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岱庙汉柏历经2000年的沧桑流变,在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两个方面都有着不一般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文化里忠正刚毅、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品质以及沉潜厚重、形神各异却又统一的美学思想和绘画美学特征。
关键词:岱庙汉柏 松柏文化 长存不衰 墨分五彩 沧桑瘢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是中国三大建筑之一,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岱庙创建历史悠久,西汉史料始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唐开远十三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后经金、元、明、清历代拓修,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经过历史的演变,岱庙成为皇家专用于祭祀泰山神的庙宇,其中岱庙东箱汉柏院所遗六株汉武帝所植汉柏更是闻名遐迩。
据我国南北朝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说:“泰山庙中,柏树夹阶,大二十围,盖汉武帝所植也。”又据汉《郡国志》记载,汉武帝登封泰山时植树1000多株,开创了在泰山植树的先河。在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如今岱庙尚存汉柏6株,他们分别是:“汉柏连理”、“赤眉斧痕”、“古柏老桧”、“岱峦苍柏”、“挂印封侯”和“昂首天外”。
树木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尤其是对经历了上千年沧桑、无数风侵雨劫的汉柏来说更是如此。下面就汉柏的美学意义分人文精神和绘画美学特征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 汉柏的人文精神
1 高尚品格的象征
松柏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人之所以爱松柏,不仅是对形式及外观的审美,更是对其高尚气节的崇奉和倾慕,松柏精神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和品德修养的高尚动力。汉柏01号,在距树基8米处的枝杈上生一树瘤,形似一只小猴,尤其头部,由小树瘤形成的鼻、眼、嘴、脸更是相似,人们为他取名曰“挂印封侯”。这让人们联想起曹操俘虏关云长之后,以候王加封收买,关云长重义气,想着与刘备结拜之情,拒绝封侯,挂印而去。人们以“挂印封侯”给予汉柏以情操高尚之意。
在岱庙天贶殿南面的甬道上,正中间长着一棵柏树,被称作孤忠柏。相传在唐代,李旦被人诬陷谋反,满朝文武无人敢为其直言,只有一个叫安金藏的为其辩解,然不被信任,于是他大呼:“既然不信吾之所言,吾可剖心掏胸以示皇嗣清白!”随即拔刀自刎。安的魂魄来到泰山神面前哭诉冤情,泰山神大加赞赏,称之谓“孤忠之臣”,并保其性命,让他继续为官。安死后,泰山神将其化为柏树长在岱庙中,以彰其忠烈。现在孤忠柏面对天贶殿的一面,仍然有一条从上到下深到树心的疤痕。这个故事彰显了柏树具有忠烈的品格。
在灵岩寺有一古柏508号,被称作摩顶松。相传唐僧西去取经曾经过这里,收该树为弟子,师傅西去,弟子便日夜盼着师傅回归,他的枝条一直向西伸展;等玄奘法师回归,他的枝条又向东伸展,被传为佳话。由此可见,柏树又有“孝”的美德。
2 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汉武帝刘彻曾七次登封泰山,总共植柏树千株,首开泰山植树之先河.那么,汉武帝在泰山及岱庙广植柏树,又有什么深意呢?众所周知,柏树乃常绿乔木,经冬不凋,临风不倒,雪不能毁其志,寒风不致改其性,松柏树已成为坚忍不拔及强劲生命力的代表树种。中国历来有松柏延年,万古长青之说。汉武帝封禅泰山、广植柏树,一定是希望江山永固,帝业永继。
虽然历史不断发生变迁,由汉唐而及宋元,明清至民国,到如今新中国已成立60周年,朝代在不断的更换,然而汉武帝所植的汉柏,岱庙尚存6株,却依然生机勃勃,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接受历朝历代人们的瞻仰,汉柏06号,主干独参云天,大有壮志凌云独冲霄汉之感,明万历年间,在树南立九米高石碑,上书“万代瞻仰”。至今人们看到汉柏,仍然想起一代明君汉武帝,那么汉武帝的精神也是万古长青了。
松柏的万古长青,一方面有长存不衰之意,同时又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象征。1984年秋,有关部门进行了汉柏种子生命力的试验,采集种子1市斤,经鉴定千粒种子重19.1克,1985年春季播种,当年苗高11.1厘米,可谓古柏生贵子。古柏2100岁的高龄尚可结子萌芽,幼苗发育良好,可见汉柏生命力之旺盛。
松柏历来与长生不老相联系,松子、柏子又是延年益寿之坚果,在很久以前柏子就应用于医学,有养心安神之用。我们中国有一古老的医方“柏子养心汤”,现在各大医药公司都有成药丸出售。看来,不仅仅它的象征意义,就是它的实际用途,也确实有延年益寿之功。
3 驱出邪魔、祈求平安
从古至今,各族人民都有用松柏枝驱魔辟邪、祈求平安的做法。在古代,人们得了医药所不能治的病痛,就求助于鬼神,往往是请神婆巫医来到家中,神婆巫医焚香祷告,用松柏枝沾了清水,洒向房屋的四角,边撒边跳,口中念念有词,以此驱出邪魔,祈求平安。正是有了这种仪式,那些缺乏科学观念的人们,便因此而心安,病因此就好了也未可知。
泰山岱庙、沿途盘道,各路庙宇,都有要生育的女子、想抱孙子的老奶奶,给柏树挂上红绳,系上红带,或者压上石子,现在还有往松柏枝上捆绑钱币的,拿松柏树当神供养,以此祈求子孙茁壮成长,平安健康。老百姓家的孩子也多起名叫拴住、石头,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之意。
传统上泰安人民办喜事,娶媳妇的时候,新娘子身着嫁衣进入夫家门之后,要跨过一个用松柏枝点燃的火盆,是预祝新娘子来到夫家后生活红红火火、兴旺发达之意。除夕之夜,又叫守岁。守岁之时,传统上要用松柏枝点燃于火盆中,一家人围坐于火盆周围,喝着茶、嗑着瓜子,谈谈一年来的收成,说着一些吉祥话,祈愿来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如今人们又借柏树之柏与极数之百谐音创做出许多的寓意来,如柏树与柿树在一起被称作百事如意;柏树与鸡合称“百事大吉”。
二 汉柏的绘画美学特征
1 沉潜厚重而形神各异的审美感受
纵观历史,汉柏精神已深入人心,不禁让人们萌生了崇敬之意。于丹就曾在岱庙汉柏院举行讲座,不能不说是对汉柏的敬仰,同时也为汉柏蒙上了一层文化的内涵。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到岱庙,也都为汉柏精神所感动,纷纷举起相机,拍下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更有游客立于汉柏碑旁,人、树、碑合为一体,留下一幅完整的画面。
汉柏绘画历来是绘画界的一件盛事,乾隆帝曾经绘制《汉柏图赞》,后人把它翻刻到石碑上立于汉柏院中,千百年来成为汉柏绘画的摹本。当代画家张宝珠也多次以汉柏为题材进行绘画,笔者也多次描绘汉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绘制过几幅汉柏作品:《汉柏》、《岱下汉柏》等。近几年笔者又以汉柏为题材绘制了《千年沧桑》、《风华正茂》、《柏韵》等作品。
西方美学认为:景物刺激视觉,引起直觉上的美感,这种视觉规律是人们长期在生活积累中造成的敏感反应,对应的物象的感受是一瞬间的,作画需要激情灵感,当接受到符合我们审美情趣的景物时,最初会产生令人激动的视觉感受,这一点需在绘画行为继续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并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对景物进行探索研究,对客观所呈现的物象进行取舍,有目的、有重点的对你眼中的物象进行加工。从而使眼前物象成为脑中物象,再成为手中物象。
岱庙汉柏形态神韵各异,每棵树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姿态各不相同,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因此岱庙汉柏有八景之说:挂印封侯、古柏老桧、汉柏连理、麒麟望月、灰鹤亮翅、龙生风落、云列三台、百鸟朝岳。虽说岱庙汉柏千姿百态,但柏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长缓慢,每棵树都积累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树干纹理如同绳纹,拧曲着向上生长。绘画美学上这样总结:松皮如鳞,柏树如绳。也正是这种树的审美特质。
2 汉柏绘画的构图法则
构图,南朝谢赫称其为经营位置,也有人叫章法,石涛称分疆。总的来说,就是画面各部分的位置安排。中国画家对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着天生的自觉。诸如虚实变化、疏密变化、开合起伏、平衡和谐,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认识中国画构图,就是要认识中国画这些独特的构图观,及由此产生的构图法式。郭熙说:“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在构图时,我们不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视域内的景物中精彩的部分移到同一幅画中,使作品对景物美的表现更集中更典型,这种方法又叫对景移位。
如何把自然景观中排列分散的汉柏搬上画面,让他们成为一幅具有美感的绘画作品?以《风华正茂》为例,我们来谈一谈构图问题。首先,我以岱庙的几株汉柏为原型,对其进行写生,然后把他们的排列顺序进行罗列与打散,重新组合,采用反“S”构图,把本来横向排列的柏树变成竖向排列。这种反“S”构图,可以在描绘汉柏这一凝重题材的同时,增强一些活泼感,突出“风华正茂”的特点。
这幅画以汉柏为主体,在画幅的下方补以石块,同时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画幅的右上角,柏树掩映之中,露出一角城楼,增加画面的幽深之感。点明了此树在庙中,而非荒野之地。在远处以淡墨补画小树,寓意生生不息。在画幅的上方,画面“天”的位置以小字落款,钦姓名章于左上方,而钦书斋章于右下方,使画面平衡而疏密有致。《风华正茂》正是浓缩了岱庙汉柏的景观特点,在自然之美的前提下,加上艺术再造,使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再现了岱庙汉柏的神态之美。
3 岱庙汉柏的笔墨特征
中国画不能不讲笔墨,笔墨是山水画最基本的造型技巧。传统山水画中以中锋用笔为多。中锋用笔具有圆润、厚实、壮健、沉着的特点,无偏枯纤弱之病。而侧锋、逆锋又会使笔墨产生一些灵动的变化。一张好画有的墨色浑厚,有的清新淡雅、韵味醇厚,好的墨法会给画面增添无穷的魅力,笔墨本身即造景又舒情。
古人云:墨分五彩。所谓的墨分五彩既墨的浓、淡、干、湿、焦,各种墨法在画中的综合运用,会使画面表现出丰富的效果,同时应避免画面出现脏、乱、板、死、结的毛病。笔头上水分的把握尤显重要,因此黄宾虹先生在墨法之外又加入了水法,水的加入产生了不同变化的墨色,用不同变化的笔墨可以恰到好处的塑造景物的不同形态和结构。组织笔墨有疏密、虚实,笔墨线条有刚、柔之分。
岱庙汉柏树龄2100多岁,古老沧桑。如何表现它的树龄,表现它的老当益壮?这不仅仅要从笔法上下功夫,还要从墨法上下功夫。乾隆皇帝以“汉柏连理”作为题材的《汉柏图赞》,采用中锋用笔,笔力雄劲,充分体现了汉柏的苍劲挺拔。对于汉柏的描绘,我采用中锋用笔以流转之势写就树干纹理,以宿墨写就其沧桑瘢痕,利用宿墨所特有的“屋漏痕”的笔墨效果积点成线,变长线为短线,变短线为点,弱化形的完整性,突出点线的独立意义,造成有晕有留,斑驳陆离,生涩散淡的艺术效果。
岱庙汉柏婀娜多姿,树枝如虬龙盘旋,对其用笔要做到笔力劲道,柔韧有度,线条刚柔相济,凸显汉柏的虬枝盘旋。而在用墨上采用层层积染,力求使汉柏树冠达到繁荣茂盛、勃勃生机的感觉。用不同变化的笔墨恰到好处地塑造汉柏的不同形态和结构。《风华正茂》以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写就了岱庙汉柏的沧桑与繁茂,囊括了岱庙汉柏的美学特征,传达了岱庙汉柏的精神内涵。
三 小结
岱庙汉柏历经了2000多年的沧桑变化,以其遒劲有力的躯干、形神卓异的风姿,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启示和美学上的深刻感受。忠正不屈的人文精神,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沉潜厚重、形神各异而又统一的美学特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神髓。
参考文献:
[1] 陈和义:《岱庙古树名木》,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
[2]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文员会编:《泰山古树名木》,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3]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2002年版。
[4] 陈传席:《山水画史话》,2001年版。
[5] 董其昌:《画禅师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 宗白华:《美学漫话》,常见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赵婉如,女,1969—,山东泰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山水画的教学、创作与理论,工作单位:泰山学院。
关键词:岱庙汉柏 松柏文化 长存不衰 墨分五彩 沧桑瘢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是中国三大建筑之一,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岱庙创建历史悠久,西汉史料始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的记载。唐开远十三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后经金、元、明、清历代拓修,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经过历史的演变,岱庙成为皇家专用于祭祀泰山神的庙宇,其中岱庙东箱汉柏院所遗六株汉武帝所植汉柏更是闻名遐迩。
据我国南北朝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说:“泰山庙中,柏树夹阶,大二十围,盖汉武帝所植也。”又据汉《郡国志》记载,汉武帝登封泰山时植树1000多株,开创了在泰山植树的先河。在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如今岱庙尚存汉柏6株,他们分别是:“汉柏连理”、“赤眉斧痕”、“古柏老桧”、“岱峦苍柏”、“挂印封侯”和“昂首天外”。
树木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尤其是对经历了上千年沧桑、无数风侵雨劫的汉柏来说更是如此。下面就汉柏的美学意义分人文精神和绘画美学特征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 汉柏的人文精神
1 高尚品格的象征
松柏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人之所以爱松柏,不仅是对形式及外观的审美,更是对其高尚气节的崇奉和倾慕,松柏精神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和品德修养的高尚动力。汉柏01号,在距树基8米处的枝杈上生一树瘤,形似一只小猴,尤其头部,由小树瘤形成的鼻、眼、嘴、脸更是相似,人们为他取名曰“挂印封侯”。这让人们联想起曹操俘虏关云长之后,以候王加封收买,关云长重义气,想着与刘备结拜之情,拒绝封侯,挂印而去。人们以“挂印封侯”给予汉柏以情操高尚之意。
在岱庙天贶殿南面的甬道上,正中间长着一棵柏树,被称作孤忠柏。相传在唐代,李旦被人诬陷谋反,满朝文武无人敢为其直言,只有一个叫安金藏的为其辩解,然不被信任,于是他大呼:“既然不信吾之所言,吾可剖心掏胸以示皇嗣清白!”随即拔刀自刎。安的魂魄来到泰山神面前哭诉冤情,泰山神大加赞赏,称之谓“孤忠之臣”,并保其性命,让他继续为官。安死后,泰山神将其化为柏树长在岱庙中,以彰其忠烈。现在孤忠柏面对天贶殿的一面,仍然有一条从上到下深到树心的疤痕。这个故事彰显了柏树具有忠烈的品格。
在灵岩寺有一古柏508号,被称作摩顶松。相传唐僧西去取经曾经过这里,收该树为弟子,师傅西去,弟子便日夜盼着师傅回归,他的枝条一直向西伸展;等玄奘法师回归,他的枝条又向东伸展,被传为佳话。由此可见,柏树又有“孝”的美德。
2 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汉武帝刘彻曾七次登封泰山,总共植柏树千株,首开泰山植树之先河.那么,汉武帝在泰山及岱庙广植柏树,又有什么深意呢?众所周知,柏树乃常绿乔木,经冬不凋,临风不倒,雪不能毁其志,寒风不致改其性,松柏树已成为坚忍不拔及强劲生命力的代表树种。中国历来有松柏延年,万古长青之说。汉武帝封禅泰山、广植柏树,一定是希望江山永固,帝业永继。
虽然历史不断发生变迁,由汉唐而及宋元,明清至民国,到如今新中国已成立60周年,朝代在不断的更换,然而汉武帝所植的汉柏,岱庙尚存6株,却依然生机勃勃,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接受历朝历代人们的瞻仰,汉柏06号,主干独参云天,大有壮志凌云独冲霄汉之感,明万历年间,在树南立九米高石碑,上书“万代瞻仰”。至今人们看到汉柏,仍然想起一代明君汉武帝,那么汉武帝的精神也是万古长青了。
松柏的万古长青,一方面有长存不衰之意,同时又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象征。1984年秋,有关部门进行了汉柏种子生命力的试验,采集种子1市斤,经鉴定千粒种子重19.1克,1985年春季播种,当年苗高11.1厘米,可谓古柏生贵子。古柏2100岁的高龄尚可结子萌芽,幼苗发育良好,可见汉柏生命力之旺盛。
松柏历来与长生不老相联系,松子、柏子又是延年益寿之坚果,在很久以前柏子就应用于医学,有养心安神之用。我们中国有一古老的医方“柏子养心汤”,现在各大医药公司都有成药丸出售。看来,不仅仅它的象征意义,就是它的实际用途,也确实有延年益寿之功。
3 驱出邪魔、祈求平安
从古至今,各族人民都有用松柏枝驱魔辟邪、祈求平安的做法。在古代,人们得了医药所不能治的病痛,就求助于鬼神,往往是请神婆巫医来到家中,神婆巫医焚香祷告,用松柏枝沾了清水,洒向房屋的四角,边撒边跳,口中念念有词,以此驱出邪魔,祈求平安。正是有了这种仪式,那些缺乏科学观念的人们,便因此而心安,病因此就好了也未可知。
泰山岱庙、沿途盘道,各路庙宇,都有要生育的女子、想抱孙子的老奶奶,给柏树挂上红绳,系上红带,或者压上石子,现在还有往松柏枝上捆绑钱币的,拿松柏树当神供养,以此祈求子孙茁壮成长,平安健康。老百姓家的孩子也多起名叫拴住、石头,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之意。
传统上泰安人民办喜事,娶媳妇的时候,新娘子身着嫁衣进入夫家门之后,要跨过一个用松柏枝点燃的火盆,是预祝新娘子来到夫家后生活红红火火、兴旺发达之意。除夕之夜,又叫守岁。守岁之时,传统上要用松柏枝点燃于火盆中,一家人围坐于火盆周围,喝着茶、嗑着瓜子,谈谈一年来的收成,说着一些吉祥话,祈愿来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如今人们又借柏树之柏与极数之百谐音创做出许多的寓意来,如柏树与柿树在一起被称作百事如意;柏树与鸡合称“百事大吉”。
二 汉柏的绘画美学特征
1 沉潜厚重而形神各异的审美感受
纵观历史,汉柏精神已深入人心,不禁让人们萌生了崇敬之意。于丹就曾在岱庙汉柏院举行讲座,不能不说是对汉柏的敬仰,同时也为汉柏蒙上了一层文化的内涵。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到岱庙,也都为汉柏精神所感动,纷纷举起相机,拍下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更有游客立于汉柏碑旁,人、树、碑合为一体,留下一幅完整的画面。
汉柏绘画历来是绘画界的一件盛事,乾隆帝曾经绘制《汉柏图赞》,后人把它翻刻到石碑上立于汉柏院中,千百年来成为汉柏绘画的摹本。当代画家张宝珠也多次以汉柏为题材进行绘画,笔者也多次描绘汉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绘制过几幅汉柏作品:《汉柏》、《岱下汉柏》等。近几年笔者又以汉柏为题材绘制了《千年沧桑》、《风华正茂》、《柏韵》等作品。
西方美学认为:景物刺激视觉,引起直觉上的美感,这种视觉规律是人们长期在生活积累中造成的敏感反应,对应的物象的感受是一瞬间的,作画需要激情灵感,当接受到符合我们审美情趣的景物时,最初会产生令人激动的视觉感受,这一点需在绘画行为继续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并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对景物进行探索研究,对客观所呈现的物象进行取舍,有目的、有重点的对你眼中的物象进行加工。从而使眼前物象成为脑中物象,再成为手中物象。
岱庙汉柏形态神韵各异,每棵树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姿态各不相同,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因此岱庙汉柏有八景之说:挂印封侯、古柏老桧、汉柏连理、麒麟望月、灰鹤亮翅、龙生风落、云列三台、百鸟朝岳。虽说岱庙汉柏千姿百态,但柏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生长缓慢,每棵树都积累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树干纹理如同绳纹,拧曲着向上生长。绘画美学上这样总结:松皮如鳞,柏树如绳。也正是这种树的审美特质。
2 汉柏绘画的构图法则
构图,南朝谢赫称其为经营位置,也有人叫章法,石涛称分疆。总的来说,就是画面各部分的位置安排。中国画家对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着天生的自觉。诸如虚实变化、疏密变化、开合起伏、平衡和谐,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认识中国画构图,就是要认识中国画这些独特的构图观,及由此产生的构图法式。郭熙说:“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在构图时,我们不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视域内的景物中精彩的部分移到同一幅画中,使作品对景物美的表现更集中更典型,这种方法又叫对景移位。
如何把自然景观中排列分散的汉柏搬上画面,让他们成为一幅具有美感的绘画作品?以《风华正茂》为例,我们来谈一谈构图问题。首先,我以岱庙的几株汉柏为原型,对其进行写生,然后把他们的排列顺序进行罗列与打散,重新组合,采用反“S”构图,把本来横向排列的柏树变成竖向排列。这种反“S”构图,可以在描绘汉柏这一凝重题材的同时,增强一些活泼感,突出“风华正茂”的特点。
这幅画以汉柏为主体,在画幅的下方补以石块,同时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画幅的右上角,柏树掩映之中,露出一角城楼,增加画面的幽深之感。点明了此树在庙中,而非荒野之地。在远处以淡墨补画小树,寓意生生不息。在画幅的上方,画面“天”的位置以小字落款,钦姓名章于左上方,而钦书斋章于右下方,使画面平衡而疏密有致。《风华正茂》正是浓缩了岱庙汉柏的景观特点,在自然之美的前提下,加上艺术再造,使自然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再现了岱庙汉柏的神态之美。
3 岱庙汉柏的笔墨特征
中国画不能不讲笔墨,笔墨是山水画最基本的造型技巧。传统山水画中以中锋用笔为多。中锋用笔具有圆润、厚实、壮健、沉着的特点,无偏枯纤弱之病。而侧锋、逆锋又会使笔墨产生一些灵动的变化。一张好画有的墨色浑厚,有的清新淡雅、韵味醇厚,好的墨法会给画面增添无穷的魅力,笔墨本身即造景又舒情。
古人云:墨分五彩。所谓的墨分五彩既墨的浓、淡、干、湿、焦,各种墨法在画中的综合运用,会使画面表现出丰富的效果,同时应避免画面出现脏、乱、板、死、结的毛病。笔头上水分的把握尤显重要,因此黄宾虹先生在墨法之外又加入了水法,水的加入产生了不同变化的墨色,用不同变化的笔墨可以恰到好处的塑造景物的不同形态和结构。组织笔墨有疏密、虚实,笔墨线条有刚、柔之分。
岱庙汉柏树龄2100多岁,古老沧桑。如何表现它的树龄,表现它的老当益壮?这不仅仅要从笔法上下功夫,还要从墨法上下功夫。乾隆皇帝以“汉柏连理”作为题材的《汉柏图赞》,采用中锋用笔,笔力雄劲,充分体现了汉柏的苍劲挺拔。对于汉柏的描绘,我采用中锋用笔以流转之势写就树干纹理,以宿墨写就其沧桑瘢痕,利用宿墨所特有的“屋漏痕”的笔墨效果积点成线,变长线为短线,变短线为点,弱化形的完整性,突出点线的独立意义,造成有晕有留,斑驳陆离,生涩散淡的艺术效果。
岱庙汉柏婀娜多姿,树枝如虬龙盘旋,对其用笔要做到笔力劲道,柔韧有度,线条刚柔相济,凸显汉柏的虬枝盘旋。而在用墨上采用层层积染,力求使汉柏树冠达到繁荣茂盛、勃勃生机的感觉。用不同变化的笔墨恰到好处地塑造汉柏的不同形态和结构。《风华正茂》以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语言写就了岱庙汉柏的沧桑与繁茂,囊括了岱庙汉柏的美学特征,传达了岱庙汉柏的精神内涵。
三 小结
岱庙汉柏历经了2000多年的沧桑变化,以其遒劲有力的躯干、形神卓异的风姿,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启示和美学上的深刻感受。忠正不屈的人文精神,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沉潜厚重、形神各异而又统一的美学特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神髓。
参考文献:
[1] 陈和义:《岱庙古树名木》,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
[2]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文员会编:《泰山古树名木》,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3]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2002年版。
[4] 陈传席:《山水画史话》,2001年版。
[5] 董其昌:《画禅师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 宗白华:《美学漫话》,常见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赵婉如,女,1969—,山东泰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山水画的教学、创作与理论,工作单位:泰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