,使得班级环境从安全、温暖、鼓励变为冷淡、紧张、惩罚,该生与教师的关系也由热转冷,并泛化到对学习的厌恶,导致成绩下降,刚刚培养的自信心也受到挫折;再加上她任性,自我中心(娇宠的结果),缺乏交往能力,使原本脆弱的伙伴关系雪上加霜,到小学毕业时几乎找不到朋友。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该生进入159中之前的心理状态是孤独、退缩、任性、情绪化、自我中心、自卑、缺乏交际能力等,而智商偏高。从智力测验结果可知,该生并不是由于智力和语言水平的问题导致现在的处境。从后来做的心境投射测验和羞怯情绪测验结果可看出,她有与别人沟通的意愿,但缺乏安全感,顾虑很多,不能经受挫折,并且不懂交际技巧。从她一贯的行为表现和家长提供的情况可知,她是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希望获得理解和同情。比如,在学校中缄默不言,比如曾问母亲自己如果自杀了母亲会怎么办,会不会哭等等。
  3 对策
  综上所述,该生问题形成的时间较长,原因主要可归纳为早期经历、家教方式、学校教育等方面,为此,可做好长期辅导准备。辅导方式:第一,期望通过建设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班级气氛,使该生情绪稳定,能逐渐融入集体之中,并对同学、教师产生认同感。通过个别谈心,笔者与该生建立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关系,并时常鼓励她,抓住一切机会表扬她,让她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让她附近的同学主动帮助她,跟她一起玩,一起吃饭等,使她逐渐开朗一些。第二,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行为矫正。早读时读课文不理想,利用叫她去办公室读书的机会鼓励她大声朗读,克服情绪障碍。利用单独谈心的机会让她对自己有更明确的了解,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第三,与家长建立联系,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并反省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和帮助孩子打开心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帮助孩子。
  4 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原本木然的脸上有了喜怒哀乐的表情,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大了些。值得注意的是,班里有个每人轮当两天值日班长的制度,该生提前一周就烦躁不安,而且早晨不想上学,后来勉强做了,第一天不敢抬头看大家,经过笔者不断鼓励,第二天敢于直视大家,并且敢在记录本上记违规同学的名字了。还有一例,语文课上要做口头作文,在几个同学的帮助下,该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口头作文时,连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听得到她的声音了,很多同学当面夸她的做得好。同学、老师的赞扬和鼓励使她脸上出现了自豪的笑容。
  5 追踪辅导
  已有的成果说明,既定的辅导方向是对的,但还有待继续深入。下一阶段的辅导工作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细致。一是要辅导该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在鼓励之下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二是创造机会,让她在全班发言,但事先要让她有充分认真的准备,让她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信心;三是以系统脱敏法为指导原则,对她进行行为训练,提高其对行为障碍的控制力,最终克服行为障碍;四是继续让其他学生主动接近该生,满足其正常的归属;五是取得家长配合,在家庭成员之间实现正常的情感沟通。
  责任编辑/史玲玲
其他文献
自2000年辽宁省与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共同成为教育部选定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大区后,辽宁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科研鼎力支撑、中小学全面启动、基础奠定、初现成果的良好局面。在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省领导展望未来,规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以使辽宁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总结过去,共享经验    近年来,辽宁省提出了从教育大
期刊
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思维中不合理的信念,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教师也概莫能外。我们知道,教师的心理特点、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教育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因此,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师的心理问题相关,让人发出了“杞人忧师”的感概。    一、教育态度:“雕塑师”的心理   
期刊
一、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原因及教育    (一)儿童厌学症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儿童厌学症的成因有:学校教育中的失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  咨询中应注意儿童厌学症与学校恐怖症的区别。儿童厌学症应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就教育治疗来说,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考试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
期刊
[活动目的]  1.了解情绪疏导方法之一——“自慰”的特点及作用。  2.学会用合理的方法疏导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狐狸和葡萄》  2.歌曲:《苦乐年华》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课题)    师: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确,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如:好心帮助别人却被拒绝;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却被同学冷淡忽视;期中考试期待着能考出好成
期刊
“贪念”似乎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欲望,经济学以“追求最大利润”将贪念理论化,伦理学以“克己复礼”将贪念付以规范禁制,社会心理学则从社会情境与人的互动理解贪念的显现与抑制。观察一般大众对路边遗失物的反应,可以测试路人将其占为已有的程度。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过捡拾路边不明财物的过程,了解人类的心里想法,不论捡拾动机是拾金不昧、偶然的偏财运、好奇心的驱使,或是在好奇心背后所隐藏的更深
期刊
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综合有关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提出了描述教师成长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终身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即实习教师→新教师→专业化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本刊就其中几个阶段做系列介绍。    一、通过案例研究透视新教师    汤姆的个案  汤姆在秋季学期开始下他的教
期刊
[编者按] 詹万生教授长期从事德育研究与实践工作,在德育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詹教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了搞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我们走访了詹万生教授。  问:詹教授,您好。您是德育专家,在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能否谈一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期刊
人的素质包含哪几方面内容?什么是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否可以培养和训练?马华雏老师在他的文章《论人的素质的心理方面》中是这样阐释的:  人的素质,完整地看,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实际上就是政治品质,指人的政治立场、政党观念、阶级意识、国家观念等。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道德素质,亦为道德品质,指一个人在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三是业务素质,指一个人适应本职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期刊
一、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是学校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过程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学习与实践的连结则依赖于科研。逻辑性、想像力、创造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这几种能力对教师来讲具有决定意义。通过科研的管理和实践来培养教师的上述能力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学校领导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理论、掌握信息、分析典型、更新观念,促进决策与管理
期刊
健康问题是人类社会中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今天的“健康”概念,不再是单纯地指一个人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机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  机体健康通俗地讲,主要是指人的生理机体无疾病,无生理缺陷,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有学习和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智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