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将从“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探究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情境;合作
小学科学是一门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指出,学生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低落;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可见,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显然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都应切实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期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到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进而有效发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下,逐渐意识到“探究”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也要着重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有明确的目的,也要尽可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欲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教学“肥沃的土壤”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会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盆长期生长在贫瘠土壤里的花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然后,待学生基本回答出土壤没有养分的原因后,我会再以问题情境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活动一: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及落叶下土壤的特点,并提问学生:“不同颜色的土样及落叶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各有什么不同?”活动二: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即:组织学生观察含有落叶的土样并讨论交流——“干落叶是什么颜色的?湿落叶是什么颜色?落叶在土壤里是怎样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以期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深刻认识到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植物尸体。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久性探究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其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而这些活动的实现常依赖于有效的合理分组。可见,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分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大有好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也要适当加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探究,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来作为课堂导入,旨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出示校园某处景观,并说出:“在我们的校园里,种植着许多的植物,这是其中一处,大家见过吗?谁能说出图中的一种植物的名称?”又如:一名学生说出了一种植物(桂花樹)的名称,接着我为学生出示两幅桂花树的图片,一幅为桂花树的幼苗,一幅为校园中桂花树(高大、壮丽)的实景图片,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是有生命的。然后,待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植物的注意事项后,我会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并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特征和认识植物的名称。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我会适当加以指导,如,引导学生以“找一找、画一画、勾一勾”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也对促进学生教学的良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探究内容的设计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质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永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中国教师,2019(S1):64.
[2]吕万芬.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5-176.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情境;合作
小学科学是一门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指出,学生是科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低落;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可见,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显然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都应切实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期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到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进而有效发掘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下,逐渐意识到“探究”所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也要着重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有明确的目的,也要尽可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欲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教学“肥沃的土壤”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会以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盆长期生长在贫瘠土壤里的花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欲望。然后,待学生基本回答出土壤没有养分的原因后,我会再以问题情境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活动一: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及落叶下土壤的特点,并提问学生:“不同颜色的土样及落叶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各有什么不同?”活动二: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即:组织学生观察含有落叶的土样并讨论交流——“干落叶是什么颜色的?湿落叶是什么颜色?落叶在土壤里是怎样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以期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深刻认识到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植物尸体。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久性探究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其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而这些活动的实现常依赖于有效的合理分组。可见,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分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大有好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也要适当加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探究,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来作为课堂导入,旨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出示校园某处景观,并说出:“在我们的校园里,种植着许多的植物,这是其中一处,大家见过吗?谁能说出图中的一种植物的名称?”又如:一名学生说出了一种植物(桂花樹)的名称,接着我为学生出示两幅桂花树的图片,一幅为桂花树的幼苗,一幅为校园中桂花树(高大、壮丽)的实景图片,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桂花树是有生命的。然后,待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植物的注意事项后,我会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并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特征和认识植物的名称。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我会适当加以指导,如,引导学生以“找一找、画一画、勾一勾”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内在要求,也对促进学生教学的良好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探究内容的设计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如此一来,才能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质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永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中国教师,2019(S1):64.
[2]吕万芬.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