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教学带来的几个“转变”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开始进行置疑和反思,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新理念,只有转变陈旧的观念、方式、方法,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否则,课改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转变;美术教学
  
  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立志基础美术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在这场大的变革中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实现新的跨越。我认为,应从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才能实现美术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一、美术新课程下基本观念的转变
  
  1.教材观的改变
  新教材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单一的知识与技能。新的教学目标观指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比如《变化无穷的线条》一课,教学活动是“利用绳、线或竹竿等线材一起来排摆,看看能摆出多少美丽的图形”,课堂是在室外,老师带领着学生摆线、摆竹竿,按照旧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课是不可思议的,那不成了体育课了?但我认为它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课堂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我感受,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观。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重在“体验”,它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花花衣》,利用彩纸、泥或废旧材料把容器包装,这种自己创造乐趣的艺术体验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启蒙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一种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改变以前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
  
  2.学习观的改变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传统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去参与、搜集、创作,变被动的接受、模仿,为主动的探索、实践,从而锻炼和培养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能力。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3.评价观的改变
  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教材的改变注定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的变革。
  有的美术实验教材在配套的作业袋里放进了一张新颖的评价表,在這张评价表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入了评价的范畴,评价的主体也由老师单一评价变成了家长、老师、学生综合评价。此外,评价内容还加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评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形式下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多层次评价;评价的方式也更加民主、灵活。
  
  二、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班级授课制下,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大都通过讲授法、谈话法、示范等方法,向学生表达、传授教材内容。即使有师生交流,也多是单向的。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也由以往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在讲《指偶剧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开小组编剧本、画布景,指导他们根据剧情需要做指偶,然后,再组织和参与到学生中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主动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也变得更加融洽。
  
  三、美术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转变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实现新课改下的培养目标,必须改掉原先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
  
  1.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信息的时代。作为以感性、形象为主的美术教育更应紧跟时代节奏。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使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信息来自各方面,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电脑展示色彩丰富的画面,有动画效果,有故事情节,有优美的音乐,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2.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应侧重“尝试——指导”型。
  示范--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在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为了完成新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尝试——指导”型教学模式。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今的学生大都个性突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而是应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尽量让他们都有机会展示各自特长,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要让新课程真正能够体现课程的“新”,让美术教学不断的“创新”,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真实践好以上的几个“转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及其教育》
  [4]《美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5]《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探索》
其他文献
【正】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放在Word文挡中。传统的实现方法是在Word中手工输入或用数据库软件编写一个专门的程序(模块)来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方法既不方便
【正】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世界进入一个瞬息万变的高科技信息时代,青年一代正在积极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入党正是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选择。只是在当今社会经
目的研究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7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原因、骨折解剖部位、X线影像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74例中男性占81.4%,女性仅占18.6%,
无人值班变电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为新的保护和控制技术采用提供技术支持,以利于节约资金,降低运行管理费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无人值班变电所需要充实
摘 要:党的十六大精神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从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创建;学习型社会;措施;思考    最早论述学习型社会的是美国教育家哈钦斯,他在1968年提出:“所有全体男女,仅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学习者的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
确保到二○二○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
近些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已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素质,即知识加能力,再加上能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做人。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
卫星通信星座已登堂入室非GEO(即LEO和MEO)长期被寻求GEO卫星更宽覆盖、更长寿命、更简单地面网络的商业通信运营所忽视。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Iridium、Globalstar、Orb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