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本文仅从关注中学生的心理这一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透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前,中学生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涉及遗传因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简单地分析几种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课堂,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子女形成狭隘的心理。如我班的李杰(化名)同学的父母游手好闲、高高在上。受他父母的影响李平同学平时沉默寡言,表现出从不服输的样子,对学习榜样并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他人等。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和深深的内心创伤。
  2.学校因素。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致使教师布置作业过多,使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教师和家长的期待,压迫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内心都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有的学生十分想学,但又静不下心来,常常处于焦虑和矛盾之中;有的学生总想着保住名次,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3.心理因素。
  进入了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已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了父母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的过于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 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辨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害人害己。据报载,有几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因为小小的摩擦发生厮打,致使其中一人身中数刀,不治而死。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 ,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不同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者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者助长了青少年犯罪。
  4.情感因素。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和困惑。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认真了解和分析问题,着手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具有实际意义。
  二、对策
  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辅导可采取以下策略:
  1.开启心理咨询信箱。
  心理咨询以适应和发展性为主。学校应将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定位在以咨询为主,以障碍性咨询为辅;将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想结合,帮助班主任开展多种适合学生需要的团体辅导活动,从而形成全员性、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心理键康教育的局面。除了采取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等方式化解学生不良心理。
  2.开展心理专题讲座。
  通过讲座,塑造心灵。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心理疾病的预防。针对不同学生,举行形式多样的讲座,希望通过同伴效应,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新生开学举行法制讲座、道德讲座、亲情讲座等,使学生一入校就接受法制教育、 亲情教育,树立法制意识、道德意识、亲情意识。学期终了,举行问题学生座谈会,让学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重要性,从而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一个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人。
  3.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才能谦虚好学、性情平和、不自卑、不耻下问、积极上进、超越自己的同时超越他人,提高自信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使教育更人性化、人文化,让自卑的学生实现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的转化,又要使部分过分自信,、根基尚浅的学生能脚踏实地,真正达到样样我都能行,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必备条件。
  4.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和关爱学生。
  关注和接纳学生,专心聆听学生发表意见,同时应胸怀坦荡,站在学生立场上,体会认识学生观念和行为。用真诚安慰学生的孤独和苦闷,用挚爱赢得学生的真情吐露。
  生活在变,一天一个样;学生在变,一拨一个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用我们坦荡的心胸、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去呵护每一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品味到快乐和幸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不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要通过班级来进行。而作为全面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其地位和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角色定位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单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不论是学
期刊
摘 要:坚持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通过关爱学生,培养自觉意识;严管学生,强化团队意识;尊重差生,消除自卑意识;唤醒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等途径健全小学生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人格教育 自觉意识 团队意识 自卑意识 创新意识    从教至今,就有幸当上了多年的班主任,并以当班主任为荣,我虽然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多年来,我坚持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学校
期刊
摘 要: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学校与家庭双方建立互动联系;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要努力拓宽思路,增强社会实践的机能,争取得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形成“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 法制课程 家庭影响 互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要寻找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途径,就要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率学习的肥沃土壤;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很好的选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实现高效率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引导学生 高效率学习 途径    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是每位教师当前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寻找到了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我们的教师才会轻松教学,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减轻学习负担
期刊
目前,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都在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激活学生学习积极热情,发展学生各种能力水平,使语文素质推向新的高潮。由于某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好课改的实质,产生了担心,出现了偏差,势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我的主要体会如下:  一、学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的机会少了。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每天不再安排专门的晨读
期刊
摘 要: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和竞争,在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精讲多练,加大训练梯度和训练量。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适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有较强的生命力,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竞争 求知 合作 学习    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注重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向儿童的课内外生活开放,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该课程的几个特征。一堂好的品德与生活课,其教学过程需要“活”起来,才会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引领孩子在课堂中不断成长。  一、尊重儿童的自身价值,以儿童为学习的主体  当今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
期刊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指“阅读。”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加学习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平时广泛的、大量的、快速的阅读等训练来实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题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高中英语在阅读和阅读
期刊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把“西化”、“分化”的目标对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这就需要在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  以下笔者就个人教育实践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