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佛地与人间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海拔两千米的藏区县城,它不壮阔、不极致,可能并不是大多数人旅行名单中此生必去之地,却带给我一种难得的舒适感 在汉地,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渐成风尚,与之相伴的是对唐卡的热衷。人们因唐卡知道热贡,它是唐卡画师的重要地区。 最初,引领我来到热贡的是关于唐卡的好奇和想象——那些闪烁着佛性光辉的图景。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唐卡,热贡不会让你失望。在这里,旅行者既能在寺庙中寻得古老的唐卡壁画,也可以在大街小巷的画院中见证现代唐卡艺术的传承与流变。 然而吸引我在此继续停留的,却并不仅仅是艺术——这个海拔两千米的藏区县城,它不壮阔、不极致,可能并不是大多数人旅行名单中此生必去之地,却带给我一种难得的舒适感。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地理范畴上的热贡是青海东部的同仁县及其相邻的泽库县、尖扎县等县的总称,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而作为目的地被旅行者向往的热贡,则有着更加精确的指向,大部分推荐集中于同仁县的隆务镇,和与之相距7公里的吾屯。前者拥有安多地区三大寺庙之一的隆务寺,后者是著名的“唐卡之乡”。河谷深处的第一夜 在从西宁出发的班车上已经窝了近3小时,裸露着嶙峋岩石的山峦离道路时远时近,当一条河流开始出现并伴着道路而行,路边的山岩上也偶尔闪过彩色的佛教绘画,我知道班车已经把我带入隆务河谷。隆务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我此行的目的地在这片河谷深处。 同仁县的隆务镇是我将到达的地方,海拔2000多米,以藏族人为主,因热贡艺术而被人所知。站在横跨河谷的热贡桥上俯瞰,河谷宽阔,许多房屋沿河两岸扩散,随地形高低错落,这是隆务镇的老城区。河谷之上,是更具规制的现代城区格局。南北走向的阿尔夏琼山脉和阿米德合隆山脉夹峙着隆务镇。山顶上点缀着一些房舍。有别于大多数城镇在一个面上展开城市的肌理,隆务镇从河谷到山顶,有着丰富的立体层次。 夜色很快就覆盖了这个小镇。此时天空是清新版的宝石蓝色,云彩疏密有致地铺在当中,像被风吹散的棉花。桥灯亮成两行,是视野之内最亮的光。恰到好处的格局 以中山路为界,隆务镇被分成风格迥异的两片区域。我所投宿的北区,面貌近似于中国东部的一些小县城。在低矮的楼房间,一些簇新的高楼开始耸立。中山路往南,是典型的藏地风貌。夏琼路和德合隆路这两条主干道贯穿南北。北面是人间,是和旅行者的生活更为接近的现代化;南面是佛地,是神佛在主导。人间和佛地的距离近在咫尺,却又未互相侵蚀。 镇上的隆务寺和隆务镇分享着同一个名字,是安多地区的三大寺之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从山脚逐渐向山坡铺展。作为热贡格鲁派寺庙的宗主寺,隆务寺的寺主——历代夏日仓活佛——也是过去这一地区政教合一的领袖。 隆务寺的墙外被转经轮殿和转经廊环绕。因为寺庙依山而建,围绕着寺庙转一圈并不轻松。连着两天,我在转经的路上遇见了那位勾着背的老妇人。第一次是雨天,路滑,走到一处未被房檐覆盖的下坡土路,正犹豫着迈不迈脚,老人主动给我搭了把手,便开始聊起来。她告诉我,每天上午和傍晚,她都要来隆务寺转经。在藏地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佛教信仰融入到藏族老人每一天的生活中。不需要公园,寺院已经满足了他们身心的需求。第二日,在山脚下的转经轮殿里,老人从背后叫住了我,这一次她牵着一个男孩,是她3岁的小孙子。唐卡之美 热贡艺术也是融合的产物。赏评一幅唐卡,首先要看的是颜料,唐卡的颜料来源于纯天然的矿物质,存放多年不会褪色。绘制唐卡的颜料,都需要自己加工制作,大部分取之于自然。像蓝靛石、水银、黄铜矿石、寒水石、金、银、胭脂等矿石类,还有其他的一些植物类等等,它的提取程序非常繁杂,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颜料,造就了唐卡艺术鲜亮的色泽和辉煌的生命。二是制作工艺,拉线要柔里带刚,拉金线要精细、均匀,这也得要画师的功力。 在吾屯下村的畫师扎西当周家里,我们见到了绘制唐卡的过程。扎西当周的唐卡手艺最早跟父亲学,后来他又跟着姑父、工艺美术大师西合道专门学习细节处理。同吾屯上村和吾屯下村的许多男子一样,他早年也曾出家当过僧人,对佛经很熟悉。扎西当周说,唐卡题材《大威德金刚》就是一块试金石,因为画面上的法器非常多,他画的时候要一边画一边念《大威德心咒》才不会错,如果没有学过佛经,这个题材是没办法画出来的。 徒弟们中水平最高的是扎西当周的弟弟,他坐在床上,用一支笔尖比铅笔还要纤细的毛笔蘸着金粉水,在一幅唐卡上画飘带上的花纹。这种花纹是菊花瓣形状的,每一瓣比芝麻还小些,他却要画得形似而均匀。唐卡立在他面前,棉布又非常滑,画得这样精细,需要多年的手上功夫。扎西当周说,当地有一句俗语翻译成汉语的大意就是,家里所有东西不听话,笔也要听话。 有关热贡唐卡的缘起,学术上并无定论,较被认可的一种观点是,过去本地没有画师,15世纪隆务寺修建时,从西藏请来了画技高超的画师。随后几个世纪,又不断有来自藏区各地的著名画师为隆务寺及其属寺作画,将不同的画派技法带到热贡。虽然热贡唐卡兴起较晚,但在融合各个流派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居上。随着热贡唐卡艺术的成熟,本地画师又开始去到外地作画。这样以艺术为名展开的人的迁徙,兴许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热贡人的性格。(资料来源:《旅行家》、《三联生活周刊》)
其他文献
暴饮暴食会被电击哦  美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神奇腕带,利用一种类似电击疗法的方式来鼓励佩戴者养成良好习惯,抑制暴饮暴食等恶习。这款腕带名为Pavlok,可称作“手腕上的私人教练”,佩戴者若出现不良习惯如暴饮暴食,可手动或自动触发2毫安的电击,促使自己坚持并养成良好习惯。发明人曼尼什·塞西受到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实验启发,研制出了这款腕带。Pavlok腕带有望于明年上市,售价244美元(约合人民币14
期刊
2014年一整年都不太平,说贵圈真乱,相信没人会有疑义。文章出轨了,好男人变成了渣男;黄海波嫖娼了,国民老公也会被憋坏;柯震东吸毒被抓了,那个叫柯景腾喜欢光着身子在家里走来走去的男孩也学坏了;李代沫吸毒被抓了,他也就只能存在在他的歌声里了。  贵圈乱是乱,当然不只是被这几个人搅乱的,娱乐圈这方面大有人才在。只是这几个人当中,有的被放出来后就识趣地消失了,而有的则厚颜无耻伺机复出。消失了的我们要缅怀
期刊
阳光对于冰岛有着极端的慷慨和吝啬,夏天的日照时间为22个小时,冬天仅为2小时,煌煌白夜和漫漫黑昼,在极端的黑白变幻中,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终年的梦境  冰岛,一种遥远的陌生。冰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celand),简称冰岛,英文“Iceland”,冰岛文“Iceland”,意思为“冰的国度”。中文对外国地名的翻译多用音译,冰岛打破惯例,“冰之岛屿”的意译,给人一种荒凉、僻远、神秘
期刊
《那些年》一炮而红的时候,陈妍希是天王刘德华眼中“等了三十年”的女孩,是风情万种的女神钟楚红的接班人。但自从演了小龙女,曾经甜美可人的沈佳宜就从“从前陪人家看月亮时的小甜甜”瞬间变成了隔壁家的姑姑。不仅角色造型引发争议,甚至连她本人都难逃吐槽,“史上最胖的姑姑”“小笼包”成了“女神”的新代号。  为什么要黑我隔壁家姑姑?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从编剧于正宣布要改编拍摄《神雕侠侣》开始,吐
期刊
两儿一女的一对老夫妻,丈夫艾尔得了帕金森和阿兹海默病,妻子伊妮德既竭力照顾又心生怨气,对整个婚姻中的许多事不满。她最盼望的是孩子们能够重新回到他们在中西部圣裘德的家里过一次圣诞节。  大儿子加里是费城一家中型银行的副总裁——属于看上去稳定但实际上在金融业算是进入死局的职位,怀疑自己患有抑郁症,受着绝对不去圣裘德过圣诞的聪明漂亮又有着巨额遗产的老婆进行的心理对抗战的折磨,两个儿子还在煽风点火,最后他
期刊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  “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家都不想的啦。”  “做人呢,最紧要就是开心。”  看到这些TVB剧中的经典台词,有没有回忆起追剧的岁月?TVB剧的经典除了台词,又怎能少了各种地道的港式小吃。剧中常出现许多美食,比如钵仔糕、白糖糕等,尤其是剧情发展到下午茶这个时段,美食更是接踵而来。所有的电视剧串起来,简直成了一幅香港的美食地图。  ◎菠萝包  菠萝包是TVB剧中最常见的小吃
期刊
吸金能力超强的明星老板会给辛苦了一年的员工们开出多少年终奖,夜班大方豪爽,谁又小气吝啬? 新年伊始“年终奖”依旧是办公室里余温未退的话题。相比普通公司,镜头前风光无限的明星老板们如何犒赏员工,更加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农历年前,杨幂给公司员工派发20万年终奖大红包的消息开始在微博流传。在赤裸裸的“金钱压力”下,不少曾经的“幂黑”纷纷开始“转向”,有人直呼,“我再也不黑幂幂了”“《爱的供养》就是天籁
期刊
在大陆人民心中,TVB基本上就成了港剧的代名词。其实香港的电视台不止TVB一家,在电视剧的战场上,ATB曾经有一个有力的对手,叫ATV,亚洲电视台 内地观众这两天后知后觉地发现,去年广电总局对英美剧的“先审后播”令,原来也包括港剧。 在大陆人民心中,TVB基本上就成了港剧的代名词。其实香港的电视台不止TVB一家,在电视剧的战场上,ATV,即亚洲电视台,就是TVB的一个有力对手。《大侠霍元甲》知道吧
期刊
有那么一类人,以前被称为追星族,现在被称为脑残粉,因为只看到了他们超出寻常的狂热,人们会觉得这些人一定是脑子坏掉了才会对毫不相干的人死心塌地地倾尽所有。但这些“饭”(FAN)的另一面,又有谁能看得到呢? 从2005年到现在的十年里,我追逐着一个日本团体。不远万里去看演唱会,买所有与他们有关的东西,一张CD一百多块,一张DVD几百块,一张官方照片十几块,一本杂志几十元到上百元,而其中也许只有两三頁是
期刊
又至春节,瓜子的旺季也随即到来,伴随着独特的声响,迎接一段悠闲、喜庆、优雅的好时光 嗑瓜子似乎是中国人独有的爱好,据说可以追溯到宋辽时期,到了明清已经非常盛行。《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古典小说中都有不少地方提到瓜子。法国传教士古伯查在他的《中华帝国纪行》中记载:“有些地方,丰收时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有的时候,大量的西瓜被运到繁忙的马路边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