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8月,秋季新生入学前一个月,一份题为《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的文件发布,这是新政权的第一份历史课程标准。自此迄今,我国共颁布了25个历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历史教育,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在1986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国现代部分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抗击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相应地,在“中国现代部分内容要点”中也单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国民党战场继续抗战”等章节。
在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出现了“国民政府”的称谓。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中,“国民政府”的称谓已经成为指代当时政府的主流称呼。
与课标、课本变化对应的是,主流政治话语体系对抗战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1995年,金冲及在《人民日报》上刊文,对国民党的抗战评价道:“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时,当国民党自身的统治也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时,他们毅然决然改变过去实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停止内战,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国内主流的历史教育中最初并不认可,1950年第一份课标中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八字,是官方对此的基本评价。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历史课程标准,1950年版的《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抗战内容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第二学期。课标中列明的要点是5条:①七七抗战爆发和平型关大捷。②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③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④德意法西斯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⑤苏联领导全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
1956年版初中历史课本:崇苏贬美
早期课标涉及抗战时,在崇苏的同时,也大力贬美。1950年的第一份课标,强调了美国在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反面的责任,对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则没有提及。
1956年推出了历史课标,在其中的《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抗日战争中,“美、英、法三国企图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跟日本妥协。他们唆使蒋介石集团向日本投降”。在提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世界上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团结起来了”时,并没有具体展开,没有提及美国。
1995年的胜利日大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及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正面作用,这应该是中国国家元首在国内公开场合上的第一次类似表态:“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提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朝鲜、越南、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国反法西斯战士的志愿援华行动,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
2005年的胜利日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在提及“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之后,也提到:“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2014年,习近平在胜利日座谈会上也有类似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都存在所谓“教科书的政治”,并不必讳言。正如美国学者所言:“在确定‘用谁的文化去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教科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科书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雪珥/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在1986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国现代部分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肯定了国民党的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抗击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相应地,在“中国现代部分内容要点”中也单设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国民党战场继续抗战”等章节。
在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几点说明”中,第一次出现了“国民政府”的称谓。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中,“国民政府”的称谓已经成为指代当时政府的主流称呼。
与课标、课本变化对应的是,主流政治话语体系对抗战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1995年,金冲及在《人民日报》上刊文,对国民党的抗战评价道:“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时,当国民党自身的统治也处在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时,他们毅然决然改变过去实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停止内战,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对于国民党的抗战,国内主流的历史教育中最初并不认可,1950年第一份课标中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八字,是官方对此的基本评价。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份历史课程标准,1950年版的《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抗战内容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第二学期。课标中列明的要点是5条:①七七抗战爆发和平型关大捷。②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③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④德意法西斯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⑤苏联领导全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
1956年版初中历史课本:崇苏贬美
早期课标涉及抗战时,在崇苏的同时,也大力贬美。1950年的第一份课标,强调了美国在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反面的责任,对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则没有提及。
1956年推出了历史课标,在其中的《小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在抗日战争中,“美、英、法三国企图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跟日本妥协。他们唆使蒋介石集团向日本投降”。在提到“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世界上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团结起来了”时,并没有具体展开,没有提及美国。
1995年的胜利日大会上,江泽民正式提及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正面作用,这应该是中国国家元首在国内公开场合上的第一次类似表态:“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提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朝鲜、越南、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国反法西斯战士的志愿援华行动,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
2005年的胜利日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在提及“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之后,也提到:“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2014年,习近平在胜利日座谈会上也有类似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都存在所谓“教科书的政治”,并不必讳言。正如美国学者所言:“在确定‘用谁的文化去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教科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教科书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雪珥/文,摘自《中国经营报》)